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一号沉船具体位置(走进南海I号沉船内部)
封面新闻记者 曾洁 实习生 何雨婷
南宋时期,一艘远洋商船——南海I号装载着精挑细选的十几万件瓷器、百余件金器、百吨铁器,从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港启程,开始了它的航海之旅,可不久之后却离奇沉没于广东近海,南海I号身上迷雾重重。
800年前那个冬天,这艘货船为什么没能顺利抵达目的地?南海I号背后,又有着怎样的航海盛世在等待解锁?11月4日晚,由河南卫视、优酷联合打造,封面新闻媒体战略合作的国内首档文化探索纪实节目《闪耀吧!中华文明》带着上期节目中留下的未解之谜,继续深入考古第一现场,追寻宝船背后的贸易繁荣,对话大航海时代背后的东方智慧。
《闪耀吧!中华文明》剧照
航海技术领先世界
沉船真相扑朔迷离
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印证着宋代航海的盛况,当时世界第一大港——东方大港就在中国泉州,一艘艘巨轮从这里出发,驶向一望无际的海洋。
据统计,近代沉船事故主要有四大原因:船体触礁、恶劣天气、船体质量问题以及船体相撞。在古代,没有先进的水下探测设备,触礁是船难的一个最主要原因。
为了寻找南海I号沉船的真相,发起人陈坤和追光伙伴许丹睿拜访了泉州的老船匠,参观了1:1复原的古船模型,了解了这艘远洋商船的结构原理。随后,他们又探访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一睹这艘800年前沉没商船的真容,在右舷上发现了不寻常的线索。这会是导致南海I号沉没的原因吗?
《闪耀吧!中华文明》剧照
《义熙起居注》中记载“卢循新作八槽舰九枚,起四层,高十余丈”,“八槽舰”就是将船体分解成了八个船舱,这里指的是先进的“水密隔舱”技术。中国人发明的这项技术可以保证每个隔舱的独立性,单个隔舱破损不会导致整船进水,极大地提高了船只的安全性。
南海I号就使用了当时世界领先的“水密隔舱”技术。因此,从技术上讲,右舷发现的小破损不足以导致这艘远洋商船沉没,那沉船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是台风,或是海盗?快来跟随《闪耀吧!中华文明》节目一起触摸船体,感受百年文明带来的震撼。
陈坤
水下考古硕果累累
航海盛世等待解锁
800年前,南海I号输掉了与海洋的博弈,载着满仓珍宝沉睡海底,而中华民族的冒险精神并未被时光冲淡,一直传承至今。南海I号考古计划,也是一次勇敢的冒险。
时间回到上世纪80年代,中国的水下考古蹒跚起步,这艘宝藏古船就是在这个时候被发现的。南海I号沉没海域能见度非常低,无法拍照、无法绘图,考古工作寸步难行,从被发现到出水,等待了整整20年。
2007年,南海I号连同周边附着的海底淤泥,被整体打捞出水,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中国水下考古史上的一次冒险,因为这种工作是没有先例的。当长30米,宽10多米,连带海底凝结物重达3000吨的庞然大物出水后,工作人员开始进行精细发掘的时候,他们知道,这场冒险迎来了胜利。
《闪耀吧!中华文明》剧照
船上除了107件金器、超17万件瓷器和130多吨铁器,考古人员还在淤泥中发现了丝绸蛋白,罐子里发现了酿酒残留物,此外还有遗存的咸鸭蛋、羊骨、橄榄、杨梅……这些物件的发现对于复原南宋人民生活场景来说意义重大,如果没有采取整体打捞的方式,这些珍贵的物品很可能就在水下流失了。
古人用这种悲壮的方式,把他们的一笔财富留给了我们。
南海I号还有多少秘密?11月4日晚,《闪耀吧!中华文明》继续沿着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探秘,广东省阳江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原南海I号博物馆党组书记、馆长曾超群,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研究员李玉昆,泉州博物馆原馆长、研究馆员陈建中三位专家助力解读闪耀文明,一起走进南宋的古窑、海港,还原古代中华繁华的海上贸易!锁定河南卫视、优酷、大象新闻,与陈坤一起探寻中华文明的闪耀时刻。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