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跨过鸭绿江幕后大揭秘(面对面如何塑造最可爱的人)

近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跨过鸭绿江》在央视一套播出。从2020年12月27日首播开始,该剧的收视始终稳居同时段榜首,创下近几年央视一套电视剧的收视纪录。《面对面》专访《跨过鸭绿江》演职人员,展示这部历史画卷的幕后故事。

全景式、多角度呈现 130万字资料研读 不放过一封电报的细节

七十年前那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为中国人留下了很多深入人心的英雄故事和经久不衰的文艺作品。七十年后,《跨过鸭绿江》用电视剧这一形式为观众展现了抗美援朝的起因、经过、防御、反击以及最后胜利的全过程,从中央高层到普通战士、从大后方到志愿军司令部、从国与国的博弈到阵地上的攻防转换,全景式多角度忠实再现抗美援朝战争。

电视剧跨过鸭绿江幕后大揭秘(面对面如何塑造最可爱的人)(1)

董亚春:必须从全景式、大格局这个角度才能把这个历史脉络梳理清楚,而且从第一次战役到第五次战役,不通过这种方式,很多战役过程也讲不明白。

电视剧跨过鸭绿江幕后大揭秘(面对面如何塑造最可爱的人)(2)

董亚春,解放军文化艺术中心电影电视制作部导演。2019年8月,电视剧《跨过鸭绿江》项目正式启动,他被出品方直接点名担任《跨过鸭绿江》的总导演。为了拍好这部历史剧,主创团队整理了130万字的资料。剧组成立之初,创作人员的主要工作就是以剧本为中心,大量阅读历史资料。但同样是研读历史,剧组的不同业务部门有着不同的任务。

电视剧跨过鸭绿江幕后大揭秘(面对面如何塑造最可爱的人)(3)

董亚春:无论是场景设计、战场设计、人物设计,或者说小到一封电报、一个地图、一个图标、一个文件都需要查资料,要做到严丝合缝。我记得当时电报大部分是手写,后来就发现有一封彭总发给毛主席的电报六个字,先是用打印的,那最后我们一定要手写的,这些方面我们不停请教军科专家。

超型摄制组如何遴选演员?首次饰演彭老总不惜“整容”

作为一部全景展现抗美援朝的史诗剧,《跨过鸭绿江》对细节的还原度非常高,演员选择力求“形神兼具”。从接到任务起,董亚春就开始物色演员。据统计,全剧有名有姓的人物多达375个,群众演员先后动用4万人次。除此之外,还有一支几百人的部队始终跟组拍摄。董亚春感叹:四十多年创作生涯中,这真是他遇到的最大的超型摄制组。

电视剧跨过鸭绿江幕后大揭秘(面对面如何塑造最可爱的人)(4)

董亚春:觉得脑子特大,一看到这么多真实的历史人物,怎么办?首先查资料,能找到原型的照片先把照片找来,按照这个形象去对型找演员,要遵循接地气、有烟火气的原则,演出来必须像真正的战士。

电视剧跨过鸭绿江幕后大揭秘(面对面如何塑造最可爱的人)(5)

在人们印象中,领袖人物通常由特型演员出演,《跨过鸭绿江》也部分延续了这一风格,毛泽东的扮演者唐国强、周恩来的扮演者孙维民、朱德的扮演者王伍福,都是观众们熟悉的面孔,但在选择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这个角色的时候,董亚春却没有选择特型演员,而是选择了从未演过彭总的丁勇岱。

丁勇岱:接到电话以后,我当时还问了一下,我说抗美援朝将军很多,让我演谁?他们说我们现在正在选彭老总,你也是人选之一,发几个照片吧。

电视剧跨过鸭绿江幕后大揭秘(面对面如何塑造最可爱的人)(6)

记者:首先在外形上,公众可能对您有些挑剔,你长得不是很像,这您当时有困惑吗?

