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非萎缩浅表性胃炎要治疗吗(慢性浅表性非萎缩性)

很多朋友做完胃镜,明明没有什么不适,医生也说没问题,可是胃镜报告诊断却是:,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慢性非萎缩浅表性胃炎要治疗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慢性非萎缩浅表性胃炎要治疗吗(慢性浅表性非萎缩性)

慢性非萎缩浅表性胃炎要治疗吗

很多朋友做完胃镜,明明没有什么不适,医生也说没问题,可是胃镜报告诊断却是: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或浅表性胃炎;

作为从医20几年的消化内科医生,我见过所有的胃镜报告都没有一个诊断为:“全胃黏膜及十二指肠未见异常”;就是没有一个完全正常的;

那么,什么是浅表性胃炎?什么是非萎缩性胃炎?

严不严重?需不需要治疗呢?

为什么人们不做胃镜就没有胃炎,一旦做胃镜就都有胃炎?

你的胃炎,就真的是“胃炎”吗?

一、什么是浅表性胃炎?

简单地说,"浅表性胃炎"就是"非萎缩性胃炎"。

“浅表性胃炎”这一诊断已逐渐被淘汰,临床上已开始以“非萎缩性胃炎”代替“浅表性胃炎”的诊断。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症。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从字面解释就是“不是萎缩性的胃炎”,而恰恰是这样的诊断让人不解,比如说“不是病毒性的肝炎”,似乎不能作为一个真正的诊断,更像一个“排他性”的诊断。

病人自然会问“不是萎缩性胃炎,那是什么胃炎”?

你说:“就是非萎缩性胃炎”,似乎没有给出一个答案,病人很难理解。

所以,我其实更倾向于就还叫“浅表性胃炎”。

曾经不止一次遇到患者,明明报告上写的“非萎缩性胃炎”,而他认为自己是萎缩性胃炎,因为萎缩性胃炎太容易引起患者注意了,反而忽视了“非”字,以至于我不得不反复去解释“是”与“非”的问题。

与萎缩性胃炎不同,浅表性胃炎并不伴有胃黏膜的萎缩性改变,粘膜层以浆细胞及淋巴细胞等慢性炎症细胞为主。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主要靠胃镜及镜下病理活检,以及幽门螺旋杆菌(Hp)检测。

胃壁的结构

根据我国2017年“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有三种分类方法:

1、基于镜下所见及病理报告腺体有无萎缩,将慢性胃炎分为非萎缩性胃炎(即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及特殊类型胃炎。

2、基于有无HP菌感染,分为Hp胃炎和非Hp胃炎两大类。

3、基于胃炎分布可将慢性胃炎分为:胃窦为主胃炎、胃体为主胃炎和全胃炎三大类。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胃黏膜呈慢性浅表性炎症的疾病,为消化系统常见病,属慢性胃炎中的一种。可因嗜酒、喝浓咖啡、胆汁反流,或因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引起。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如进食后上腹部不适、隐痛,伴嗳气、恶心、泛酸,偶有呕吐。

目前认为,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是慢性胃炎尤其是慢性活动性胃炎中最主要的病因,

如无明显临床症状,慢性浅表性胃炎可以不做任何处理。

二、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慢性浅表性胃炎?

著名消化病专家任锡玲教授认为:

(1)胃粘膜变化易受到胃镜检查前夜的摄入(如酒,刺激性食物等)和检查前是否吸烟的影响;

(2)检查时病人恶心、干呕等的影响;

(3)胃镜医师的手法和熟练程度;

(4)内镜医师担心漏诊,胃粘膜稍有异常时,不敢做出正常胃粘膜的诊断;

总之:

第一,慢性胃炎内镜诊断率过高,成年人即使无任何症状,经胃镜检查后大多被诊断为胃炎,很少有正常者。

第二,胃炎的分类标准尚不统一各种名词混杂,常发生同一种内镜表现而得出的诊断却不同。即便是同一天检查不同的医院不同的医生得出的内镜下诊断也不相同,让患者无所适从,有时候为了求证到底是何种胃炎不得不三番五次跑遍各家医院检查胃镜,结果令患者大失所望的仍是各种类型的慢性胃炎。

第三,有关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概念尚不明确,故造成只要有Hp感染就诊断为Hp相关性胃炎”。

这就是我国胃镜诊断慢性胃炎的现状。

三、慢性浅表性胃炎诊断过于轻率

据统计,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检出率达80%-90%。

这么高的比例,并不能代表真正的胃炎发病率。

目前,一般只要你接受胃镜检查,即使没有症状,也会被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很难见到“胃、十二指肠未见异常”的正常胃镜报告。

人们不做胃镜就没有胃炎,一旦做胃镜就都有胃炎。

一旦被胃镜诊断为各种类型的慢性胃炎就开始了一个漫长的治疗过程,不管你应用各种胃粘膜保护剂、促动力剂、制酸剂、质子泵抑制剂、抗幽门螺杆菌制剂等,一部分患者症状缓解,但相当一部分患者症状时好时坏,多次复查胃镜仍旧是各种类型的慢性胃炎,几乎任何治疗都终生永远无法改变这一结局。

人们不禁要问胃镜下慢性胃炎如此高的诊断率和发病率,慢性胃炎这一诊断和各种治疗是否都正确?

事实上,胃镜报告中的很多慢性浅表性胃炎,只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或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抑或是精神压力等因素造成的,并不是胃黏膜真的有了慢性炎症。

四、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无症状无须治疗


1、那慢性浅表性胃炎还要不要治疗呢?这应根据有无症状来决定。

对于只是体检胃镜报告有慢性浅表性胃炎,而本身无任何症状的人而言,无须治疗。假如有食欲减退、上腹部不适、隐痛、嗳气、反酸或恶心呕吐等症状,则需要对症治疗。

2、部分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病人同时伴有幽门螺杆菌(Hp)感染,此时要不要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治疗呢?

其原则也要视症状而定:

无症状者无须治疗,有症状者需进行Hp根除治疗,这样可以改善消化不良症状。

此外,根除幽门螺杆菌还可以减轻胃黏膜慢性炎症,从而预防消化性溃疡的发生;这在很大程度上还能预防胃黏膜萎缩,从而可能降低胃癌的发生率。

听到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关系,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的病人或许会产生恐惧;

一些人即使毫无胃肠症状,也强烈要求做Hp根除治疗。

对这类病人,也可以进行Hp根除治疗,消除了心因性疾病,病人也就舒坦了。

总结一下

1、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2、【非萎缩性胃炎】不是【萎缩性胃炎】

前者症状较轻,胃粘膜损伤很轻微;或者仅仅是消化不良,一般祛除病因后会很快痊愈,有的甚至不需要治疗,只需要改善生活饮食习惯即可;

而萎缩性胃炎,是指胃粘膜已经发生萎缩性改变的慢性胃炎,可伴有肠上皮化生,炎性反应,异型增生等,严格说是一种癌前疾病,需要规范治疗,定期复查;

3、胃镜报告有非萎缩性胃炎,而没有明显症状的,可以不用吃药。

4、改善饮食生活习惯、舒缓压力、根除幽门螺杆菌是预防胃炎的首要条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