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校长把一生献给大山里的孩子们(记老三中语文老师)

张校长把一生献给大山里的孩子们(记老三中语文老师)(1)

王凤楼老三中的张长顺老师是平原县最有名的语文教师之一。

在张老师的课堂上,你会不知不觉就喜欢上语文这门课。张老师凭借平时对业务的刻苦钻研,备课时倾注的心血、下的真功夫,来引导我们领略语文的美、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懂得学习语文的意义、感受文学的魅力,从而培养我们语文学习的兴趣,而不是像有的老师靠脱离主题东拉西扯来搞所谓的活跃课堂气氛,实际上误人子弟。

引人入胜的高效率是张老师的教学风格。张老师对课文分析深刻又易于理解、严肃认真又情感饱满的讲解,总是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课前预习理解不了的作品,经过张老师循循善诱的引导,便“倒垂空囊而入,满载实物而归”。尤其是鲁迅的作品,张老师的赏析解读如庖丁解牛,透辟独到,使我们感受到作品的鞭辟入里、犀利精炼,领会到深层的意蕴。张老师教过的课文记忆深刻,很多经典的句子和篇章到现在依然能背诵。《百合花》里战士肩头枪筒里那支野菊花、《七根火柴》战士裤袋底部的那点青稞面、《荷塘月色》里优美的段落、《岳阳楼记》《梦游天姥吟留别》《孔雀东南飞》等古诗文、《狂人日记》《祝福》《纪念刘和珍君》《“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等鲁迅的作品、《项链》《装在套子中的人》等外国文学作品……回想起来,老师的讲解仍如在耳畔,老师的音容仍如在眼前。同时,张老师将人文的陶冶融入到一篇篇经典文章的教学中,以春风化雨般的言传身教熏陶了我们的精神和情操。

教师备课如果做到提前一周备认真备下,就算是比较负责的了,如果教材不改,不再重新备课的也为数不少。而张老师在他的教学生涯里,不管教材更改与否,都在新学期开学之前把教材全部备(吃透)一遍,开学后每堂课前“再备课”又叫“二次备课”——即对开学前的备课进一步修改补充完善。了解张老师的同事都知道,他时常研究教材到后半夜甚至黎明,和衣而睡是家常便饭。张老师的严谨治学的态度感动感染着学生。

张老师十分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如语法教学、书写指导、纠正错别字等,意义长远,效果显著。有考入大学中文系的学生,大学教师遇到语法问题都向他请教;有在教师进修学校工作的学生,教师们遇到语法方面的问题,都以她的答案为准。这是张老师对待教学严谨负责、注重优质学习效果的最具说服力的体现。

张老师重视写作教学,要求我们写日记,张老师说写日记可以积累作文素材,能增强写作能力,培养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感受能力,只要养成习惯会受益终生,我记日记的习惯就是从那时养成的。我们的日记张老师都一一仔细批阅。我在日记里几次三番把“昨”字写成目字旁,张老师指正几次,我还是写错,直到有一次张老师把这个错字圈起来,在旁边写了“再也不要把昨字写错了!”,从此改正。

批阅日记时,张老师不仅指导字词句篇,更对学生的思想和情绪等十分关注,视具体情况或鼓励或批评或开导,及时地帮助我们调整心态、端正学习态度,关爱学生心灵和精神的成长。我的日记曾经一度总是些伤春悲秋的抒发,张老师语重心长地批到:要专注高考目标,心无旁骛,多看看耿JF同学的日记。当我翻阅了耿JF专心学习、励志向上的日记后,惭愧之余,很受启发和震动。

张老师作文的批语极具针对性,追求精准有效,既要找准存在的主要问题,让学生的努力有的放矢,又寻找到值得表扬和鼓励的点,激发学生进步的信心和兴趣。所以,每篇作文批语都各不相同、因人而异、毫不含糊,也因此,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写作水平一起提高,眼瞅着进步。刚学写议论文的时候,我不得要领,通过听张老师作文课堂上的指导,两篇过后,写作思路就明确了,懂得了论点、论据、结论之间的关系,懂得搜集论据以及如何运用论据的重要性。

张老师教过的学生,凡是后来走上讲台教语文的,都知道语文课该怎么上,该让学生会些什么,以及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拿我自己来说,我教过一年的初一语文,张老师的教学让我明白大量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关键,错别字的纠正与书写练习更是有着长远的意义。所以,从一开始,我就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纠正学生错别字和练习书写上,下了很大功夫,效果也很明显。虽然这三件事的意义和效果在期中、期末的考试中难以体现,在竞赛中明显吃亏,远不及让学生背作文选、多做试卷来得实惠,但是我始终坚持不动摇。一年的教学,也让我亲身体会到像张老师那样批改作文是多大的工作量,每段批语里包含着多少心血。

张老师说过:语文课是说好教都能教、说难教最难教好。事实正是如此,不少高中甚至大专毕业的学生写点东西就怵头,又或者字写得难看,或者错别字常有,这与他们的语文老师有直接关系。

张老师还说:“别人都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叫我说,学不好语文,走到哪里都丢人。”这句通俗的话道出了语文学习的根本意义: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和实际运用,这正是张老师的教学一以贯之的宗旨。

遇到张长顺老师,是我们一生的幸运。

壹点号一叶书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