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文故事(戏文山东之桑园会)

《桑园会》是传统京剧剧目,又名《秋胡戏妻》、《葵花峪》、《马蹄金》川剧、汉剧、桂剧、楚剧、徽剧、滇剧、秦剧、晋剧、河北梆子都有此剧目,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戏文故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戏文故事(戏文山东之桑园会)

戏文故事

《桑园会》是传统京剧剧目,又名《秋胡戏妻》、《葵花峪》、《马蹄金》。川剧、汉剧、桂剧、楚剧、徽剧、滇剧、秦剧、晋剧、河北梆子都有此剧目。

《桑园会》的故事情节是,战国时鲁国人秋胡在外为官二十余年,辞官回乡省亲,在桑园遇妻罗敷,秋胡为了试探妻子的贞洁,调戏罗敷,罗敷坚意不从,机智逃回。秋胡回到家,罗敷方知其是自己的丈夫,遂忿然自缢,经秋胡母子急救脱险,又经秋胡母解劝,并一同赔礼,夫妻才言归于好。

类似的故事也见于《汾河湾》《武家坡》等京剧剧目,不过相对于那两出戏中的薛仁贵和薛平贵,秋胡年代更早,更渣、更不堪,在各种体裁的诗、文、剧中出现的次数也更多,真是丢尽了山东男人的脸面。

秋胡戏妻的故事,最早见于汉代刘向的《列女传》,篇名《鲁秋洁妇》,说的是鲁国人秋胡,结婚五天就到陈国做官去了,五年后返回家乡,在路边看到一个采桑的女子,就要调戏,并以黄金引诱,采桑女不从,回到家以后才知道是自己的妻子。秋胡妻回家以后,责以大义:“子束发修身,辞亲往仕,五年乃还,当所悦驰骤,扬尘疾至。今也乃悦路傍妇人,下子之装,以金予之,是忘母也。忘母不孝,好色淫泆,是污行也,污行不义。夫事亲不孝,则事君不忠。处家不义,则治官不理。孝义并亡,必不遂矣。妾不忍见,子改娶矣,妾亦不嫁。”大致意思是你五年没有回家了,既然有机会回来就该快马加鞭地赶回来,在路边看到一个妇人就调戏,不惜用金子引诱,你这样的人不孝不义,肯定也不忠,做官也做不好,我不愿看到你这样的人,你另娶她人吧,我也不再改嫁了,遂投河而死。《列女传》中,没有详说秋胡的籍贯,只说是鲁人,但是到陈国做官,如果考虑邻近的关系,推定故事应该发生在鲁西南一代。还有一点很关键的是,秋胡当时并不知道采桑女就是自己的妻子,所以连调戏的托词都没有了,就是个品行恶劣之辈。

西晋葛洪《西京杂记》卷六也记载了这个事,不同之处是写成娶妻三月,而游宦三年回家,路遇妻子采桑,没有认出来而调戏,后来妻子东赴沂水而死。这里讲到东赴沂水,也可以把故事的发生地划定到鲁西南一代。

后来西晋文学家傅玄依此写就五言长诗《秋胡行》,表现了秋胡妻的勤孝贞烈、鞭挞了秋胡的轻薄行径,从正面歌颂了劳动妇女的高贵品质,对秋胡妻投河自尽的行为感到可惜和不认同,结尾感叹到:“引身赴长流,果哉洁妇肠!彼夫既不淑,此妇亦太刚。”晋末宋初诗人颜延之也有一首五言长诗《秋胡诗》,以离别之情作为重点,属于借题发挥之作了。

历史上有没有秋胡这个人,正史上没有记载,有考证说,秋胡是鲁国南武城人(今嘉祥县满硐镇境内),对此我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也不愿意承认,因为嘉祥县满硐镇是中国古代“四大圣贤”之一“宗圣”曾子的故乡,至今还存有曾庙、曾林,曾子主张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一方水土上,差不多相同的时代,却养出云泥之别的两个人,有点不可思议。现在对历史上名人的籍贯,各地只要沾边都在抢,连潘金莲都争着抢,可是秋胡没见有抢的,也足见秋胡的人品名声之差,到了何种程度了。

