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忙越要有定力 越调人一直在努力

越忙越要有定力 越调人一直在努力(1)

本版配图均为河南省越调剧团演出照

河南越调系列报道之三

2013年10月,开设越调本科班的消息一经在网上发布,立即吸引了不少学生前去咨询。负责招生工作的河南省越调剧团艺术室主任王炳灿告诉记者:“目前已经接到了六七十个咨询电话,很多都是大学生,有省内的,还有甘肃、陕西的学生也打电话过来,这些人有的正在上大学 有的是业余喜欢越调,现在想从事越调事业。”目前,第一阶段报名工作已经截止,报名的有20多个,“这两天仍然有电话陆陆续续打过来,很多在艺术学校学习或者在外演出的人都没有看到这个消息,还有的是来不及去教育局办理手续,也有一些是因为学历不够,总之,热度比想象中的要高。”

据王炳灿介绍,第二阶段越调本科班报名将于明年启动,考试内容初步拟定将在文化与专业两方面进行,专业方面主要考查学生的唱念做打,入学之后,也将从文化与专业两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

既要复排老戏 还要创演新剧

作为有着“活诸葛”之称的越调大师申凤梅带出来的剧团,河南省越调剧团最擅长演出“诸葛亮戏”。目前,河南省越调剧团一共有8台诸葛亮戏,包括《诸葛亮出山》、《舌战群儒》、《诸葛亮吊孝》、《七擒孟获》、《失·空·斩》、《收姜维》、《华容放曹》、《尽瘁祁山》,其中的《七擒孟获》、《失·空·斩》、《舌战群儒》由于种种原因已经不演了。目前常演的戏除了几出“诸葛亮戏”外,还有《李天保娶妻》、《白奶奶醉酒》、《柴郡主挂帅》、《清风亭》等。新剧目的创作数量并不多,精品更少,仅有《老子》、《盛世君臣》、《尽瘁祁山》等有限的几个。

“越调以大气恢弘的三国戏为主,这是申凤梅老师留下的传统,在这之后,省越调剧团也进行过其他新的尝试,但都不是很成功。”我省著名编剧、越调《老子》的剧本创作者孟华告诉记者,现在的历史大戏基本都是经过深加工不断打磨后保留下来的,而这些年历史大戏没有得到很充分的重视,立不了项,没有了支持,写起来也就不会得心应手。历史剧目创作的薄弱使得越调的创作力量日渐薄弱。”

曾长期和申凤梅大师合作演出的著名越调表演艺术家何全志对于当前越调的剧目创作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以前申凤梅大师在的时候,我们基本上是一年一部新戏,每年都会去省会郑州演出。过去我们去演出,起码是要准备二三十个戏的,现在七八个戏就可以了,唱来唱去就那几个戏,似乎已经没有人愿意沉下心来打磨精品了。”

何全志目前也正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恢复一些传统剧目,“其实我们的老戏特别多,历史故事与资料也特别多,这么好的资源,一定要去好好挖掘”。

自2006年越调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河南省越调剧团每年都会有50万元的补贴用来移植恢复传统老戏,挖掘已经失落的古装戏。申小梅说:“我们每年都会复排一部老剧,先后复排的有《五女拜寿》、《柴郡主挂帅》等8部。也移植了一些,比如《杨门女将》、《清风亭》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比之下,新戏的创作难度就显得比较大一些。据申小梅介绍,目前河南省越调剧团创作人员十分紧缺,“没有自己的编剧,负责音乐设计与唱腔设计的黄政领、王炳灿两位老师年龄也都五十六七了”。

针对剧本成为剧团创作的最大问题,孟华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实际上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喜欢历史题材,也喜欢自己动手写一些历史戏,但是却得不到舞台实践。越调剧团可以效法中国剧协,办一个短期的训练班,找老的创作人才加以引导,根据剧团的演出风格、演员声腔特色进行有针对性的创作。越调的发展不易,借着现在好转的发展势头,应该抓住机会解决一下这个问题”。

申小梅表示,河南省越调剧团正在加大创作人员培养力度,“我们每年都会送团里的人去中国戏曲学院进修,从导演、舞美、灯光、造型各个方面加大创作人才的培养力度。在剧本创作上,也将充分挖掘资源,多出好的剧本”。

目前,河南省越调剧团正准备重新复排2002年创排的新编历史剧《尽瘁祁山》。还计划复排毛派名剧《火焚绣楼》,由两位毛派弟子徐爱峰、李宝霞主演。明年,他们还将排演著名编剧姚金成编剧的新编历史剧《朱元璋》。

《老子》走上银幕 传播越调艺术

对于已经创排好的越调精品剧目,如何进一步推广也是申小梅一直思考的问题。“舞台艺术的推广始终会受到场地之困,必须多渠道地进行宣传。”

“《老子》这部戏已经走过6个年头,每到一地都会受到观众的赞扬,是很难得的一部精品。我就在想,能不能像申凤梅大师拍摄《诸葛亮吊孝》、《智收姜维》那样,让《老子》也走上大银幕,获得更多观众的关注呢?”有了这个打算,今年10月7日,由申小梅主演的越调戏曲电影《老子》在老子故里鹿邑太清宫开机。

“过去拍电影都是八一、峨眉等电影制片厂找到我们,给我们钱,现在却是我们自己花钱去拍。拍摄技术越来越高了,观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必须拿出像样的作品送给观众。”申小梅告诉记者,越调电影《老子》共投资300多万,不仅运用多种特效技术还原历史场景,还将通过中英文双字幕进行海外推广。

提起这300多万资金的来源,申小梅透露了其中的艰辛:这300多万中除了中国剧协提供的100万和省委宣传部提供的50万外,剩下的150多万就靠着申小梅到处找企业拉赞助,申小梅经常是拿着自己家里收藏的一些字画玉雕等去找朋友帮忙,在很多企业的支持下才将资金筹措到位。

由于习惯了舞台表演,刚开始拍电影时,全团演员都不太习惯。“电影的拍摄都讲究角度,我们习惯站在舞台上对着观众了,刚开始都找不着角度。”申小梅告诉记者,由于舞台表演注重和观众的交流,一般和演员对戏几秒钟就会把脸扭向观众,而电影的表达更贴近生活,都是演员之间互相交流。“刚开始的三天,我们老是把脸扭向一边,闹了不少笑话,后来才慢慢习惯了。”

目前,越调电影《老子》正在后期制作剪辑,预计明年将进入电影院线与观众见面。申小梅说:“能不能收回成本不是我最关心的,让越调《老子》有更多的艺术传播形式才是最主要的。老子在世界范围内都受到关注,电影的形式也更利于为在海外推广越调《老子》做准备。”

同时,针对越调多在农村地区演出的现状,申小梅目前还正在筹划“越调艺术进高校”活动,“我们发现《老子》多次在外地表演时,许多90后的大学生都会过来观看,他们并不排斥戏曲。我们想通过走进校园的方式,培养年轻观众,让更多年轻人了解越调,了解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来源:大河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