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帝有什么重大发明(尧帝为何在古人心目中至高无上)

宋神宗时期,发生了一次著名的君臣对问

宋史记载,熙宁元年四月,始造朝。入对,帝问为治所先,对曰:“择术为先。”帝曰:“唐太宗何如?”曰:“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迂,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常曰:“卿可谓责难于君,朕自视眇躬,恐无以副卿此意。可悉意辅朕,庶同济此道。”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

众所周知,唐太宗是中国封建社会大多数人认为的最为英明神武的楷模皇帝,不但文武双全,德才兼备,赫赫功绩,君臣和谐,帝后琴瑟,四夷咸服,万国来朝,群书治要等等,留下多少可以大写特写的千古佳话,更开创了至今人民仍然充满自豪神往的,被誉为封建社会高峰时期的大唐盛世。如此完美以至难以挑剔,也难怪当时锐意进取的宋神宗如此崇拜,一代天可汗,竟然难入王安石法眼,在王的心目中居然还比不上尧舜。当他要宋神宗效法尧舜,宋神宗听后表示,你这要求也太呵刻了,与尧舜相比我太渺小了,恐怕会让你失望。你不如全心全意辅助朕,咱们一起实现尧舜之道吧。从这里看,宋神宗也是认为尧舜比唐太宗更伟大圣明的,此次著名的君臣之对之后,宋神宗开始重用王安石,也掀开了历史上著名王安石变法。

尧帝有什么重大发明(尧帝为何在古人心目中至高无上)(1)

一代天可汗唐太宗

我们今天人们谈起古代伟大明君,往往张口就是秦皇汉武,闭口唐宗宋祖,要么是一代天骄,要么就是当今古装戏当红的康熙大帝。但在古人心目中,尧舜才是至高无上。

孔夫子:“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一代亚圣孟子,言必称尧舜

汉武帝:“千古帝范,万代民师,初肇文明,世人敬赖。”

司马迁:“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

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王阳明曾经按照圣人的才力排行,尧、舜如同万镒之金,文王、孔子如同九千镒之金,禹、汤、武王如同七、八千镒之金,伯夷、伊尹如同四、五千镒之金。

尧帝有什么重大发明(尧帝为何在古人心目中至高无上)(2)

至于尧舜超过唐太宗,也并非只有王安石与宋神宗这样认为

一代大儒朱熹,认为太宗诛建成,比于周公诛杀管蔡,只消以公私断之。周公全是以周家天下为心,太宗则假公义以济私欲也。并且把尧舜,周公等三代君主比作金,行的是王道,专门为天下百姓着想。把汉高祖与唐太宗比作铁中之金也,虽有事功,却只在利欲上,行的是霸道。至于曹操与刘裕等只是铁。

尧帝有什么重大发明(尧帝为何在古人心目中至高无上)(3)

一代大儒朱熹

明宪宗:太宗在唐为一代英明之君,其济世康民,伟有成烈,卓乎不可及已。所可惜者,正心修身,有愧於二帝三王之道,而治未纯也(二帝:唐尧、虞舜;三王:夏禹、商汤、周文王)。

这里这些古人多认为唐太宗虽然功业伟大,但是在道德方面尚有欠缺导致未能与尧舜等君主相提并论。今天我们侧重分析尧帝,那么到底尧帝有哪些伟大与独特之处,使得尧帝在古人心目中地位如此至高无上,并使王安石,朱熹等一些人认为超过唐太宗。

笔者经过大量研究分析得出三个方面。

一,尧帝是孔门公认的儒家始祖

儒家的最早始祖一般认为是尧帝。古人喜欢厚古薄今,儒家尤甚,受孔子述而不作,敏而好古的影响,儒者喜欢把儒家之道称为先王之道,那么最早的先王一般追溯到尧帝,这是因为从尧帝开始有了比较可靠的史料记载,而之前更多的是充满怪力乱神的神话传说,可靠性不大,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成为儒家的宗旨。大家知道,儒家一向强调务实,故有子不语怪力乱神,敬鬼神而远之的特点。道家与儒家相反,经常谈论喜欢怪力乱神,天马行空的东西,比如庄子,列子,淮南子等等。老子提到不多,但也有谷神不死,长视久生等等常人难以想象的玄之又玄的观点,道家就把传说中比较有神话色彩的黄帝搬成始祖,以示意自己的祖师爷在儒家祖师爷之前,更加祖宗级别,传承更加渊源留长,来借此与儒家抗衡。尽管道家这么想,但最后的历史实现发展,儒家还是逐渐占据上风。先秦诸子多厚古薄今,大概只有法家比较大胆,主张废先王之教,不期修古,因时变法,这也是为何法家能够主导战国各国变法运动的原因吧。