到了元杂剧鼎盛时期,剧作家石君宝写了个杂剧《鲁大夫秋胡戏妻》,全剧为四折,增加了父母贪财逼婚改嫁、乡间土豪抢亲等内容,秋胡妻也有了名字,叫做罗梅英,着意塑造了罗梅英不贪富贵、吃苦耐劳、贞洁孝顺、机智勇敢的美好形象,在这一点上真给山东劳动妇女争了光。分离的时间改成了十年,故事的设计特别是在桑园遇到妻子不认识的情景更加合理,结尾改成了夫妻和好。不过关键的桑园戏妻,秋胡看到采桑女独自采桑,便精虫上脑,语言挑逗、黄金引诱甚至想要蛮横用强,秋胡的形象仍是卑劣之至。元杂剧把故事的发生地确定到巨野,结词说:“至今人过巨野,寻他故老,犹能说鲁秋胡调戏其妻。”按照有人考证的满硐镇来说,正处在巨野、金乡、嘉祥三县交界之处,归到巨野也有道理,只是又一个县背上了黑锅。

元杂剧《鲁大夫秋胡戏妻》中,是秋胡在鲁国担任了中大夫。战国时期诸侯国的爵位一般分为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为上、中、下三等,中大夫算是个不大不小的官了,还说秋胡衣锦荣归携带的黄金一饼,是鲁昭公赐给他侍奉母亲的,这就有点意思了。鲁昭公在历史上可是个很奇葩的国君。孔子生儿子的时候,鲁昭公送来一尾鲤鱼祝贺,所以孔子给儿子取名孔鲤,字伯鱼,足见重视。后来鲁昭公又资助孔子“适周问礼”,等于公费到首都游学,对孔子帮助很大。所以后来有人问孔子怎么看鲁昭公,孔子不肯说坏话。但是鲁昭公又是出名的缺乏政治才干,又不守礼仪,在位时竟然因为斗鸡引起内乱,不得不逃到齐、晋等国避难,鲁国政局稳定后,人家想把他送回国,结果鲁国花大钱贿赂,宁愿没有国君也不愿意他回来,最后客死他乡。剧作者把鲁昭公同秋胡连接起来,是不是留下一点暗示君臣两人荒唐如一丘之貉的意味。

山东人应该感谢京剧的改编。京剧《桑园会》基本上是根据元杂剧《鲁大夫秋胡戏妻》改编,一改过去严肃的内容和悲剧的色彩,按照喜剧的路子来了,还把罗梅英的名字改成罗敷,首先使人联想到汉代乐府《陌上桑》秦氏罗敷女的美好形象,又把分离的时间比元杂剧翻了一倍,成了二十年,夫妻互不认识更加合理。关键之处是把秋胡桑园戏妻的劣行改成一开始就认出采桑女像自己的妻子,不敢贸然相认,以代为寄书试探,确认是自己妻子后,又为了确认妻子的贞洁,故意调戏。出发点一变,事件的性质也就有了根本的变化,整出戏的思想内涵也就不一样了,秋胡的劣行有了似可原谅的地方。但即使这样重新设定了剧情,秋胡这种不体恤家人的艰难,不顾及亲人的感受,自以为高高在上的思想倾向和轻薄表现,总是让人心里结个疙瘩,顺不过气来。

京剧《桑园会》是生旦对戏,须生和青衣都重在唱功,属于马派的传统剧目,别的流派也有演出。整出戏均是西皮唱腔,除个别慢板、二六,少量原板、摇板外,多为流水和快板,特别是须生的唱段,马派的流转如意、飘然逸致,更能体现秋胡志得意满、轻佻浅薄的本性。现在能找到的音像资料最早的是马连良、尚小云先生1931年高亭公司灌制的唱片,还有杨宝森、高华先生1938年百代公司灌制的唱片,谭富英先生也分别同杨荣环、李毓芳、李多奎演过这出戏,都很经典。现在常见的是根据马连良、李世济、马富禄三位先生1962年演出录音,由张学津、刘桂娟、马幼禄三位老师配像的音像配版本。朱宝光、张萍,李军、王艳,张克、刘秩杰等老中青演员都演过这出戏,舞台呈现都不错。久而久之,我们沉浸到京剧设定的剧情情境之中,渐渐忽略了秋胡原本的无良顽劣,从剧情中跳出来,声腔表演艺术和流派特色成为审美体验的重点,心情也就顺过来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