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行书教学兰亭序(八级课程行书篇11-兰亭序用字分析03)

L8-11《兰亭序》用字分析03

21引

书法行书教学兰亭序(八级课程行书篇11-兰亭序用字分析03)(1)

21,「引」字。序号0506。左边是奋笔势三开,右旁一竖,纵势。如果把整个字看作一个笔势,那就是奋笔势四开,一次移位。但我一向反对长运,长运一次处理的节点多,比较难,分成了两个笔势就成了短运,写起来比较容易。左右两旁的起笔,贼毫的笔痕很清楚,有三处,虽然很细,但再放大照片上可以看见,王羲之没有把贼毫拔下来,艺高胆大,足以驾驭。

书法行书教学兰亭序(八级课程行书篇11-兰亭序用字分析03)(2)

有两处小圈动作可注意一下,一竖起笔是三面换,箭头所指处凹下去一点,是因为手腕向左引起的。一竖写完,手腕应该在左,可以略回右扶一扶笔心,然后再次手腕向左回右,所谓「骤衄」。以前说过,红箭头所指的地方会缺一块,等于做了踆锋动作的前一半,很标准的顿笔收。这些都是小圈用笔动作,小圈动作就那么几种,主要在线条两头,要练到非常熟练。

书法行书教学兰亭序(八级课程行书篇11-兰亭序用字分析03)(3)

「弓」作为部首,在行书中如果下面有钩趯,就不能像刚才那样当作一个奋笔势了。取势上部是奋笔势,下部是钩裹势,或者上部是奋笔势一开,下部是曲钩势。

书法行书教学兰亭序(八级课程行书篇11-兰亭序用字分析03)(4)

但草书中没这样麻烦,仅用一个曲钩势。如草书「引」字,这是行草不同的地方。简言之,「弓」作为部首,行书取两个笔势,草书只用一个笔势。怀素小草《千字文》把行书写法混在草书中,草法不严谨,学草法不要学怀素。

22文(字)

书法行书教学兰亭序(八级课程行书篇11-兰亭序用字分析03)(5)

有两个,序号是2209,2808。2209两个笔势:上面是鸟雏势,下面是交争势,草书中常用这写法。智永《千字文》关中本草书「文」字,第一势是竖笔势一开,跟鸟雏势只差一个鸟头。二级课程26课讲过,鸟雏势是乙字形变过来的,有鸟头、鸟脖子和鸟身,跟竖笔势不同。智永《千字文》真书「文」字,上面用撇横瞑人势。2808是真行,上面一点一横奋笔势,下面也取交争势。

23日

书法行书教学兰亭序(八级课程行书篇11-兰亭序用字分析03)(6)

23,「日」字,序号0802。取势很简单,先写竖笔势移位,后写两横奋笔势。

24水

书法行书教学兰亭序(八级课程行书篇11-兰亭序用字分析03)(7)

24,「水」字。序号0512。「水」字三个笔势:中间是蟹爪势,左边是屈头势,右旁是交争势。跟智永《千字文》中的真书「水」字相比,取势一样,所以《兰亭序》这字接近于真书。行书牵丝来往经常写出来,真书往往隐藏使转痕迹。

请注意王羲之在左边长撇下写了个趯,通常是没有的,很明显他是想收一收笔锋。下一笔的起笔有很长的牵丝,跟这个趯不联,其意图是压住笔锋,不让他散开。左边加了趯,你可以认为这是狮口。

书法行书教学兰亭序(八级课程行书篇11-兰亭序用字分析03)(8)

如果不想写真行,可以套用草书写法。智永《千字文》草书「水」字,中间还是蟹爪势,左边用奋笔势,右旁用竖笔势,很好记。行书完全可以用这写法,是为草行。「水」当作部件在一个字的下面,如「浆」,行书和草书写法也相同。

25世(字)

书法行书教学兰亭序(八级课程行书篇11-兰亭序用字分析03)(9)

有两个,序号是1202,2609。两个字第一势横竖竖相同,奋笔势,第二笔势处理不同,1202是鸟雏势,2609竖横是两个笔画,竖笔势。「世」字都是横竖直线,不容易变化,集王羲之《金刚经》有个写法,一竖缩短、一竖伸长,看上去更加灵动,是不是?集王羲之《金刚经》是以骨线为主的,杜甫说「书贵瘦硬方通神」,跟《兰亭序》比较,《兰亭序》柔和,《金刚经》瘦硬。

26以(字)

书法行书教学兰亭序(八级课程行书篇11-兰亭序用字分析03)(10)

有七个,两个近于真书,是为真行,序号是0507、1903。左边三角形是玉函化势,右旁是交争势。其余五个近于草书,或直接用草法,序号是0708、1002、1008、1806、2703。草书左边是铁围势演化过来的,可看七级课程第9课。

27古

书法行书教学兰亭序(八级课程行书篇11-兰亭序用字分析03)(11)

