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贽思想变化的原因(万历十五年之读后感)

李贽思想变化的原因(万历十五年之读后感)(1)

李贽(zhi)的行为在明朝应该算是一个叛逆者,他的学术和行为自相冲突。李贽提出集体主义观念,在明朝还真算是比较先进了,农耕为基础的落后经济时代,集体主义思想火花能够闪现,不能说不是一个奇迹。

李贽思想变化的原因(万历十五年之读后感)(2)

李贽生来就好强喜辩,不肯在言辞上认输,为官时也经常跟上司对抗,这样性格很难在官场上腾达飞黄。李贽后来修法入佛门,他喜好清洁,衣服一尘不染,屋舍也打扫得干净整洁这还挺令人赞许。在生活方式上还是保留着以前做官的习俗,近距离出门也要乘轿,看书需让助手给他朗读,还真挺有个性。有人评价李贽说他是以利益为标榜。利益的目的还是利益,所谓放浪形骸,无非是为了博取超凡脱俗的美名。这跟现在媒体的博眼球,求点赞,有点儿大同小异。

李贽思想变化的原因(万历十五年之读后感)(3)

但是就个人而言,李贽一生又寻求独立自我,可悲剧是他生活在距今几百多年前的中国,中国人多属于群居生活方式,人不能是一个过于个性的个体,需要融入社会群体。看来李贽流淌着的一点点西方血统还真的不假,思想上都有点西式,可惜他生不逢时、生不逢世、生不逢地域。

李贽自由奔放的个性,又喜好清高雅致的物质生活,我猜他肯定是喜欢张居正,不喜欢海瑞,申时行的。文中也是这么写的,他最崇拜的张居正,称之为“宰相之杰;胆如天大”,他在张居正死后被清算的事件上,还为其写信上疏讨公道。

李贽思想变化的原因(万历十五年之读后感)(4)

今天我们通过李贽留下的两本书,《焚书》和《藏书》能够比较详细了解当时孔孟思想对社会的影响,还有朱熹、王阳明的是非长短,有李贽在书中解析更加了然;书中有关万历皇帝、张居正、申时行、海瑞和戚继光的生活和理想,也是因为有了李贽的这些著作,史学家们能从另外的角度去了解探究这些历史人物。所以,感谢李贽的自由奔放,感谢李贽的个性使然,他留下来的这些著作,是无价之宝。

一个人的品质高尚,是因为他的志趣和行为得到别人的赞赏;一个人的识见深远,是因为他能正确的分析事物。但最重要的一点,应与人们的生活目的合作互助。李贽活在当下的潇洒,也是一个典范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无所谓好不好。(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微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