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二钗每个人的经历和结局(金陵十三钗聆听)

金陵十二钗每个人的经历和结局(金陵十三钗聆听)(1)

最近,倪妮频频上热搜,#倪妮话剧##倪妮古装##倪妮偶遇同名空姐#,热度不减。而让我们真正开始认识并愿意了解倪妮,是因为她的作品,她还是“谋女郎”时候的那部《金陵十三钗》。

《金陵十三钗》讲述了一个“以人易人”的故事。

故事中秦淮河女人像女学生,女学生像秦淮河女人。

电影奢求以小见大,善良、救赎和爱是这部电影的主题,主要表达崇高的人道主义。

金陵十二钗每个人的经历和结局(金陵十三钗聆听)(2)

视:瞄准镜里的世界

剧中,李教官出现的第一个场景,就是他用枪的瞄准镜探查前方的情况。

开始是女学生狂奔的场面,她们的狂奔仿佛一场别样的勇敢赴死。

再细看,原来是为了逃离日本兵的追杀,这时,他命令士兵营救,虽然他们马上就出城了。

瞄准镜的第三个镜头,除了女学生和日本人,更重要的是李教官打出了第一枪。短暂的获救后,女学生们跑着经过教官和士兵们。这一幕的景别从全景到近景再到全景。仅仅几秒的对视,有说不出的感激和感谢。但是时间容不得人停留,她们只得匆匆告别。

第四个镜头停留在一个女学生跑丢的鞋子上。

接着,李教官又从三个瞄准镜里瞄准电线杆,三枪,把一辆坦克解决了。

然后,从瞄准镜里出现了红菱等女人。

金陵十二钗每个人的经历和结局(金陵十三钗聆听)(3)

最后,画面定格在玉墨身上。秦淮河的女人出场了。

下一个瞄准镜里的世界,是李教官在教堂对面的纸店看到日本兵猥亵书娟等女学生。刹那间,“嘭”的一声枪响,日本兵死于枪下。

接下来三个瞄准镜里的世界,都是李教官用瞄准镜寻找他原先放在地上的手榴弹,一枪一个,炸得地上的日本人和地上的土一样漫天飞。

从这特别的拍摄角度、这简单的瞄准镜里的世界,可以洞悉当时的环境。此时的南京城弥漫着硝烟,到处是战火,日本人烧杀抢掠,南京城已经不再是原来那个“帝王城”。

张艺谋用这种形式来拍摄,无疑是展示给观众一个镜头下的世界。画面虽小,但是以小见大,“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金陵十三钗》在开篇时整个画面雾气弥漫,色彩暗淡,充斥着烟硝味儿。没有体现照明在电影中可以呈现出被拍摄对象的质感、立体感、空间感,使构图具有形式上的美感等艺术效果的作用。

但是,这种拍摄手法却能令人感到一种压抑的气氛,仿佛天空笼罩着一层层乌云,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这里,奠定了影片的情绪基础。

金陵十二钗每个人的经历和结局(金陵十三钗聆听)(4)

大窗户下的世界

教堂的窗户主要由红黄蓝三原色组成,红色主要象征生命,黄色象征阳光温暖,绿色象征青春生长,色调有冷有暖,但主要是暖色。

因为教堂是女学生们的庇护所,是将外部的不安、惶恐拒之于门外的希望,是唯一一个似乎很“安全”的避风港。

女学生就是透过这扇大窗户看到秦淮河的女人。而张艺谋也有意让这扇窗户见证这个教堂里所发生的一切。一群女学生们听到外面有动静,纷纷围绕在大窗户下观看。这时那群秦淮河的女人们正走进来。那些女人们花枝招展、大摇大摆地晃悠着进女学生们读书的教堂,肆无忌惮。

“她们就是有名的‘秦淮河女人’,关于她们的传说,跟南京这座城市一样古老。”这是女学生听闻的秦淮河女人。刚开场时充满鄙夷的气氛。

但是结尾处,书娟幻想那些秦淮河女人走进教堂时,在大窗户的反光下,她们走得依旧花枝招展,却多了几分庄重和优雅。

金陵十二钗每个人的经历和结局(金陵十三钗聆听)(5)

场景的选择,很多都是密闭的空间。比如开头,两个女学生躲在一个小小的角落里,旁边是日本兵正在用刺刀刺身边的女学生。

而且在这个密闭的空间里,突然出现了一个洋人,正在寻找自己读书的教堂。在不知道对方是敌还是友的情况下。惊恐,无助,不能出声,没有后援,有的仅仅只是一个几十厘米宽的“洞口”。

外面的世界如何,不敢想象。这么一个密闭的空间有一种让人窒息的感觉,跟整部片子的气氛一样压抑,让人透不过气来。两个女学生的眼神既坚定又迷茫。

金陵十二钗每个人的经历和结局(金陵十三钗聆听)(6)