言归正传,尧帝作为孔门公认的儒家始祖,五经之一的尚书开篇是尧传,儒家四书之论语以尧曰篇为结尾,书中写到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这段话中允执其中是著名的十六字心法最为关键一句,其余三句由舜传法禹时进行补充,说明孔门十六字心法由尧开创,由历代儒家传人,薪火相传,口口授受,最终在儒家子弟子思手中在此基础上,为防止失传失真,编写成中庸,也即后世四书之一,从此发展出洋洋浩大的儒家中庸大道。唐朝韩愈在道统论就是从尧帝开始,为后世宋儒不断采用改进,但无论如何变化,尧帝始终是儒家排在道统第一位这个位置不变,在儒家子弟心目中,尧帝不仅仅是作为一个君主,更是儒家开山祖师爷,这与后世的君主自然不可相提并论。刚说到古人特别是儒家厚古薄今意识很重,比如古人把最重要的经典称为经,一般只有先秦以前的圣贤著作才能称经,后世的圣贤哪怕成就再大,也不敢称经了,比如朱熹,王阳明,曾国藩等,他们著作都不敢称经,只能称为家书语录了。从古人这种厚古薄今思想看来,古人认为唐太宗不如尧舜也很正常了。

二,禅让于舜

也许由于年代太过久远,尽管作为儒家始祖,历代大儒对尧称赞不绝,很可惜史记包括儒家经典,尧帝流传下来的具体言行事迹比较少,主要有任命鲧治水,许由洗耳,后羿射日等事迹。这些事迹反应了尧帝尚贤远佞,与知人善任,天下为公三个品德,尧不选共工说明远佞,许由洗耳说明尧帝尚贤,三番四次考察大舜并设置层层考验说明尧深谙知人善任之道。这些事迹当中,由以尧禅让给舜最为光辉瞩目,尧最终传位于舜而非儿子丹朱说明尧天下为公。这也是尧最伟大之处,后两个品德都是为了衬托尧帝天下为公的,尧舜可为把天下为公精神演绎得极致,史记记载:

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於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故礼记描述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正是尧舜二帝为政理念的真实写照。尧把位传给舜,舜又把位传给禹,历来为人称颂不已,认为尧舜真正做到了大公无私,公至极点了。后世经管也有,但禅让者多数是为形势所逼,并非真心自愿,更非出于公心,多数是徒有其表的政治表演,故后人评价不高,也就是说真禅让制自尧舜以后再没能实现,古代后世君主不管多么英明贤德,始终还有一些私心而实行与保留家天下制,再难以做到尧舜这种敢于真心自愿大公天下的道德修养境界了。

三,大同世界

仅仅是这些史书记载的功绩不足以奠定尧帝在古人心目中至高无上地位,我想尧帝一定有什么独特之处,一定具有某项无人替代的超级大事的开创性,就像唐太宗之所以伟大,在于开创的大唐盛世虽然只延续一百几十年到安史之乱而结束,但是这个盛世却属于中华民族史上最为耀眼的高光时刻而影响至今,这个盛世在中华民族史具有无可替代的。那么尧帝到底开创了什么?在周礼的礼记有一篇非常重要的文章记载到: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这篇文章中孔子先是感叹一番,自己无法亲临尧舜大道之行时代与夏商周三代之英时代,接着孔子先是激情昂然地描述了尧舜大道之行时代的种种美好,并把这种社会定义为大同世界。后面孔子又描绘了夏商周三代之英时代的种种特征,并将此社会定义为小康社会,限于篇幅这里我不再摘录。从孔子语意之中,三代之英时代也还可以,只是天下为家与尧舜时代的天下为公相比差了一点,前者用大同,后者用小康,一大一小,很明显,孔子对三代虽然肯定但感到略有可惜之意。从大同世界中,我们看到更为深层次的天下为公,不仅仅只体现在尧让位于舜这个传位制度上,而是处处为公,人人为公,人人无私,以至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据史料记载似乎只有在唐太宗的贞观之治时代重现了这种盛景,后世再难重现这种现象,由此可见,尧帝开创的大同世界是如何难得稀有,千载难逢的盛世,这也反映了尧帝高超一流的治国水平,后世君主再难以企及。

