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发现流血石(福建学生进山寻找)

“只要石头一发光,附近山上的毒蛇就像是收到什么指令一样,成群结队的往石头处聚集过来。”--村民

大自然的种种神奇,都可以用科学来解释,

寻找“怪事”背后的真相,是令人享受的。

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故事是:“神秘”蛇王石!

福建省发现流血石(福建学生进山寻找)(1)

“凶险山洞”!

在福建省浦城县西边有一座匡山,

匡山的脚下有一个村庄,叫谢家村。

这个村子里一直流传着一个“神秘”的传说,

当地人在黑夜赶山路的时候,

总是能在大山里面,看到一种“自己”会发光的石头,

福建省发现流血石(福建学生进山寻找)(2)

这个石头有的时候长、有的时候短,

有幸看到过这种石头的村民说:“只要石头一发光,附近山上的毒蛇就像是收到什么指令一样,成群结队的往石头出聚集过来。”

匡山上的蛇特别多,有眼镜蛇、五步蛇,

石头发光的时候,这些种类的蛇也会前去“赴约”,

福建省发现流血石(福建学生进山寻找)(3)

大家应该都听过“飞蛾扑火”但还从未听说过“群蛇扑光”

退一万步讲,蛇是一种喜欢黑暗的动物,

为何会扑向有光亮的地方,这听起来是一件非常不科学的事情,

但村民便解释道:“这叫“蛇王石”,那石头其实就是蛇王的眼睛!”

“蛇王”想要召集手下的“小蛇民”之时,

就会让眼睛“变成”石头发光,

福建省发现流血石(福建学生进山寻找)(4)

周围大大小小的毒蛇看到这样的光,就知道是“蛇王”在召集它们,

就算离得再远也会立马赶过来,

所以这些发光的石头,才被众人称之为“蛇王石”或者“蛇眼石”!

这听起来就像是传说一样,毫无科学依据,

当地的村民们讲起这个事也是半信半疑的。

福建省发现流血石(福建学生进山寻找)(5)

但是,就在2017年匡山发生了一件“怪事”,

9月中旬,学生们陆续放暑假,

谢家村在外上学的孩子们一时间都回到了村子里,

在村里住着没多久,村里的大学生就听说了“蛇王石”的传说,

大学生认为“如果真的见到“蛇王石”了,是非常酷的一件事。”

福建省发现流血石(福建学生进山寻找)(6)

他看过一部“探险”类的电影,

里面的故事情节刺激动人,每每想到其中的画面令人蠢蠢欲试,

于是他找到一起长大的发小,

让发小跟他一起去匡山“探险”寻找“蛇王石”!

两人一商量都拍手说好,

他们做了简单的准备就上山“探险”去了,

福建省发现流血石(福建学生进山寻找)(7)

说是准备,其实就是找了一个木头棒和一个点火的工具,

因为他们此次要去一个山上幽黑的山洞里“探险”,

他们顺着山路,爬上了匡山,

两个大学生找到了一个匡山上的一处无名山洞,

他们想都没想就走了进去,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

这俩大学生一点都没害怕,就举着火把往里走,

福建省发现流血石(福建学生进山寻找)(8)

忽然,他们看到洞里头有块石头,

正幽幽地散发着绿光,正当两人想上前一探究竟的时候,

只见一条条“毒蛇”从石头边上爬了出来,

紧接着他们的脚下涌出了,一股气味非常非常呛人的黑水,

两人还没反应过来眼前的一切,

福建省发现流血石(福建学生进山寻找)(9)

也许是黑水来得太突然,

也可能面对这一条条毒蛇,吓得他们腿软,

总之两人没站好,双双倒在黑水之中。

大水直接把两个人冲出山洞,

两个人的生命垂危了,路过的村民发现后叫人帮忙,

把他们送到了医院,但是其中一个大学生俨然没有了生命迹象,

福建省发现流血石(福建学生进山寻找)(10)

另一名大学生则在医院的重症监护室观察。

很快这件“怪事”就传遍了周围的大街小巷,

村里的老人说:“这两个孩子运气不好,碰到了蛇王石,这才丢了性命。”

