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哪个部位可以缓解偏头痛(头痛也分很多种)

【概 述】

头痛是指由于外感六淫或内伤杂病致头部脉络拘急或失养,清窍不利所引起的,以自觉头痛为临床特征的一种常见病证。既可单独出现,亦可见于多种疾病的过程中。

西医学中的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三叉神经性头痛及其它原发性头痛等,均可参考本病辩证施灸。

艾灸哪个部位可以缓解偏头痛(头痛也分很多种)(1)

【病因病机】

头为诸阳之会,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头又为“清窍”,“清阳之府”,外感六淫之邪,脏腑内伤诸疾,若邪遏诸阳或使脑失所养,均可导致头痛。

“高颠之上,唯风可到。”外邪之中,以风为最,故外感头痛皆与风邪有关。风寒外感,寒激经络;风热上扰,头目不利;风湿侵淫,清阳被蒙。邪气留居,清阳被扰,均可发为头痛。

“脑为髓海”,赖肝脾肾之气血津液以濡养。因于肝者,或肝阴不足,肝阳上亢,或肝失疏泄,久郁化火,上扰清室;因于脾者,或脾失健运,滋生痰浊而遏阻清阳,或脾虚生化无权,气血亏虚,脑失所养;因于肾者,或肾阴虚而肾精亏虚,髓海失充,或肾阳虚而清阳失旷。以上诸因皆可致头痛。

艾灸哪个部位可以缓解偏头痛(头痛也分很多种)(2)

【辩证施灸】

1、风寒头痛证

主要表现:头痛连项,常有拘急紧迫感,遇热痛减,遇寒尤剧,恶风寒,常喜裹头戴帽,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

治则:疏风散寒,通络止痛。

蕲艾灸法治疗:

配穴:风池、风门、阿是穴、列缺。

灸法:(1)蕲艾条温和灸:45—60分钟/穴,日1次。

(2)蕲艾器具灸:45—60分钟/穴,日1次。

(3)蕲艾炷着肤灸:7—9壮/穴,日1次。

(4)蕲艾炷隔姜灸:7—9壮/穴,日1次。

2、风热头痛证

主要表现:头痛且胀,甚则头痛欲裂,发热或恶风,面红目赤,口渴喜冷饮,便秘,溲赤, 苔薄黄,脉浮数。

治则:疏风清热,和络止痛。

蕲艾灸法治疗:

配穴:曲池、大椎、太阳、阿是穴。

灸法:(1)蕲艾条温和灸:45—60分钟/穴,日1次。

(2)蕲艾器具灸:45—60分钟/穴,日1次。

(3)蕲艾炷着肤灸:7—9壮/穴,日1次。

(4)蕲艾炷隔蒜灸:7—9壮/穴,日1次。

3、风湿头痛证

主要表现: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胸闷纳呆,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濡缓。

治则:祛风胜湿,通窍止痛。

蕲艾灸法治疗:

配穴:阴陵泉、风池、阿是穴、足三里。

灸法:(1)蕲艾条温和灸:45—60分钟/穴,日1次。

(2)蕲艾器具灸:45—60分钟/穴,日1次。

(3)蕲艾炷着肤灸:7—9壮/穴,日1次。

(4)蕲艾炷隔姜灸:7—9壮/穴,日1次。

4、肝阳头痛证

主要表现:头胀痛且眩,两侧为甚,心烦易怒,夜卧不宁,口苦面赤,或兼胁痛,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则:平肝潜阳,熄风止痛。

蕲艾灸法治疗:

配穴:百会、太阳、太冲、太溪。

灸法:(1)蕲艾条温和灸:45—60分钟/穴,日1次。

(2)蕲艾器具灸:45—60分钟/穴,日1次。

(3)蕲艾炷着肤灸:7—9壮/穴,日1次。

5、血虚头痛证

主要表现:头痛隐隐,时时昏晕,遇劳加重,心悸失眠,面色少华,神疲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则:滋阴养血,和络止痛。

蕲艾灸法治疗:

配穴:阿是穴、中脘、足三里、膈俞。

灸法:(1)蕲艾条温和灸:45—60分钟/穴,日1次。

(2)蕲艾器具灸:45—60分钟/穴,日1次。

(3)蕲艾炷着肤灸:7—9壮/穴,日1次。

6、气虚头痛证

主要表现:头痛隐隐,时发时止,遇劳加重,食少纳呆,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则:健脾益气升清。

蕲艾灸法治疗:

配穴:百会、脾俞、气海、足三里。

灸法:(1)蕲艾条温和灸:45—60分钟/穴,日1次。

(2)蕲艾器具灸:45—60分钟/穴,日1次。

(3)蕲艾炷着肤灸:7—9壮/穴,日1次。

7、肾虚头痛证

主要表现:头痛且空,眩晕耳鸣,腰膝酸软,神疲乏力,滑精带下,舌红少津,脉细无力。

治则:养阴补肾,填精生髓。

蕲艾灸法治疗:

