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四年后结婚率(结婚平均年龄不断推迟)

近年来,我国结婚人数持续减少、结婚平均年龄不断增长、单身群体人数日益攀升等问题受到广泛关注。

民政部最新公布了2022一季度民政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全国结婚登记人数共有210.7万对,离婚登记51.4万对。其中,四川省结婚登记人数为16.9万对,离婚登记人数为4.5万对,位列全国首位。

从2018年的数据到2022年的数据来看,除开2020年一季度受到疫情影响,数据不具有可比性,四川的结婚登记人数在不断下滑。

下滑原因有种种,首先是适婚人群不断减少,同时也跟初婚年龄推迟有着较大的关系。国家统计局近期公布了《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其中平均初婚年龄的内容颇受关注。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人平均初婚年龄涨到了28.67岁,其中男性平均初婚年龄为29.38岁,女性为27.95岁。相较于十年前,中国人平均初婚年龄推后了近4岁。

作为一个“母胎solo”(指从出生开始,就一直单身、没谈过恋爱的人——记者注),就读于山西大学的魏熙苒对于恋爱一直充满期待,但她更多抱持谨慎的态度。以前她认为只要互相喜欢两个人就可以在一起,现在她则觉得“不能单纯以喜欢作为谈恋爱的标准,还需要考虑诸如性格、价值观、未来发展等因素”。作为大四学生,未来的不确定性也让魏熙苒对于婚恋产生迟疑,希望自己稳定且独立之后再去深入考虑。

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的中坚力量,是未来十年内婚育行为的核心主体,其婚恋态度也因而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基于此,面向全国各地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57.90%受访大学生希望在26-30岁时走入婚姻殿堂,8.55%希望在21-25岁结婚,7.58%希望在30岁以后结婚,25.97%则表示在法定年龄以上,任何年龄都可以。

大学生四年后结婚率(结婚平均年龄不断推迟)(1)

调查核心内容

彼此独立、互相支持,受访00后想以“更好的自己”面对婚姻

在来自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胡佳睿眼里,所谓理想的恋爱,便是双方都能认真对待这份感情,顺理成章步入婚姻的殿堂。但在谈恋爱的过程中,她直言并不会轻易跟另一半提到结婚:“目前大家仍在求学阶段,或是刚刚步入社会,未来的发展还有很多不确定性。假如在一起会妨碍彼此的发展,那可能要考虑分开,尊重对方的人生选择。一开始就强调结婚,会给对方造成很大的压力,让感情变得沉重。”

“什么事情都是一步步慢慢来的,先处理好谈恋爱的问题,再去考虑结婚。”就读于清华大学的曹宇祺说,“谈恋爱是两个人相处起来很舒服就在一起了,而结婚是更深一步的事情,要考虑更多。”在他看来,谈恋爱更多是去尝试,而结婚则是需要慎重抉择的人生大事,二者不能混为一谈。如果以结婚为目的谈恋爱,就会过于踌躇而不敢踏出那一步,最终一事无成。

调查发现,真心相爱(95.32%)与经济考量(85.97%)为受访者考虑是否结婚的主要因素,42.26%表示会受社会环境影响,39.68%会受到家人期望的影响,16.45%期待孕育后代而选择步入婚姻。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家庭与性别研究中心教授李婷在《中国的婚姻和生育去制度化了吗?——基于中国大学生婚育观调查的发现与讨论》一文中提到,在坚守婚姻和生育的制度性框架下,中国大学生对婚育的态度依然出现了发展性的变化,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点是婚姻和生育的价值性基础已发生改变。“婚育在传统上的保障性功能以及传宗接代的意义已经极大淡化。相反地,年轻人开始强调恋爱、婚姻和生育基于个体意义上的价值:互助进步、精神寄托、情感陪伴以及对自身成长的意义。”

“虽然是在谈恋爱,但是两个人仍应是独立的个体。”谈到健康的婚恋观,胡佳睿如是说道。双方都有各自喜欢的事,有各自的目标,携手一同朝着目标努力,互相助力更上一层楼。“两个人不会过分依赖彼此,在相爱的同时又保持相对独立,这样的相处模式有利于感情的经营,两个人都能感到很轻松。如果一方太过于依赖另一方,没有留给对方空间,感情很容易出现问题。”

对于当下年轻人的婚育问题,魏熙苒认为最重要的应该是加强正向的引导。她认为现在一些恋爱综艺过于娱乐化,并没有给人们带来深入的思考,甚至还与主流价值观相违背,“看完之后更不想谈恋爱了”。此外她还提到,有一些相亲机构将婚恋商业化、将人商品化,也可能给年轻人的婚恋观带来负面影响。“相亲本身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认可,但不能过于商业化、娱乐化。”

看着身边的朋友陆续走入婚姻殿堂,马思楠的脑海中也时常浮现自己“理想中的婚后生活”,但她表示并不会因为他人而影响自己的节奏。“正是因为对婚姻美好的期待,才让我对自己和伴侣有了更高的要求;对家庭的期许,是我们奋进、提升源源不断的驱动力。”

来源:中国青年报、封面新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