以前大家将“蛇王石”当成神话故事,

如今这个两个大学生“探险”一死一伤的遭遇,

却不得不让人心生怀疑,

福建省发现流血石(福建学生进山寻找)(11)

幸存的那个大学生苏醒之后,

嘴里嘟囔的都是:“发光石、臭黑水、蛇群……”

看来这件事对大学生伤害颇深。

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渐渐传到了记者的耳朵里,

对于“蛇王石”的事情,他表示不相信,

为了探究蛇王石背后真正的奥秘,

记者带着一支科学考察队来到传说中的“谢家村”,

福建省发现流血石(福建学生进山寻找)(12)

这支考察队人才济济,有生物、地质等等各方面的专家。

来到谢家村,记者采访了谢家村的村民,

村民回答:“那个山洞出人命了,100%的真事。”

当村民得知记者一行人要进去那个山洞的时候,

村民们接连劝阻:“我们虽然没进去过,但是洞里真的冒黑水,那个水又腥又臭,我猜一定是蛇王吐出来的毒液,进洞有没有毒蛇姑且不说,就是沾上那个臭黑水,你不死也得脱层皮。”

福建省发现流血石(福建学生进山寻找)(13)

村民们好言相劝,但是记者一行人就是来探寻背后的秘密,

怎么会因为一番话而退缩,况且记者等人都没有感到害怕,

当天下午,记者就与专家一起踏上了寻找秘密的旅途,

爬到匡山就看到周围山高林密,云雾缭绕,

似乎处处都透露着神秘而恐怖的气息。

两个大学生所“探险”的那个山洞位于匡山的山腰,

福建省发现流血石(福建学生进山寻找)(14)

在村民的带领下,

记者与专家才顺利找到了那个出“人命”的山洞入口,

那个山洞很小也很隐蔽,不知道两个大学生是如何找到的,

在洞外大家观察到,从洞里流出来的泉水看起来清澈见底,

完全不像村民们诉说的那般恐怖,

什么“蛇王”、“黑水”根本什么都看不到,

于是大家带着很轻松的心情,准备进去一探究竟。

福建省发现流血石(福建学生进山寻找)(15)

大家一个接一个地进入山洞,拿着电灯观察周围,

洞里的空间很窄,一个人走都要侧着走,更别提两个人并排走了,

走了半个小时,大家什么都没有发现,

可是,就在记者与专家们走了1个小时之后,

事情开始变得越来越不对劲了,

他们拿着手电往脚下一照,

不知道什么时候,脚下的水变成了瘆人的黑色,

福建省发现流血石(福建学生进山寻找)(16)

伴随而来的是一阵刺鼻的臭气,闻久了感到头晕目眩,

事情的发展好像跟村民们口中描述的一模一样,

接下来,是不是要开始出现成批大量的毒蛇?

记者与专家们的心不由地提到了嗓子眼,

大家内心虽然忐忑,但未停下脚步,继续向前探索,

忽然,在灯光的照射下,

前方一块洞壁的岩石上,出现了星星点点闪动的光亮,

福建省发现流血石(福建学生进山寻找)(17)

幸运的是,事情发展到村民所说的黑水、臭气之后,

没有从石头周围成群结伴而来的蛇群,

专家从岩石上敲下了一小块石头,

仔细的观察起来,

虽然是一小块石头,但是用手掂量起来是很有分量的,

福建省发现流血石(福建学生进山寻找)(18)

仔细观察一番,专门研究石头的专家,

就道出了石头的底细:“这不是蛇王石,就是一种重金属的一种矿石,准确来说应该是银铅矿石。”

蛇王石是一种发光的石头,而眼前所见的是反光的矿石。

说话间,记者与专家们感到一阵头晕目眩,

为了安全起见,专家建议赶紧捂住口鼻撤出山洞。

福建省发现流血石(福建学生进山寻找)(19)

“揭开山洞秘密”

专家认为这两个大学生很有可能是“氨气中毒”!

