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胡惟庸的结局(明朝最后的一位宰相)

碗霸写原创 写点心里话

历史上胡惟庸的结局(明朝最后的一位宰相)(1)

山河月明

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皇权与相权之争不乏少数,但今天咱不论古今历史,咱就着《山河月明》这部剧,来说说“朝堂”之上的弄权。

心怀异志而不遇 站队上位我第一

历史上胡惟庸的结局(明朝最后的一位宰相)(2)

胡惟庸

据史料记载,胡惟庸早年就心思缜密,但怀才不遇,后追随明朝开国功臣李善长(韩国公),一同斗垮“检校”(明朝锦衣卫前身)出身的重臣杨宪。

胡惟庸助韩国公淮西一派肃清朝野后,自然由年事已高的韩国公举荐为明朝中书省左丞相。但当时右丞相由开国功臣徐达(魏国公)兼任,历朝素有左右两相互相制衡的度法。此时的胡惟庸离一国之相仅差一步之遥。

胡惟庸常说:天下凡事莫过于道理二字。确实,但他的“理”没有用在正道。

中书左丞位高权重 携羽翼周旋皇权而上

明朝初定,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各地封疆大吏居功自傲,总抱着拼死为朱家打天下后,应享荣华富贵的心态治理一方,久而久之,自然形成贪腐残暴之风。

尤其在淮西、河南等地官员依势干禁、侵夺田亩,据民田为私产,奴役百姓,大肆敛财搜刮民脂民膏。没有不透风的墙,朱元璋得知大怒,但由于牵扯甚广,需从长计议。

此时聪慧过人、心思缜密的胡惟庸便顺理成章抓住机会,为朱元璋献策:不能不办、不宜骤兴大狱、不能太严办、不能由陛下来办。而此策也为其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打下了坚实的基石。

历史上胡惟庸的结局(明朝最后的一位宰相)(3)

影视剧照

胡惟庸虽唱了红脸,干了得罪人的差事,其实是以退为进,保全羽翼,借皇上之手削王公贵族之权,从而逐步树立在己党的威信。此策还让皇帝既不有失颜面,也给了天下百姓一个交代,可谓一石N鸟,实在是高。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然蛇吞象(相)

虽胡惟庸有大才,但朱元璋对其忠心仍存猜忌,便借魏国公北征失利为由免去其中书右丞相之职。此刻,朱元璋与心腹徐达共演此戏,为的就是推胡惟庸至极位,探其是否确有不臣之心。

胡惟庸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政治愿景,成为当朝宰相,但内心的狂背远不止于此。

正所谓得天下容易,治天下难。明朝初定,内忧外患,外有北元虎视眈眈反明复元,内有官员结党营私腐朽堤坝。朱元璋迫不及待让儿子们就藩掌权,以朱家人掌控天下,削弱傲居一方的有功之臣。除此之外,为肃清朝野上下与地方贵族功臣暗中勾结谋私之行为,朱元璋重起检校,并改名锦衣卫。

历史上胡惟庸的结局(明朝最后的一位宰相)(4)

锦衣卫

皇子们就藩、锦衣卫窥探百官等一系列手段让亲侯贵族们忧心忡忡,惶惶不可终日,以至于尽可能的疯狂敛财,以备后路。胡惟庸其党羽以人人自危而无视他的周密安排,酿成震惊朝野的“空印案”。最终胡惟庸与众小人共谋,引火上身,不得而终。

败局已定 仍想胜天半子

历史上胡惟庸的结局(明朝最后的一位宰相)(5)

胡惟庸

入狱后的胡惟庸,把所有涉案的王公贵族,朝野官员的名单呈与朱元璋,让皇帝自己做出选择应如何结案。至此,胡惟庸不甘雌伏,朱元璋佩服其谋识过人,赐其全尸允其自尽而死。最终一纸空印案,涉事近万人成了胡惟庸的“陪葬”?

野心膨胀的胡惟庸,有些像“人民的名义”里的祁同伟,一直在找胜天半子的快感。自古皇权与相权之间的博弈,都是迷失自我的典例,早已忘记为官是为百姓,而不是弄权与朝堂。

图文编辑丨碗霸朳扒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