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最后为何兵败麦城(关羽败走麦城竟因书读错了)

楚天都市报4月29日讯(记者王进良 通讯员朱京阳)4月20日是个周六,南京大学潘知常教授走进黄石市图书馆学术报告厅时,已有数百名市民在等待,既有头发斑白的老人,也有穿着校服的学生。潘教授非常高兴,说他在国内很多地方讲过学,大多是讲给成年人听的,看到这么多小学生在场,他很想告诉孩子们及家长一个成功诀窍,那就是多读书。

关羽最后为何兵败麦城(关羽败走麦城竟因书读错了)(1)

潘知常教授主讲《阅读与人生》

“阅读不等于读书,读书也不等于阅读。”潘教授的这个观点令人感到新奇,他进一步解释,大家看的所有关于考中学、考大学的书,以及成年人考证、考职称看的书,属于“教材+专业书+英语四六级考试辅导+计算机等级考试辅导”,是非常狭隘的阅读,“我所强调的阅读,是跟你职业无关的书,只跟你的人生有关,为人生而读书。”

潘知常借用《红楼梦》里的一个小事例,讲述了阅读的重要性:“贾宝玉第一次见到林黛玉说了两句话‘这个妹妹我曾见过,妹妹可曾读书?’而不是问她是否有钱?《红楼梦》一开场,就给中华民族上了最好的一课——可曾读书?要读书!”

潘知常认为读书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在他看来,一个孩子将来是否有好的行为习惯,再者就是是否爱读书。因为读书可以学习历史上优秀人物的故事,可以从中学到他们成功的原因;通过读书可以开阔眼界,跟这个世界交流,让你看到很多目力不及的事物,“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天下友,相辅相成。”

关羽最后为何兵败麦城(关羽败走麦城竟因书读错了)(2)

潘知常教授趣解“夜读春秋”

与好读书相比,读好书同样重要,不能迷信“开卷有益”,一定要看对的书,好的书。潘知常举了《三国演义》里酷爱读《春秋》的关羽的故事:“关羽败走麦城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书读错了。”他认为《春秋》肯定是一部好书,但是要打胜仗只看这本书肯定是不行的,因为这本书可以白话为《XX市道德好市民手册》。关羽面对的是错综复杂的战场,他更需要的是有战略眼光。刘备借了孙权的荆州不还成了老赖,既不想还又不想撕破脸,但是关羽就两个字“不还”。关羽的举动间接使得蜀国比东吴早亡国十余年,“看看关云长没有读对书,带来了多大的危害。”所以,家长一方面要自己读书,给孩子做好榜样,同时要给孩子推荐合适的书。

接下来,潘知常教授用自己几次好运临头都是因为喜欢读书的经历告诉大家,读书的好处是实实在在的,阅读可以改变人生。“为什么我能弯道超车,是因为我特别喜欢看书。”在他当知青时,有一次所在的村子连续下了几天大雪,大家都躲在房子里,不用出去干活,他舍不得浪费时间,就想抓紧时间看书。可是,因为房子里很暗,大白天点油灯又过于浪费,他就冒着严寒把大门打开,坐在大门口顶着严寒看书。说来也巧,县领导的秘书从知青点门前路过,突然看到一个敞开大门看书的年轻人,非常吃惊,后来一了解这个人文笔很不错,就推荐给了县“知青办”。自此,他的人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关羽最后为何兵败麦城(关羽败走麦城竟因书读错了)(3)

讲座吸引了不同年龄段的朋友

潘知常说,阅读让我们学会看待人生,不喜欢读书只能看到热闹,只能看到黑白世界,喜欢读书则能看到门道,可以看到一个多彩的世界。《三国演义》里的吕蒙正是喜欢读书,才创造了“士别三日、刮目相看”,这说明知识就是力量,阅读决定未来。阅读让我们学会对待人生,要做正确的事而不是正确的做事,笨鸟最重要的不是先飞,而是要改变它的笨;阅读让我们学会善待人生,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是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和厚度,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方向和终点。(本期讲座由黄石市图书馆承办。)

人物名片:

潘知常,著名美学家,百家讲坛讲师,当代中国后实践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生命美学”创始人。南京大学国际传媒研究所所长,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内多所高校兼职教授。

关羽最后为何兵败麦城(关羽败走麦城竟因书读错了)(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