“山洞里的黑水是一种有毒的,而且这种水进到眼睛里是非常麻烦的。”

洞里的岩石,含有大量的矿物质,

当雨水在岩石中渗透之时,

会夹带大量的铅、银等有毒的重金属物质,

福建省发现流血石(福建学生进山寻找)(20)

洞里还有成千上万只蝙蝠生存,

它们排出的粪便全部掉落、堆在水里,

会引起化学反应,慢慢的水里便产生了大量的“氨气”,

而“氨气”正是令黑水气味刺鼻的“罪魁祸首”。

吸入过量的氨气不仅会令人头晕呕吐,

还很有可能影响到神经系统,令人产生幻觉,

更严重的话会导致人死亡。

福建省发现流血石(福建学生进山寻找)(21)

我们用科学的方式联想一下,

两个大学生带着火把进入山洞,

错把矿石反射出来的火当光,当成了石头自己在发光,

两个大学生一定是在洞里待的时间太长,

吸入了大量的“氨气”,从而产生幻觉,

福建省发现流血石(福建学生进山寻找)(22)

“成群的毒蛇”,“忽然涌出的黑水”

应该是他们联想到了村里老人所讲述的故事,

恐惧与幻觉让他们信以为真。

其中一个大学生的大好青春就此埋葬在了这个山洞,

希望这样的事情不会再发生。

福建省发现流血石(福建学生进山寻找)(23)

“蛇王石”

大学生的秘密虽然被揭开了,

但“蛇王石”在我们心中仍然是个“谜”,

当地的“史料”中有不少关于“蛇王石”的记载,

说明“蛇王石”是真实存在的。

《浦城县志》中写道:“蛇王石,可发光、招毒蛇,还可打造兵器!”

福建省发现流血石(福建学生进山寻找)(24)

早在1000多年前,浦城县就成为了南方最出名的“兵器生产地”。

“浦城生产的刀枪剑戟之所以如此出名,是因为在锻造兵器的时候,一些高明的工匠会往里面加入“神奇的石头”。”

那种“神奇的石头”会发光,发光的时候五颜六色的,

那种“神奇的石头”很特殊,能让铁变成水!

这个“神奇的石头”想必一定就是“蛇王石”了。

福建省发现流血石(福建学生进山寻找)(25)

据说加了“蛇王石”所锻造出来的兵刃,锋利无比、削铁如泥!

这些记载一句句都是那样的真实,

可如今该去哪里寻找着神秘的“蛇王石”。

博物馆的工作人员透露道:“听别人说离县城20多公里的浮盖山,经常能捡到一些发光的石头,不知道是不是蛇王石。”

福建省发现流血石(福建学生进山寻找)(26)

虽然不确定是否是蛇王石,但是只要有一点希望还是要付出行动的,

记者立马跟专家们一同前往工作人员所说的地方,

来到浮盖山有一名老乡为专家带路,

走着走着,老乡忽然停下了脚步,

指着地面的一处泥土处说:“看就是这种石头。”

福建省发现流血石(福建学生进山寻找)(27)

在专家的仔细观察后,专家失望的摇了摇头,

“这是一种常见的矿物晶体,实际上叫水晶或者石英,是反射的光,不会自己发光。”

很显然,这一趟专家们白跑一趟,

但他们却没选择放弃,回去之后他们又开始四处打通,

翻阅古籍,寻找资料。

福建省发现流血石(福建学生进山寻找)(28)

在古书中,专家找到了一条有关“蛇王石”线索的记载。

古书的作者是明朝一个叫费宏的状元。

费宏在福建做官的时候,

曾写下一本名叫《先址形胜志》的游记,

其中书写的意思用现代汉语说是:“在浦城县的碧云岩上,存在一个神奇的山洞,山洞名叫“含灵仙子洞”,当他点着蜡烛进洞后,发现里面有一块石头发出了如日月一般的亮光。”

福建省发现流血石(福建学生进山寻找)(29)

专家们就驾车来到碧云岩寻找线索,

碧云岩的山脚下有一个西岩村,专家在这一打听,

又收获了一条至关重要的线索。

西岩村有一名叫老徐的村民,祖祖辈辈以打铁为生,

老徐祖上很多代都是浦城最有名的铸刀匠,

出名最重要的一点是因为,徐家背后的山上出产“蛇王石”!