丁勇岱:我当时没敢想。有一天通知我了,我自己还跟同事说,你看我天天念叨还是有用的。但是通知我那一刹那,我感觉压力挺大。

作为演员,丁勇岱饰演过很多迥然不同的角色,却从没有演过彭德怀这样的部队高级别将领。而且,彭德怀参加抗美援朝时52岁,而丁勇岱接戏时已经62岁,比角色大了10岁。接到任务后,丁勇岱收集了很多彭德怀的照片反复琢磨。他发现与彭总相比,自己的嘴唇比较薄,就拿着照片到医院咨询。

电视剧跨过鸭绿江幕后大揭秘(面对面如何塑造最可爱的人)(7)

丁勇岱:我把彭老总的照片给医生看,他说你的牙有点小,给你加大一点,嘴的感觉马上就出来。

记者:现在加大过的牙会别扭吗?吃饭什么的?

丁勇岱:不别扭。我觉得你是职业演员,这些东西都是应该做的。彭老总驼背,我为了演好他,从接到通知,每天都驼脖子。

记者:脖子就没回去过?

电视剧跨过鸭绿江幕后大揭秘(面对面如何塑造最可爱的人)(8)

丁勇岱:对,天天就是这么走的,因为这个特点太明显了。我又给他设计了一些生活细节,比如喜欢伸着脖子听人说话。之前大家都认为他是个不苟言笑的人,但是后来我看作家丁玲对他的描写,在延安的时候,彭老总穿着浑身都是油的棉袄,跟老农勾肩搭背,老农抽着烟袋。俩人从远处走来,像哥俩一样,根本看不出他是一个将军。

选角遭遇新冠疫情 副导演“累”进医院

《跨过鸭绿江》需要大量外籍演员,其中,国外历史名人请的是外籍专业演员来出演,比如扮演斯大林的演员来自乌克兰,扮演李奇微的演员来自西班牙,此外还有大量的美军士兵及外国记者需要有人出演,但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使得寻找外籍演员异常艰巨。

电视剧跨过鸭绿江幕后大揭秘(面对面如何塑造最可爱的人)(9)

董亚春:真是全国海选到处撒网,通过各种渠道去选这些演员。所以我就记得我们选演员的副导演最后就是,要不然就是给我看照片,要不然就是给我看视频,要不然就是给我看手机上拍的照片。我说你把原型照片比如麦克阿瑟那个时期的照片和找来的那个演员对照,你别给我单看,最后直接把他干到医院去输液去了。

电视剧跨过鸭绿江幕后大揭秘(面对面如何塑造最可爱的人)(10)

近50000个炸点 道具子弹80000多发 战争戏如何确保安全?

战争场景的呈现决定《跨过鸭绿江》的视觉品质,为此,整部剧有近50000个炸点,消耗道具子弹80000多发。剧组专门建造了4架道具飞机、9辆坦克装甲车、1000多支各类道具。战争场景中,总导演董亚春要突出一个“炸”字。因为抗美援朝敌我力量悬殊,敌人有飞机、坦克、大炮,而志愿军很多时候只能凭借血肉之躯坚守自己的阵地。

电视剧跨过鸭绿江幕后大揭秘(面对面如何塑造最可爱的人)(11)

董亚春:安全是拍战争戏非常重要的环节,不管怎么设计镜头安全是最重要的,不能伤着人。比如演员跑到这个路径上有炸点,有多少个炸点,演员会踩哪几个炸点?必须有人专门去盯。子弹点,包括人身上的弹着点什么时候响都需要设计,所以他们每天就是烟里、火里、土里。

电视剧跨过鸭绿江幕后大揭秘(面对面如何塑造最可爱的人)(12)

单薄棉衣趴在雪地诠释杨根思 “根本没有知觉”

70年前,解放军第九兵团的战士们,为了快速调入朝鲜作战,身着单薄的棉衣,在长津湖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极寒天气下,冰天雪地中潜伏11天,以超人的忍耐力等到敌人掉入伏击圈,最终打赢了长津湖之战。为了还原当时的场景,杨根思的扮演者,34岁的年轻演员黄垲翔和100多位现役解放军战士需要衣着单薄,趴在雪地里一动不动。

电视剧跨过鸭绿江幕后大揭秘(面对面如何塑造最可爱的人)(13)

记者:你趴在那的时候感受是什么?

黄垲翔:冻得不能动了,你一动雪就会进你的衣服里。一开始被你自己的体温融化成水,但是水开始一点一点结冰,这种过程非常痛苦。

电视剧跨过鸭绿江幕后大揭秘(面对面如何塑造最可爱的人)(14)

记者:你们做了保暖措施吗?

