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三十七章解读(理解道德经易如反掌)
阅读提示:本文是基于认知论的《道德经》系统梳理,对《道德经》最难理解的7个章节进行全新的分析,对《道德经》中最基础的一些概念进行全新的认识,欢迎探讨、批评、指正,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道德经第三十七章解读?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道德经第三十七章解读
阅读提示:本文是基于认知论的《道德经》系统梳理,对《道德经》最难理解的7个章节进行全新的分析,对《道德经》中最基础的一些概念进行全新的认识,欢迎探讨、批评、指正。
《道德经》最难理解的章节有哪些?如果搞一个问卷调查的话,估计第1章(道可道)、第4章(道冲)、第6章(谷神不死)、第14章(视之不见)、第21章(孔德之容)、第25章(有物混成)和第40章(反者道之动)这7章会高票当选。而对这7章的解读可谓是五花八门。我认为这7章其实是一个整体,但在撰写和流传的过程中被打散,给阅读理解设置了人为的障碍。我觉得这7章有以下特点:
- 1.很显然,这7章是《道德经》最重要、最基础、最关键的章节,对这些章节的解读必须是为理解其它章节打基础的。换言之,这7章就是其它章节的理论根基。
- 2.既然是理论根基,那么这7章必然是一个整体,互为联系、互为印证、互为因果,解读出来的东西不能互相不搭或互为割裂。换言之,要解读出这7章之间的联系。
- 3.最重要的一条,这7章必须和其它章节有非常紧密的关系。比如有人解释第25章的“大逝远反”是“道运行的四个阶段”,解释“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是类似于“鸡生蛋蛋生鸡”,这样的解释和《道德经》没有任何关系,肯定不是这样的!
要理解这7章,需要有一个视角,我选择的视角是“盲人摸象”的寓言故事。不知大家发现了没有,“盲人摸象”的故事本身就是一个“真理”——人类对自然宇宙的认知就是盲人摸象——这是人类逃不出的宿命。如果把“盲人摸象”当做一个故事来读的话,我们可以尽情地嘲笑那些有认知偏见的盲人;但如果你把“盲人摸象”当做真理来指导实践的话,我们就会自觉地避免跳进盲人的“思维陷阱”。而《道德经》正是教导人们避免思维陷阱和认知误区的教科书。老子说“不知知,病也”,老子说“孔德之容,惟道是从”,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老子说“无为、不争”……这些论述就是让主观认知更加契合客观实际的行动指南。【甚易知甚行版《道德经》通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