天问一号的画像(一根小小绳索背后)

天问一号的画像(一根小小绳索背后)(1)

海丽雅曾为“天问一号”提供着陆伞绳连接技术,为“蛟龙”号提供长达9000米的救生绳缆,为“大洋一号”科考船研发出高性能深海勘测用绳。但如何从鲜为人知的隐形冠军到占领更大市场,是掌舵人张旭明亟待解决的问题。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于静

编辑|周春林

图片来源|被访者

一家最初经营女性扎头绳的企业,怎么就跟上天入海等高科技挂上钩了呢?

5月15日7时18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在此项目中,这家企业不仅为火星着陆提供了着陆伞绳连接技术,还在着陆器耐冲击试验环节提供了特种弹性绳索装备。

在此之前,它曾为我国自主研制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提供了长达9000米的救生绳缆;为科考船“大洋一号”研发出“高性能深海勘测用绳”,替代了国外进口产品;为“雪龙”号南极科考首次布放抗冰山碰撞结构海洋潜标,成功研发配套缆绳……

天问一号的画像(一根小小绳索背后)(2)

海丽雅为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国家863重大项目研发并配备特种绳缆装备

它的名字叫海丽雅,1922年成立于青岛,如今依靠特种绳缆在小众行业里独树一帜。

接近海丽雅后你会发现,它的问题与优势同样明显,甚至因为极致追求导致了它的不足。在卡脖子问题凸显、航空航天投资热潮等大背景下,海丽雅该如何利用转型的势能,从鲜为人知的隐形冠军到占领更大市场,是它的掌舵人张旭明亟待解决的问题。

极限挑战

火星作为陪伴地球最久的三个类地行星之一,近年来被逐渐确认是最有可能为人类提供生存家园的星际空间。无论出于竞争还是生存的考虑,火星再次成为东西方想要征服的目标,

在美国,贝索斯、马斯克等企业家组建蓝色起源、SpaceX等公司,积极探索包括火星在内的外太空奥秘;在中国,随着多项深空探测核心技术的突破,科学家们也再次向火星发起冲击。

“天问一号”便是中国在这个百花齐放的火星探测时代的一次重要尝试。随着它着陆成功,陆续传回实拍影像,人们逐渐关注到背后为其提供技术支持的企业,其中便有海丽雅。

“天问一号”着陆火星时,需要依靠降落伞减速,将探测器送到火星表面。这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以往各个国家的尝试之所以屡次失败,也是倒在了着陆时不明原因的“黑色七分钟”里。

天问一号的画像(一根小小绳索背后)(3)

天问一号的画像(一根小小绳索背后)(4)

来源:视频截图

着陆时,减速伞打开的一瞬间会受到强大冲击。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最初的实验中,用传统的将绳子弯过来缝纫起来的方法,成为绳伞连接处的“阿喀琉斯之踵”,总是在这里一次次断掉,一次次折戟。

此前,在新一代载人飞船中,海丽雅提供的“垂挂吊索”技术,用8公斤的绳索代替了上百公斤的钢缆。要知道,高空飞行中,每降低一斤重量,就能为项目克服大量技术难题、节约大量成本,为此,“天问一号”的研发者把难题抛给了海丽雅。

两年多的试验里,在北京与青岛两地无数次的往返中,海丽雅技术团队为“天问一号”研发出了绳伞连接插接技术,可以使连接处的强度比绳索本身强度还要大、不会断,从而将探测器安全送到火星表面。

而在地面模拟试验阶段,海丽雅使用的是为新一代载人飞船研发的那款弹性绳索。从这个角度来看,海丽雅的确为“天问一号”提供了两项支持。

在海丽雅内部,几乎所有人都能感受到“天问一号”项目之后给公司与个人带来的变化。

全程参与“天问一号”试验的海丽雅集团技术中心副主任张丽东,告诉刚刚幼儿园毕业的女儿,“爸爸是位科学家”。尽管他知道自己只是位普通的绳索研发者,但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带来的自豪感,还是让他希望在女儿幼小的心灵里种上梦想。

虽然航空航天所需要的绳索在公司总营收中只占微不足道的比例,但意义显然不在于此。海丽雅集团副总经理、技术中心主任黄涛说,他们主要通过这些重大项目提高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并且在品牌宣传上占领制高点。

张丽东对此有切身体会,这是0与100%的区别,不能有一丝含糊,体验过航天技术严格苛刻的要求,对其他工作也有提升。

“天问一号”着陆后,海丽雅技术中心副主任徐连龙受邀参加央视《对话》节目,与诸多专家同台讲述我们为什么去火星的原因,以及剖析“天问”背后的难题与奥秘。很多人正是从这个节目中了解到,去往这颗神秘的星球,一根小小的绳子背后有那么多技术支持。

