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虚和阳虚的相互转换(阴虚和阳虚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吗)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三百二十五(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阴虚和阳虚的相互转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阴虚和阳虚的相互转换(阴虚和阳虚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吗)

阴虚和阳虚的相互转换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三百二十五。(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審其陰陽,以別柔剛,陽病治陰,陰病治陽。”——《黃帝內經•陰陽應象大論》

(接前文)第三种理解就是阴虚和阳虚中间是会互相转化的,就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意思,这就是张景岳之前那副著名的对联,我以前跟大家也分享过,这幅对联我觉得甚至有的时候都可以把它用好的书法写好之后挂在诊室或者厅堂里。他这个说的特别的好,“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这就是景岳全书的一段话,对仗工整,理义深奥,而且表达清晰。他的意思就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意思。

简而言之,“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什么意思呢?就是善于补阳气的人,不仅要补阳。同时还得滋阴,阴分足了,阳气能往上升,生生化化有阴在后边推动着它,资助它,然后就能生化无穷了,就像八味地黄丸,本来八味地黄丸是补阳的,有肉桂、附子,八味地黄丸还有六味地黄打底,六味地黄丸是相当于给他把阴分滋好之后才微微的用了一点点附子和肉桂帮助生化阳气。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理解,就好比说一个小草它要成长它需要一个巨大的土壤给它供能,要是没有这个土壤,小草天天长挺好,突然有一天死了,为什么?根上没有土壤了,这就是意思,这个小草就代表着阳气,它是生发无穷的,它是动的。它需土壤,给它滋养,给它营养水分,小草才能生长的好,就是这个意思,这就是“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张景岳的很多方,像右归丸、右归饮等等的,都是这一类的,左肾右命门,有左归丸、右归丸,左归饮、右归饮。

“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源泉不竭。”善补阴者是什么呢?就是善于滋阴的人别光滋阴,一潭死水光把阴给滋进去之后,这个阴不动,就像我刚才讲的,它浑身还是能量分配不均匀,它还是动不起来,这个阴份就成了一潭死水了。(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所以这里必于阳中求阴,就是说这个阴需要一点点阳气来给它动起来。比如说善用熟地,熟地黄特别腻。吃进去之后,这个人吸收不了,那你就用点养阳药给它稍微的活动活动,用砂仁,砂仁香燥,它能行脾胃,一用上之后,吃了熟地的脾胃就能吸收,化的动了,所以这就是一个方法。

以此类推有很多方法,所以善补阴者,光一大堆滋阴药里,得放一些扶阳的药。然后这样一来,这个阳就在阴里给活动开了。就好比光有土壤,上面浇上很多水,厚厚的土壤封的死死的,这土壤也不长庄稼,你要松土才行,放点蚯蚓进去,然后土壤它不就松开了吗?蚯蚓就相当于土壤中的阳,阴中求阳的这个阳气,得把土壤给疏松活动开了之后,这个土壤就有了阳气,这时候庄稼长得才好,所以叫做“阴得阳升而源泉不竭”。这个阴要是升不上来就没有用,所以需要阳气的升腾,所以说叫做“阴得阳升而源泉不竭”。

古人的文词真的非常优美,就是有的时候我们为什么读古书感觉比吃什么好东西都享受呢?我不会抽烟,不会喝酒,我不知道抽烟喝酒会给人带来什么样的体验,但是美食我知道,你读古书有的时候读的这个味道,你会觉得比吃好东西还要还要享受,它就是心灵上的一种提升,非常优美。

所以为什么我们作为中国人要学古文?古文它有一个好处,就是虽然说过去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我们都能够跟古代那些有智慧的人进行沟通,就是源于文字很有智慧。所以这就是阳病治阴,阴病治阳的第三个认知,就是指的是阴阳相互转化,互相滋助这样一个认知。

比如说还有一个方剂叫当归补血汤,咱们都知道当归是补血的,这个方子的名字也叫当归补血汤,但是实际上谁是君药?所谓的君就君臣的君,黄芪是君药,黄芪是多少量?黄芪是当归的六倍,当归只是一钱,黄芪就是六钱,当归是一两,黄芪就是六两。它是一比六这样一个比例。当然说咱们现在一般用的克数不会太多,比如说当归用上三克,黄芪用十八克,这是一般的剂量,实际上这里的意味非常深远,就叫做“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就是补血,有形的血一下子补不回来,这个时候先把气先补住,气为血帅,气足了之后血自然而然就生出来了。所以补气的时候配上补血的药,补血的时候配上补气的药,这就是阳病治阴、阴病治阳的一个治疗原则。这只是举一个例子而已。

由此我们学《黄帝内经》就明白了,《黄帝内经》不是一个死学问,它是需要你在临床上用的,它是需要你深刻理解了这些含义之后,再在临床上把它用出来,这样才有意义。古圣先贤的这些注解,尤其是一些著名医家晚年对于《黄帝内经》的注解特别值得大家参考。这些医家到了晚年,就想把自己的学术思想,医生的经验给流传下去。所以他注解的时候与临床联系就非常的多。像马蒔的《诸证发微》对《灵枢经》的理解就极其深刻。还有张景岳注的《类经》,张景岳写书不是如日中天的时候写的,是在晚年的时候写的。晚年的时候,他的医术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阶段,他才开始注《黄帝内经》,他用他自己的方法把《黄帝内经》的这一百六十二篇文章全打乱了,打散重排,分门别类,编成《类经》,所以成书于明代晚期这样一本书,真正成书了之后,是在清初才刻板,才开始印刷,才开始大规模的流通。

所以说的书,对近代的影响就极其深远,尤其是像清朝的时候,要考医官,医官里《黄帝内经》的内容重点考的是什么?考的就是《类经》这本书。所以我们在学《黄帝内经》的时候,我就经常引用张介宾,也就张景岳的一些观点来解释,我觉得他的观点大部分来讲都非常的接地气,而且张景岳本身对于天文地理、星象术数,都是属于极其精通,所以他在注解的时候,有时候还会结合天文星象,地理术数这些内容进行注,所以他对《内经》的注解极其精彩。

好了,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的收听,我们下次课再见。(未完待续)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三百二十五。(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药物、药方、针灸以及其他各种治疗和养生方法,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切勿自行应用。如因不当使用所产生的问题,概不负责。版权声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引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保留相关法律权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