配穴:太溪、肾俞、百会、阿是穴。

灸法:(1)蕲艾条温和灸:45—60分钟/穴,日1次。

(2)蕲艾器具灸:45—60分钟/穴,日1次。

(3)蕲艾炷着肤灸:7—9壮/穴,日1次。

8、痰浊头痛证

主要表现:头痛昏蒙,胸脘满闷,纳呆呕恶,舌苔白腻,脉滑或弦滑。

治则:健脾燥湿,化痰通络。

蕲艾灸灸法治疗:

配穴:丰隆、脾俞、中脘、阿是穴。

灸法:(1)蕲艾条温和灸:45—60分钟/穴,日1次。

(2)蕲艾器具灸:45—60分钟/穴,日1次。

(3)蕲艾炷着肤灸:7—9壮/穴,日1次。

(4)蕲艾炷隔姜灸:7—9壮/穴,日1次。

9、瘀血头痛证

主要表现: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昼轻夜重,或头部有外伤史,舌紫暗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或细涩。

治则:活血化瘀,通窍止痛。

蕲艾灸法治疗:

配穴:阿是穴、合谷、血海、三阴交。

灸法:(1)蕲艾条温和灸:45—60分钟/穴,日1次。

(2)蕲艾器具灸:45—60分钟/穴,日1次。

(3)蕲艾炷着肤灸:7—9壮/穴,日1次。

(4)蕲艾炷隔姜灸:7—9壮/穴,日1次。

【医案举隅】

方某,女,53岁,务工。2011年12月26日初诊:头痛病史10余年,每遇寒受凉极易诱发。此次因3天前受凉头痛发作,以右侧为甚,连彻项背,头难转侧,寐食俱废,恶风畏寒,苔薄白,脉浮紧。诊为:风寒头痛。治以风池、列缺温针灸,大椎、风门隔姜灸,辅以颈椎推拿手法治疗,日1次。经治1次,头痛大减,1周后,诸症如扫,随访3年未发。

按:此案系风寒外袭,寒凝络阻,不通则痛。宜以疏风散寒,通络止痛为法。施以风池、列缺温针灸及大椎、风门隔姜灸,标本同治,可疏风散寒,通络止痛;辅以颈椎推拿手法疏通经络,活血化瘀。十年顽证,应手而瘥。

艾灸哪个部位可以缓解偏头痛(头痛也分很多种)(3)

【李时珍医案】

一人病气郁偏头痛,用此同乳香、食盐捣,愶太阳穴,一夜痛止。(《本草纲目·卷17》)

按:案中气郁偏头痛属中医头痛范畴。所谓头痛即指由于外感和内伤,致使脉络绌急或失养,清窍不利所引起的以病人自觉头部疼痛为特征的常见病症。《素问·风论》据其病因而有“脑风”、“首风”之名。《东垣十书》指出外感与内伤均可引起头痛。据病因和症状不同而有伤寒头痛、湿热头痛、偏头痛、真头痛、气虚头痛、血虚头痛、气血俱虚头痛、厥逆头痛等。头痛可作为单个病种出现,也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可发生在多种急、慢性疾病中。

案中气郁偏头痛,李时珍采用蓖麻仁、乳香、食盐天灸太阳穴进行治疗,一夜痛止。李氏认为蓖麻仁甘、辛、有毒热,气味颇近巴豆,亦能利人,故下水气,其性善走,能开通诸窍经络,故能治偏风……头风七窍诸病。乳香苦、平,擅于散血化瘀定痛。盐作为灸法常用介质,有温通经脉之效。而太阳一穴,虽属经外奇穴,亦是临床中常用腧穴之一,有治疗偏正头痛之效。三药天灸于太阳穴,可起到通经活络、消淤散滞之功。从而使气郁偏头痛一夜即止。

【李时珍灸方】

1、“头痛……【外治】……荞麦面:作大饼,更互合头,出汗。或作小饼,贴四眼角,灸之。”(《本草纲目·卷3》)

2、“头痛……【外治】……灯火淬之。”(《本草纲目·卷3》)

3、“头痛……【外治】……麝香:同皂荚末,安顶上,炒盐熨之。”(《本草纲目·卷3》)

4、“女人头痛:血风证。草乌头、栀子等分,为末。自然葱汁,随左右调涂太阳及额上,勿过眼。避风。”(《本草纲目·卷17》)

5、“偏正头风:气上攻不可忍。用全蝎二十一个,地龙六条,土狗三个,五倍子五钱,为末。酒调,摊贴太阳穴上。”(《本草纲目·卷40》)

艾灸哪个部位可以缓解偏头痛(头痛也分很多种)(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