尧帝有什么重大发明(尧帝为何在古人心目中至高无上)(4)

民风淳朴

上古有一首著名的民谣击壤歌流传下来,这首诗最初收录于东汉王充的《论衡》《感虚篇》云:“尧时,五十之民击壤于涂。观者曰:‘大哉!尧之德也!’击壤者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尧何等力?’”后人把最后一句写作“帝力于我何有哉”,这样变得更加通俗易懂了些,从此得以广为流传,清人沈德潜把它列为中国诗歌的源头。这首歌谣背后的故事想象起来非常有意思,有个人见到一群人在兴高采烈地击壤歌(古代一种游戏),观察者赞叹,玩得这么开心,这么投入,你们是多么无忧无虑,快乐逍遥啊,尧帝的功德多伟大啊,谁知击壤者竟然说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自给自足,关尧帝鸟事。从这则民谣的故事背后,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礼记记载的大同世界民风淳朴的具体状况,古人把尧舜这种治理水平称为无为而治,是治国最高境界。何谓无为而治,老子在道德经讲得最经典,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无为而治大意是任由万物生长而不加以干涉,生养万物而不去占有,有所作为而不自恃己能,有功而不居。老子又把治国境界分成四个等级: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最高明的统治者,老百姓不知道他的存在。等老百姓开始亲近赞誉统治者的时候,说明老百姓已经感受到统治者的存在了,这样已经不算无为了。孔子也极其赞赏无为而治,在论语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击壤歌里面,击壤者之所以能够无忧无虑唱歌跳舞,我们知道个人小舞台离不开大环境,正是因为大舜开创大同世界天下太平的功劳,故观者感叹:‘大哉!尧之德也!可谓旁观者清,只可惜击壤者当局者迷了,但正因为击壤者感受不到尧的作用功德,才能体现出尧帝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太上不知有之这些无为而治的特征。注意无为并非道家专用,古代一开始其实儒道一家的,孔子拜师老子学礼,这说明孔子师出老子,但老子也学儒家之礼,这样何分儒道两家了,无为而治不单是道家专利。老子与孔子去世后,儒道才慢慢分家了,从此儒家更侧重有为,道家更侧重无为,但是两家始终把无为当成治国最高境界。尧舜这种无为治国境界,后世帝皇再难以超越。

小结:

古人评价一个人,常用三不朽来判定,立德排在首位,比立功更为重要。古人的教育也是把道德修养放到第一位,今天是把才放到第一位。司马光讲过

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之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

司马光认为,有才无德的人造恶因有才而难以制服,所以危害很大,无才无德的人虽然也造恶,但是因为没有才能,就像尚吃奶的小狗咬人一样,人人可以制服。在司马光眼中人才优先考虑顺序,不要说是有德无才的君子比无德有才的小人好,就连无才无德的愚人都比有才无德的小人更靠前。很明显,司马光认为德比才重要多了。司马光是古代社会士人极力推崇的楷模,谥号为文官最高级的文正,据说宋朝官方曾经亲自为司马光光辉事迹进行大力宣传。作为古代封建社会官方正统意识的代表,他这番论述,或者可以代表古代大多人的德才观念意识。

笔者认为尧帝虽然没有后世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赫赫功业,但是开创的大同世界让老百姓过上幸福无忧的生活,而且老百姓居然不知道这背后是尧帝的功劳,达到无为而治的最高治国境界,尧帝在传位的时候也是想到天下百姓而非自己家族,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家天下而大公无私到极点,可谓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论立德,以天下为公与无为而治的最高为政境界的标准衡量,整个古代社会的后世君主,尧帝以后,大舜一人而已,后世君主再难望其项背,凭此也足以奠定尧帝在古人心目中至高无上的地位了。大哉,尧之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