黄垲翔:我们贴了暖宝宝,穿了好几条秋裤,但还是没用,我穿了两层袜子一点用都没有,脚根本没有知觉,我演出来的那种状态,其实就是真实反应。

杨根思是抗美援朝第一位特级战斗英雄,为了保住阵地,他携带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牺牲时年仅28岁。

电视剧跨过鸭绿江幕后大揭秘(面对面如何塑造最可爱的人)(15)

黄垲翔:我看过他的纪录片,我想展现他那种平凡的伟大。最后抱着炸药包跟美军同归于尽的那段戏之前有一个敬礼,那个敬礼我觉得是一个传递,虽然我牺牲了,但是我的精神在这。

记者:那个敬礼打动了好多人,那个镜头拍的次数多吗?

电视剧跨过鸭绿江幕后大揭秘(面对面如何塑造最可爱的人)(16)

黄垲翔:不多,一遍过。感觉所有的精气神全在往上走,浑身像升华了一样,那种感觉我做演员这么多年很少有,那种感觉真的太好了。

身“披”烈火 15秒内诠释邱少云

与黄垲翔经历的彻骨寒冷不同,年轻演员侯俊光要体验的是烈焰焚身的感觉,他饰演的是邱少云。

电视剧跨过鸭绿江幕后大揭秘(面对面如何塑造最可爱的人)(17)

侯俊光:身边有七八杆火枪,会同时在我耳边出现声音,全部都是火焰。

记者:离你有多近?

侯俊光:我有很大的一顶草帽,它就在我的草帽边上点燃,要控制火千万不要掉下来,底下有人在吹,火苗往上走,不能让它乱跑,我一抬眼睛就能看到。

电视剧跨过鸭绿江幕后大揭秘(面对面如何塑造最可爱的人)(18)

侯俊光的家乡就在牡丹江,当时正好回家的他听说《跨过鸭绿江》部分场景要在牡丹江拍摄,就去剧组面试。几经努力,侯俊光争取到了邱少云这个角色。

记者:可是你知道,你演的邱少云在这部戏里没有台词?

侯俊光:不需要台词,他有意义。我奶奶没文化,不识字,这一辈子就认识三个字,她自己的名字。但她知道邱少云,她知道邱少云是他孙子演的她会很开心。

拍摄烈火焚烧邱少云的段落时,特技导演告诉侯俊光,他要在15秒内完成表演,因为15秒是一个安全的底线。

电视剧跨过鸭绿江幕后大揭秘(面对面如何塑造最可爱的人)(19)

侯俊光:把我里面的衬衣全部打湿,打湿以后裹上保鲜薄膜,穿上防火服。趴下以后后背上有一块薄薄的木板,上面干草,干草下面有泥,但我只能烧15秒,15秒之后你就会感觉到温度。你一定要在心里默数,我帮你喊1,剩下的你自己喊,自己表演,每到15秒就会把火扑灭,第二条重新点。

记者:你怎么在感受一个要被火烧着的人的同时还数着秒?

侯俊光:慢慢,一片一片热,这跟咱们平时打火机烧着了不一样。烫到自己完全不能再演了,扑灭,下一条接着再拍,再点燃,这个过程反复了七八遍吧。

刻着英雄的木桩 守望和平

电视剧跨过鸭绿江幕后大揭秘(面对面如何塑造最可爱的人)(20)

70年前,志愿军战士为了守护祖国安宁和人民幸福,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在朝鲜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书写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70年后,文艺工作者怀揣着对志愿军战士的崇敬之情和对抗美援朝历史的敬畏之心,克服各种无法想象的困难,拍摄制作出全景式展现抗美援朝战争的史诗大剧,传递着“铭记历史、致敬英雄、珍爱和平”的价值取向和追求。

电视剧跨过鸭绿江幕后大揭秘(面对面如何塑造最可爱的人)(21)

董亚春:最后一集我专门写了一段在三八线上钉桩子,一个双目失明的战士出来也要为赢得了和平的木桩子钉上几锤。他是什么心态?经历了战争之后他们渴望的就是和平。所以那些木桩子我们还特意加了像杨根思、邱少云这些著名的战斗英雄的名字,期许这些英雄们能够守望着这片和平。

制片人丨张士峰

记者丨王宁

策划丨黄瑛

编导丨沈公孚

编辑丨张宏飞

摄像丨刘洪波 杨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