顺着这条通往极限的绳子,我们可以发现海丽雅享有的“中国绳王”的美誉来自多个维度,聚集了四个行业第一:下潜深海9000米的中国深度、绳缆强度为同直径钢缆2至5倍的中国强度、绳缆在零下196℃至560℃环境下不分解不熔化的中国温度以及绳缆表皮与内芯零移滑度的中国精度。随着国家重大项目的推进,这些数字还在进一步向着极致演进。

蝶变之路

海丽雅总部所在地,是被青岛人称为“纺织一条街”的四流南路。川流不息的大卡车从宾馆旁边的三岔路口通过,对面是充满历史感的纺织机械厂。沿街开设的廉价布鞋店、服装店、维修店、苍蝇小馆,让这里颇有些老工业区的味道。

新中国成立后,青岛以其纺织优势与上海、天津并列享有“上青天”的美誉。但进入到20世纪末,青岛纺织企业发展大多数陷入了停滞。

天问一号的画像(一根小小绳索背后)(5)

张旭明

1981年,19岁的张旭明考入国营青岛花边厂(海丽雅集团前身)时,她肯定没有想到多年后自己会成为它的掌门人。凭着对绳缆的热爱和一股拼劲,她从一名普通的织绳工人逐步做到车间主任、计划科长、办公室主任、副厂长。

1998年,作为海润总公司十一个经济实体之一的海丽雅,因为海润实业资不抵债,被青岛第八棉纺织厂(国棉八厂)收购兼并。重组领导班子时,国棉八厂领导看重张旭明在技术和管理上的优势,任命其为总经理。

当时,公司陷入订单萎缩、库存积压严重、入不敷出的困境,连续5个月发不出工资,职工医药费连续8年不能报销,集资款10年未偿还。单位人心涣散,有能力的职工纷纷辞职,公司欠债数千万元,陷入破产倒闭的边缘。为了解决资金问题,张旭明抵押了房子,才向银行贷到一点款。

在这场浩荡的企业自救行动中,张旭明先是砍掉了企业主营业务之外的各种业务,关、停、并、转与绳缆产业无关的九大产业,一心一意发展主业。当时的国棉八厂也不景气,艰难求生的海丽雅等来了青岛市发布的鼓励国有企业改制的文件,并在2004年底完成股份制改造。

黄涛是2001年从青岛大学纺织学院毕业后来到海丽雅的,当时公司的主营业务改制前是普通绳带,改制后逐步向特种绳缆转变。这个领域虽然小众,生产的种类却很多,技术含量也相对较高。

不过,他们仍然面临许多内外困境:在外部,海丽雅虽然在这一领域有所积累,但在政策、税收、人力成本与规模优势方面均无法与南方企业抗衡;在内部,织带产品客户主要是2B端的纺织企业,与他们合作往往受制于人、利润稀薄。转型时,海丽雅不仅希望做出高附加值产品,也想在直接面向消费者的业务上取得突破。

海丽雅为国外企业做代工时,接触到国际上最先进的海洋特种绳缆。当时这一领域的技术被国外垄断,利润却很高,海洋科考也从国家战略层面受到重视。

转型中的海丽雅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在2009年与海洋科考团队建立联系、2012年等来海洋强国战略后,这年冬季的一个下午,张旭明召集公司高管团队商讨转型事宜,最终将海洋特种绳缆确定为主要板块之一。

后来他们才意识到:这场持续到深夜的会议,可以称得上影响公司发展史的“遵义会议”。

转型初期,海丽雅的特种绳缆研究经验和技术几乎为零,只能一边研究,一边给国外客户做代加工寻找机会。历经无数次实验,克服原材料选择、工艺技术难点等问题,才迈出产品升级的第一步。在不被外界知晓的情况下,耐住寂寞,做精做专,用张旭明的话说,“先把自己的篱笆扎紧,把基础打好”。

深海观测方面,海丽雅的绳子之所以有优势,最基本的一点是不会因为质量问题让长期浸泡在海水中的绳子变长、断掉,进而影响观测效果。更重要的是,他们还可以在绳子中添加光电传输信号,做到实时传输数据。

黄涛喜欢钻研技术,客户提出的难题交给他,总能想办法解决。张旭明懂营销,在他们决定转型的第二年,就为公司拿到一个令行业瞠目结舌的千万元订单。

政策、技术、营销形成合力,构筑了海丽雅隐形冠军的优势。2012年,海丽雅有机会参与“蛟龙号”项目。张旭明在第一时间组成了攻坚小组,两个月里和研发人员几乎都吃住在工业园。经过日夜奋战,最终提前研发生产出达标的绳缆,创造了“中国绳王”下潜7062米深度的纪录,并一路将数字拓展到9000米。加之在“天问一号”项目中的表现,海丽雅在特种绳缆板块真正做到了“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

黄涛后来将转型的原则总结为以下几点:有技术门槛、规模不要太大、毗邻国外企业、有利润空间。

目前,海丽雅的营收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2B和2G的特种绳缆高端装备,二是2B和2G的应急安全。在安全应急板块上,转型之初,海丽雅在消防安全、汽车产品、户外野营产品、家庭绳带包等多种方向上进行了尝试,最终还是觉得消防安全领域前景更大也更适合自己,并在实践中从生产装备向安全应急培训方向过渡。

