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届青奥赛(青奥赛场尽吹混搭风)

■本报记者 秦东颖南京青奥会铁人三项混合接力决赛21日在玄武湖赛区落下帷幕,最终欧洲一队勇夺冠军颁奖时,与奥运会升国旗不同,三面奥林匹克五环旗同时冉冉升起这象征着年轻运动员团结在奥林匹克精神之下,回到体育的本源,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第30届青奥赛?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第30届青奥赛(青奥赛场尽吹混搭风)

第30届青奥赛

■本报记者 秦东颖

南京青奥会铁人三项混合接力决赛21日在玄武湖赛区落下帷幕,最终欧洲一队勇夺冠军。颁奖时,与奥运会升国旗不同,三面奥林匹克五环旗同时冉冉升起。这象征着年轻运动员团结在奥林匹克精神之下,回到体育的本源。

混搭成为最大亮点

青奥会揭幕以来,每一天都能传递出新鲜的亮点。你会发现,它脱胎于百年奥运,却又还原奥林匹克本来的面貌,这与青奥会各项目特定的竞赛规则不无关系。

为了让全世界青少年运动员感受奥林匹克精神与价值,国际奥委会特别在一些项目中,打破国家(地区)限制,设置混合组队的比赛,体现了国际奥委会的良苦用心。

在奥林匹克会歌音乐的伴奏下,领奖台上12名来自不同国家的选手彼此肩靠着肩,传递着“理解、友谊、团结、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大洋洲联队的澳大利亚小伙子戴克灵伯格说:“虽然我和队友不是来自一个国家,但我在比赛中想着尽自己的全力,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

人马配合、国别混编、男女搭配,马术团体赛堪称青奥会上“混搭”最多的比赛项目。代表亚洲队首个出场的中国选手李耀峰告诉记者,团队赛前大家都会有商有量,把心理素质好、发挥稳定的选手放在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出场。“其实比赛拿牌还是次要的,主要是来交朋友的。”

“迫使”选手过语言关

混搭是时下的潮流,年轻的运动员们显然很快接受了这一新鲜事物。不过有中国队员表示,会短暂受困于彼此语言的障碍,还好通过肢体语言也能沟通。

羽毛球混双比赛中,去年亚青赛羽毛球男单冠军、中国选手林贵埔搭档韩国女选手金佳恩。林贵埔说:“第一次训练我鼓起勇气上去打招呼说‘阿尼哈塞哟’(韩语:你好),然后就不知道说什么了。”秦金晶被“分配”与一名泰国选手打混双,她说:“两人基本没怎么说话,谈论战术更是不可能。”

铁人三项中国选手冯竟爽跟两位日本选手和一名新加坡选手组成了亚洲联队,冯竟爽坦言,“语言交流起来有些困难,今后还得加强英语学习,起码多学几种语言的简单会话也好。”

在26日进行的田径赛8×100米混合团体接力中,还将由680名田径队员共同参与“世界联合大接力”。青奥会的经历,将让这些年轻人审视自身,并且不断进步,完善自身。今天迈出的一小步,可能成就将来的一大步。

(本报南京8月21日专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