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民谣有哪些(现在经常听到的民谣到底是什么)

本文为作者原创


2018年,过去大半,音乐圈依旧是火爆如常,秋天的萧瑟丝毫不影响它的温度。

如今的很多原创音乐人都被冠以民谣歌手,其中最出名的就是赵雷。一曲《成都》让他红遍大江南北,顺带着,成都,这个好安逸的城市,也彻底成了网红文青的集散地。我们今天就聊聊,到底什么是民谣。

真正的民谣有哪些(现在经常听到的民谣到底是什么)(1)

成都

民谣,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民间歌谣的意思,它区别于古板严肃的宫廷雅乐,是民间大众最为直接的情感表达。《诗经》中的《国风》就是中国最为著名的民间歌谣,它集中反映了当时各个诸侯国人民的生活风貌。但是,尽管民谣一般流行于市井之间,它是区别于民族所特有的民歌的形式。民歌有很强的地域性,它集中表现了当地人民的情感交流,将这种情感表达升华到了一种艺术形式。而民谣却包含广泛,可以是叙事的,讲爱情的,讲友情的,或是讲我看到美丽风景时的激动心情的,所以,民谣的题材极其丰富,几乎所有的演唱形式都能用于民谣创作。我们现今谈论的民谣音乐,实际上是现代欧美流行音乐的分支,经过本土音乐人的表达,形成了中国本土化的一种中国民谣音乐。尽管它已被称为中国民谣,但是其本质表达形式现在依旧保留着欧美民谣音乐的影子。

现代民谣起源于英伦三岛,随着大英帝国的扩张和殖民地的建立,这一音乐形式被带到了北美。北美的英国移民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北美特色的民谣风格。美国独立后,随着美国的国力大增,以及文化输出,美国民谣风格成为了主流音乐并定义了现代民谣的基础。世界上其他地方的民谣风格在欧美民谣形成的时候不是没有发展,而是受困于人民生活水平的限制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

真正的民谣有哪些(现在经常听到的民谣到底是什么)(2)

真正的民谣有哪些(现在经常听到的民谣到底是什么)(3)

年轻的高晓松

中国民谣音乐的发展最著名的就是校园民谣的产生。在那个被称为“白衣飘飘的年代”中,一大批高校中的青年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诉说着学校生活中的故事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在这些人中,诞生了一批至今仍对华语乐坛有着巨大影响力的音乐人。朴树、高晓松、老狼、沈庆这些人的名字至今依旧响亮。那个特殊的年代,有着特殊的记忆,而这些校园民谣歌手将他们的这些记忆都凝结成了一首首清新朴素的乐章:《同桌的你》、《睡在上铺的兄弟》、《白桦树》等等一大批优秀的作品诞生。聆听着这些美好的音乐的同时,我们不禁要问,校园民谣是如何诞生呢?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将时空的指针拨回到1980年,那年,被称为“中国现代流行音乐之母”的朱逢博演唱了台湾玉女偶像歌手沈雁的一首校园歌曲《踏浪》,该歌曲迅速赢得了大陆青年人喜爱。而后,朱逢博又演唱了大陆作曲家谷建芬创作的《清晨,我们踏上小道》,由此,大陆的校园民谣歌曲进入了大众视野。可以这么说,大陆的民谣风歌曲是台湾校园民谣的继承和发展。如果我们继续追问台湾民谣音乐的历程,我们会发现更为激荡的风云变幻。站在1980年的时光节点向前回望,你会发现,看到的不只是台湾民谣音乐的发展变迁,而是整个华语音乐的沧海巨变。那个年代,台湾的音乐处于发展历程中最为辉煌的年代,新民歌运动诞生了无数影响华语音乐历史进程的巨星,他们共同奠定了现在台湾华语音乐中心的地位。60年代末期,当时美军驻台,台湾施行戒严,文娱活动少的可怜,电视10点后就停播,台湾的音乐发展出现停滞。当时人们听得多是欧美音乐,而华语歌曲只有30年代的舞曲,青年人浸泡在欧美文化中,喝的也是可口可乐等洋饮料,没有人关心台湾人自己的音乐是什么。进入70年后,沉寂的台湾歌坛终于像座沉默的火山那样,开始爆发!1975年,台湾青年歌手杨弦与好友胡德夫在台北中山堂举办了“现代民谣创作演唱会”,在演唱会上,杨弦和胡德夫演唱了他们自己的新作,这些歌曲大胆采用了余光中诗集中的句子并使用西方弦乐乐器演奏,彻底抛弃当时落后时代的本土舞曲。他们的歌曲朴素自然,受到了当时学生的喜爱。他们的歌曲自此 ,也被认为是台湾民谣音乐改革的开端,而杨弦也被称为“民歌之父”。次年,年仅27岁的台湾画家李双泽参加淡江文理学院的一场“西洋民谣演唱会”,他上台后,手里拿着可口可乐质问在场的人,在欧美唱这些歌,喝可乐,在东南亚也唱这些歌,喝可乐,现在在台湾还是这样,台湾到底有没有自己的音乐!说罢后将可乐摔到地上。这一幕就是著名的“淡江事件”,事件第二天,整个淡江学校都在讨论“唱自己的歌”的事情,随后讨论遍及整个台湾。从此,以“唱自己的歌”为理念的民歌运动传遍台湾。1980年后的台湾,经济腾飞,人们普遍渴望新事物。在青年人的努力下,台湾的新民歌运动风起云涌,涌现出了如侯德健、李宗盛、罗大佑、叶佳修等代表人物,台湾的民歌进入全盛时期。

真正的民谣有哪些(现在经常听到的民谣到底是什么)(4)

台湾民谣的启蒙者

真正的民谣有哪些(现在经常听到的民谣到底是什么)(5)

李宗盛 罗大佑

说到此时,你可能认为台湾就是校园民谣的发祥地,很遗憾,日本才是。这要追溯到日本明治维新时代,1868年,日本著名政治家品川弥二郎创作了《阿宫先生》,这首作品采用了后来日本歌曲经典演唱形式的“去四七调式”,像儿歌般反复叙唱一些简单的歌词,形成了独特的表达方式,这便是校园民谣的雏形。经过了明治维新后,日本社会改革,一切西化,新的学校体制下,日本学生却没有属于自己的校园歌曲,只有老式的雅乐。在此情形下,文部省发动学生们自己去创作歌曲来补充空缺,反映校园生活的校园民谣自此发展起来。虽然台湾的校园民谣与日本校园民谣没有从属关系,两者的联系也不大。但不可否认的是,台湾的校园民谣或多或少的受到日本校园民谣的影响。

我们现在回望整个民谣历史的发展,会发现,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要表达的主题,这些主题不尽相同,但隐藏在这些主题的背后都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发展。2018年,中国的民谣音乐经过了发展的高峰,越过了低谷,现在又显现了兴盛的苗头,不知未来会走向何方。民谣歌曲的往事,我发现了太多不知道的事情,而且有的故事的传奇程度也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说的清的,这里我只是一笔带过,如果大家感兴趣,我会再筛选一些故事给大家诉说。文章的末尾想引用我国抗战时期著名的音乐家冼星海先生的一句话来表达我的想法:“有了民歌的基础,才能有可能根据时代的要求,创作出新的东西来!”

作者水平有限,如有错误之处,恳请指正。


Plus:在整理资料的时候,在知乎看到了胡德夫老先生回答的关于台湾民谣的启蒙的事情,很惊喜,所以将链接地址发出,供大家参考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848295

更多原创音乐信息,请关注头条后,更多精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