天问一号的画像(一根小小绳索背后)(6)

青岛应急安全文化科创文化产业园

安全应急板块的负责人是徐连龙和郑文娇。徐连龙主要负责产品装备研发生产,正打算将国际上流行的40多种绳索救援技术产品国产化,和同事一起将这个哑巴行业变得更有话语权。郑文娇则负责应急安全培训,目前,从总部到青岛西海岸,海丽雅的培训场馆已初具规模,并试图进一步向全国复制。

郑文娇告诉《中国企业家》,海丽雅的优势是已经制定出一整套完整的培训体系、课程体系、装备体系以及场馆建设标准,可以在各地寻找有资源的合作伙伴,一起拓展市场。为了将全国上下游产业链中的企业纳入这个体系,海丽雅在青岛市应急管理局的指导下成立了应急管理协会。她的目标是“让这个版块走向资本市场”。

在海丽雅为自己制定的“十四五”规划中,希望从今年开始、从直播开始,把民品板块做起来。张旭明告诉《中国企业家》,这是一个万亿规模的市场,“只要海丽雅在其中占据10%的市场份额,就能成为行业里当之无愧的领军者”。

关键时刻

绳网历史虽然可以追溯到结绳记事时期,但绳网在我国却是一个很小众的行业,早年一直分散在渔业、船舶业、机械业,直到2016年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绳(缆)网分会成立后,才单独化为一个行业。

天问一号的画像(一根小小绳索背后)(7)

海丽雅研发的 “脐带缆”项目配套国家海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中科院战略性先导专项A类项目

海丽雅是否是这个领域里绝对意义上的领军者,还不能下定论。绳(缆)网分会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企业家》,在我国近两万家绳网企业中,海丽雅的营收规模并不是最大。但在向特种绳缆转型期间,进行了丰富的人才、技术、研发储备,不断向“高、精、尖”领域进军。只要积累一定的时间,有希望成长为一个具有综合实力的“大冠军”。

海丽雅内部人士也提到,他们持续迭代的能力比较强,“这一点竞对不容易做到”。

“这是一家具有足够历史积淀的企业。”隐形冠军研究专家、零牌顾问董事长祖林说,张旭明有清晰的产业经营思维和大的格局,海丽雅有隐形冠军愿景和专精特新战略,不足的是团队和组织能力相对弱,尤其是如何用战略驱动可持续发展方面,海丽雅的战略管理成熟度还不够,在营销能力和品牌建设方面需要上大台阶。

“2020年海丽雅的营收为两亿元左右,作为百年企业,以海丽雅多年的布局和影响力,怎么都应该达到10亿元营收的体量。”祖林认为,如果说前一阶段主要依赖于张旭明个人的思想和魅力,现在的海丽雅则需要锻造组织力,快速打通战略落地的路径:以特种缆绳为核心,结合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进行产业布局,以海洋装备产业、军工装备产业、安全应急产业三大板块为主体,不断拓展到更多领域、更多场景,跃升为行业隐形冠军企业。

张旭明的能力显然在公司内部得到了一致的认可。副总经理郑文娇说,如果想做什么事情,只需要把问题抛给她,她总会想办法解决。海丽雅集团原副总经理乔安富说,她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凡墙就是门”。

甚至发生在2006年末的那次严重车祸,也没有击垮张旭明。事故造成张旭明6处骨折,从手术室推出来后,她想到的第一件事情是工资够不够发。车祸一个月之后,她坚持回公司上班,不能走路,就让四个小伙子抬着轮椅把她送到办公室。由于手术失败,接下来5年,她不得不忍受一次又一次的手术,拄着拐杖上班。即使现在,每到阴雨天时,受伤处依然可以感受到剧痛。

“百年以上的企业几乎都有停滞不前和快速增长交替的经历,而且无一例外地都经历过两次以上的经营危机。”祖林说,“海丽雅到了厚积薄发、快速增长的阶段。”

他认为,“现在的海丽雅已经积累出激活外部资源的能力,如果加速充实内在力量包括战略落地机制、百年文化萃取和升级以及总经理群体培养等,外部资源将促进海丽雅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张旭明告诉《中国企业家》,她希望将海丽雅打造为绳缆行业国际第一品牌。她将华为、法国BELL和日本金刚组作为自己的对标企业:学习华为坚持科技创新、几十年如一日突破卡脖子技术的定力;学习法国BELL提升绳缆技术水平,与世界标杆比肩;向日本金刚组寻找长寿企业的基因。

生于1963年的张旭明今年已经58岁了,面对“准备什么时候退休”的提问,她斩钉截铁说“六十岁”。但要想带领海丽雅迈上更高的台阶,她的这个愿望能如期实现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