福建省发现流血石(福建学生进山寻找)(30)

徐家还有一个口诀祖祖代代相传,

专门用于寻找“蛇王石”,

但传到老徐这一代的时候口诀已然不全,

“条条石,寸寸断,蛇眼石来打转转。”

这是口诀中的最后三句,

老徐记忆尤深,因为这是找到“蛇王石”至关重要的三句,

福建省发现流血石(福建学生进山寻找)(31)

“想在碧云岩上找到蛇王石,要先找到一条条像带子且段成一截截的岩石,顺着这个条状断石便可找到“蛇王石”!”

这一条条线索令我们有一种“蛇王石”近在眼前的感觉,

专家和记者再也坐不住了,

马上就前往碧云山寻找传闻中的“蛇王石”,

爬了很久大家都没有发现一点有用的线索,

福建省发现流血石(福建学生进山寻找)(32)

有队员认为可能还跟上次一样白跑一趟,

“这“蛇王石”可能只存在于传说之中,也许古代真的存在吧,但或许早就被历朝历代的铁匠采光了,别找了,绝迹了。”

但是记者跟其他几位专家却不这么想,

搞研究没有坚持精神怎么行,

或许下一个路口就能遇到“蛇王石”,

或许挖掘时只差一层窗户纸的距离就能挖到“蛇王石”

总是就是不能放弃,坚持到底!

福建省发现流血石(福建学生进山寻找)(33)

就这样,专家、记者与老徐继续向山上攀爬着,

终于,在接近山顶的一个地方,

大家发现了一处断成一截一截的岩石带,

按口诀中所说,只要顺着破碎岩石层的方向,

就可以找到“蛇王石”!

福建省发现流血石(福建学生进山寻找)(34)

大家满怀期待的在这附近仔细寻找起来,

在岩石带的尽头,大家发现了一个极为隐蔽的山洞,

这个山洞是不是费宏游记中所写的“含灵仙子洞”呢?

大家纷纷进入山洞,在里头摸索了半个多小时,

山洞里面漆黑黑的,一直没有发现什么发光的“蛇王石”,

快要走到山洞尽头的时候,

福建省发现流血石(福建学生进山寻找)(35)

大家忽然看到,在黑暗之中有个东西隐隐透出明亮的绿光。

走进一看,大家喜笑颜开,

这不就是辛苦寻找许久的“蛇王石”吗?

这块石头散发出幽幽的绿光,绝不是手电筒反射的光芒。

专家当场对“蛇王石”展开了研究,

很快就得出结论,这是一种叫“萤石”的天然结晶体!

福建省发现流血石(福建学生进山寻找)(36)

“萤石”

萤石可以吸收太阳的能量,

到了晚上再释放出来,从而达到发光的效果!

但并不是所有的萤石都拥有能量转换,

福建省发现流血石(福建学生进山寻找)(37)

会发光的萤石,是一种非常珍惜的矿物质。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种“蛇王石”就是夜明珠的原材料!

一切一切都疑惑,都在科学面前“战败”了。

福建省发现流血石(福建学生进山寻找)(38)

结尾

开头村民提到:“蛇王石能引来成群结队的毒蛇。”

专家也给出了解释:“正常情况下,蛇是喜欢黑暗的动物甚至怕光。”

但是,也有一种可能萤石会将蛇吸引过来,

那就是萤石吸引昆虫,昆虫吸引蟾蜍、青蛙,

福建省发现流血石(福建学生进山寻找)(39)

蟾蜍、青蛙是蛇最爱的食物,蛇也就自然而然来了,

但并不是被“光”所吸引,而是被食物所吸引。

不了解内情的人发现后,

便会出现了“石头”发光,“万蛇”来朝的神奇传说。

福建省发现流血石(福建学生进山寻找)(40)

故事发展到这里谜底也就全然展示在我们面前,

还有更多的科学道理有待我们去探索与发现。

谨以此文,祝愿大家身体健康,阖家欢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