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径依赖具有什么特征(两次经历为我揭开路径依赖的本质)

  • 文/心语爱

路径依赖具有什么特征(两次经历为我揭开路径依赖的本质)(1)

hi,亲爱的朋友们,我是心语爱,一位8岁女孩的妈妈,一个成长在路上的30 梦想少年!

~01~

昨天去医院给妈办理出院手续,按照她的嘱咐,先去10号窗口打票,然后去11号窗口结算。

到了那里,我都没仔细看窗口说明就排在10号窗口了,轮到我时,工作人员说:这个窗口是办理无社保的结算。我才发现自己站错队了,应该在11号窗口打票,在12号窗口结算。

好家伙,排了十多分钟白排了。

一看11号窗口更多人,只能重新排队。特别懊恼,排队的时候怎么就不看一看窗口说明呢?

~02~

类似的事情不止一次在我身上发生,大概一个月前,开车给妈送物品,我按照往常的路线过去,谁知快到地方的路口出现一个标志——禁止右转,我一下就懵了,心想“不会吧”,就在那停了一会。

有位出租车司机告诉我:这里变成了单行道,只出不进了,我才不得不掉头。找了另一条小路进去,但不幸的是那条小路也变成了单行道,只出不进。

但我不知道,所以就往里开,开了一段路以后我发现路面上有行进标志,自己在逆行,但又不确定那是否是真的,因为之前哪条路可以双向行驶,并且还有三轮车、电动车跟我一样往里走。

所以,就继续往里开,但发现所有的机动车辆都跟我是反方向,意识到有问题了,这时有个师傅说:你敢逆行,真牛!

这时,我才知道自己又走错了!

路径依赖具有什么特征(两次经历为我揭开路径依赖的本质)(2)

~03~

从这两次经历中,我就疑惑:为什么明明可以避免走错路、排错队,却仍然选择了错误的路径呢?

为什么明明有提示,你应该改变方向或者路径时,仍然会遵循原来脑子里保存的路径行事?

原来,这在心理学上,就是典型的“路径依赖”

它的意思是指人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还是“坏”),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

就像我发现自己走错了路,却继续前行,一是抱有侥幸心理,万一只是我多想了。二是不肯放弃错误的路,因为已经走了一段路程了,换一条路意味着要重新开始。

路径依赖具有什么特征(两次经历为我揭开路径依赖的本质)(3)

~04~

有没有发现,这跟我们面临人生选择时的心理好像?

当我们三四十岁时,才发现自己根本不喜欢现在的工作,或者这个职业与自己的价值观和追求不符,你会怎么办?

是选择更换赛道,及时止损?还是为了不让自己积累了10年的人脉和工作经验白费,在当下的赛道持续走下去?

要做出这样的选择,并不容易。

即便我们知道:遵循内心的选择,去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更重要。

但“路径依赖”,会让你一旦习惯了一件事、一条路,你就很难改变你的行为模式、路径。并且,还会在接下来不断进行自我强化。

所以要改变原有的工作和赛道,意味着一切都要重新开始,另外这10年的积累在去其他赛道,也可能面临“无用武之地”的境况。

想到这里,可能大多数人都会退却。

今年刘润老师在年度演讲中提到“确定性”一词,这个词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什么我们会被行为的惯性、思维方式的惯性所驱动,去选择走原路?

因为原路,大概率会带给我们更多的确定性。

路径依赖具有什么特征(两次经历为我揭开路径依赖的本质)(4)

~05~

再举一个例子,你就清楚了。

我每天上班有三条路可以选择,

一条是原路,但最近一两年一直在新建公路,这条路被挖,还没修好,没法通行。

第二条:是新建路,从这条路到公司比较绕,大概是之前的2倍路程。

第三条路,也是新建的没完全修好,但是可以勉强通行,这条路跟原来的路程差不多。

你会选择哪一条?

一般会选择第三条,但是第三条有一个问题就是只能偶尔通行,因为修路,所以可能存在今天被封,明天又通行的情况。

但是第一条路是肯定可以通行的。

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我基本走得都是第一条路,因为如果第三条被封,我就得返回去,重新走第一条路,这样耽误的时间更多。

但当我们走第一条路习惯以后,脑袋里就不会想“第三条现在通了吗?”,而是认为“第三条路多半不通”。

因为第一条路带来的“确定性”,让大脑为了规避第三条路带来的“不确定性”,而选择直接忽略第三条路。

它有什么后果呢?直接的后果就是可能误导你走向错误的道路,间接的后果就是让你失去选择的能力,失去更多人生的可能性。

路径依赖具有什么特征(两次经历为我揭开路径依赖的本质)(5)

今天分享的结尾,我想把刘润的一句话分享给你:“不要去寻找确定性,而是去成为确定性。”

就像那条让你绕了两倍路程的路一样,虽然具有确定性,但要对它保持怀疑,对其他可能的路径保持探索。

因为第三条路、第四条路、第五条……更多的可能性,正是在你的怀疑和探索中产生。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感谢你的阅读,如果我的文字带给你启发,欢迎关注我,一起交流学习,我们下期见!

#人生感悟##心理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