蒙太奇切换。剧中约翰神父帮玉墨化妆时,俩人有短暂的亲热,但是,突然,镜头一切换,玉墨就以清纯的学生头学生服出现。

有一幕是慢镜头:“那时的中国人,由于缺少与坦克斗争的武器。一般选择用战士的身体作掩护。”影片中就是这样对抗强大的坦克的。这一个镜头尤其慢,慢得你可以看清画面中,每个被打碎的物体漫天狂飞的镜头,可以听清每一阵枪响。终于,在最后一个士兵倒地时,坦克炸飞了。

金陵十二钗每个人的经历和结局(金陵十三钗聆听)(7)

听:方言 音乐的世界

这部片子很特别,语言有三种,分别是南京话和英语、日语。

它跟一般的华语片不同,没有采用传统的普通话作为主导语言,而是采用南京方言。

这南京方言里有士兵们为保护祖国保护人民的号召,有女儿对父亲甘愿当汉奸的不屑和鄙夷,有秦淮河女人的谈笑风尘,有姐妹们之间的安慰与鼓励,有女学生和秦淮河女人的争执和理解。

方言给观众的第一感觉是来到南京本地,有利于剧情再现,让人更感觉到真实感,仿佛是发生在眼前的事实。

电影中方言的使用,对于电影创作的成功具有独特的作用,不仅可展示电影所涉社会的真实性,亦可为电影塑造逼真的、生活化的人物形象,从而为电影与观众之间架起真实情感交流的桥梁。因此,电影中恰当地使用方言会为电影带来巨大成功。

剧中的音乐独具特色。一次音乐是那些秦淮河女人唱的《秦淮景》。这个在结尾她们代替女学生去唱歌时又出现了一次。

《秦淮景》是为了影片《金陵十三钗》根据江苏民歌《无锡景》为素材进行改编和填词的,由影片中的“十二钗”用苏州评弹的咬字方式演唱的,这样为了尽展秦淮艺妓的风情与影片的特色。

金陵十二钗每个人的经历和结局(金陵十三钗聆听)(8)

弦断三根的几秒特写为下文埋下了伏笔。后来,豆蔻为了给在教堂养伤的受伤战士浦生弹奏一曲《秦淮景》,冒着危险去拿弦。结果在回来的途中遇到了日本兵,被无耻的日本人糟蹋了。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惨叫声和众姐妹的恸哭。

结尾,那些秦淮河女人代替女学生们去唱歌时,穿着学生装为女学生们弹奏演唱了《秦淮景》。在书娟的想象中,这些女人纷纷穿着美丽大方,一字排开,一路走来。

《秦淮景》的演奏抒发了作者的感情,表达了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

电影中的声音也不单单只是美好的,许多音响甚至是刺耳、令人难受的,这是为了表达电影的情绪。比如说枪声、尖叫声,东西砸在地上摔碎的声音。正是有了这么多的声音构成了一副完整的图画。

金陵十二钗每个人的经历和结局(金陵十三钗聆听)(9)

这些音响在电影中有许多作用,可以让荧幕看起来更真实,可以渲染荧幕的氛围,可以增加荧幕的信息,可以突显人物在当时的场景下的心境,比如说女生的尖叫声,被日本人追逐而死命的奔跑,此刻人物的心境一定是难以言明的。她们渴望有一个安全的栖息之地,哪怕是一个地窖她们也会义无反顾的钻进去。而在电影中,教堂里的那个地窖还真帮了她们大忙。

又比如说,最后秦淮河女人“出征”之前,曾摔破镜子,“哐当”的声音四次响起。她们把地上碎裂的玻璃捡起一块,当作最后拼死一搏的工具。

再比如说,枪炮声,这个在剧中多次响起。值得注意的是,日本人来接女学生时的那一阵,像是整个城市被炮轰,炮声还有回声,像是被下了死命令,尤其像催命符。

“声音”在电影中也可以叙事。剧中的旁白女主角是女学生书娟。很多画面可以不用经过拍摄,只需人物旁白就可以表现。通过人物的语言,可以揣测出人物的性格,可以突出人物的情绪情感和心境,可以表明作者观点从而深化整个电影的主题。

金陵十二钗每个人的经历和结局(金陵十三钗聆听)(10)

写在最后

南京,别称“金陵”,12位女子和教堂的男孩即“十三钗”。

无论从片名角度还是电影的视听,《金陵十三钗》都给人一种强有力的震撼。对于热爱电影的人来说,最大的期待莫过于有更多更好的电影出现。

作者:静水流深,媒体人,用笔和相机记录人生的少女。更多书影音精彩,尽在同名公众号:我们的后花园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