27,「古」字。序号2004。这个字取势容易,上面是十字势,下面「口」是竖笔势。这也是全部横竖组成的字,如果想变化,「十」字的一竖,可以和下面「口」字左竖打通写,如集王羲之《圣教序》中的「古」,这样一来,取势变成十字势加奋笔势。

28可

书法行书教学兰亭序(八级课程行书篇11-兰亭序用字分析03)(12)

28,「可」字。序号1103。「可」字起笔有点奇怪,第一横起笔起了两次,这是纸张不平引起的,11行头三个字都受纸脊影响。书家用纸通常都折行,有时还要折格,折痕会形成纸脊,通常随手抹平就开始写。万一遇到未抹平的地方,或再次用手抹平,或下笔后用笔锋去压平,「娱」一横就属这种,而第三个「可」字起笔压一下还是不平,干脆退一步,让开纸脊,重新起笔。「可」字分两个笔势:第一个奋笔势移位,第二个玉钩势。

29右

书法行书教学兰亭序(八级课程行书篇11-兰亭序用字分析03)(13)

29,「右」字。序号0505。「右」字两个笔势,第一瞑人势,先撇后横,这是右手,草书课程18课讲过。第二势「口」,竖笔势。王羲之这个字写的雄厚,其他人没法比。

集王羲之《金刚经》「右」字

书法行书教学兰亭序(八级课程行书篇11-兰亭序用字分析03)(14)

集王羲之《金刚经》中,「右」有些变化,有一个拉长了,把「口」放低一些,压扁一些,比大的「口」好看,这些裹束和结字时要考虑的。还有一个「口」,作节耳化势,增加了弧线和点,也属于巧思。

30外

书法行书教学兰亭序(八级课程行书篇11-兰亭序用字分析03)(15)

30,「外」字。序号1311。左边是飞带势,右旁是倚人势。王羲之这个字写得很飞动,后人临本差很多,我已经说过几次,所谓褚遂良摹本应该是临本,而且临写水平也不敢恭维,你对照一下就知道。

31左

31,「左」字。序号0504。「左」字在草书课程18课和「右」一起讲过,第一势笔顺和「右」字相反,先横后撇,可以视为瞑人倒笔势,这长撇就是左手小臂。第二势下面的「工」字,奋笔势移位。最后一横收笔,有一块墨渍,颜色稍淡,不是用笔。在集王羲之《圣教序》中,「左」还有一个写法,下面的「工」横竖横,可以排列为另一种形状。

书法行书教学兰亭序(八级课程行书篇11-兰亭序用字分析03)(16)

书法行书教学兰亭序(八级课程行书篇11-兰亭序用字分析03)(17)

书法行书教学兰亭序(八级课程行书篇11-兰亭序用字分析03)(18)

书法行书教学兰亭序(八级课程行书篇11-兰亭序用字分析03)(19)

在王羲之《二谢帖》中,「左」还可以这样写,先取十字势,再加奋笔势。这十字势就是横、撇变化过来的。宋徽宗草书《千字文》中的「立」,和「左」太相近,草书「立」上下分为两个笔势:上面是点横奋笔势,下面是上字形竖笔势,如孙过庭这样。智永草书「立」是变式,把头上一点和中间两点连写,成七字形,下面一横独立且拉长,七加一就是立,不会看成「左」字。

32未

32,「未」字。序号2205。取势很简单,奋笔势,顾盼势。第二横起笔,和刚才的「可」字一样,受纸脊影响,是两次下笔接在一起的。

书法行书教学兰亭序(八级课程行书篇11-兰亭序用字分析03)(20)

书法行书教学兰亭序(八级课程行书篇11-兰亭序用字分析03)(21)

33 永

33,「永」字。序号0101。王羲之这个「永」,不是张旭

书法行书教学兰亭序(八级课程行书篇11-兰亭序用字分析03)(22)

「永」字八法的写法,前面讲过,王羲之那时「永」字八法还没有诞生,所以你拿张旭「永」字八法跟这个对比,差异很大。如第一点不是右侧点,入纸后手腕向左挫,挫笔收。一横不是尖锋趯,王羲之用的是侧锋线。一钩没有先踆锋,所以笔锋散了。一捺不是一波三折,一路战行,这里只是一抹,收笔是侧锋横扫。「永」是《兰亭序》第一个字,王羲之在试用这支旧笔,所以会有散锋等问题出现,《兰亭序》散锋地方很多。整个字就取势而言,第一点取左侧势,然后中间三笔是钩努势,左边跟「水」字一样取屈头势,右旁撇捺交争势。

34 生

书法行书教学兰亭序(八级课程行书篇11-兰亭序用字分析03)(23)

34,「生」字。序号2008、2310。「生」字行书、草书取势相同,先写马桩势,然后下面加一个两横奋笔势。这两个「生」字哪一个好?注意圈眼不要多,2008上下有两个圈眼,2310下有三个,可能是为了变化。减少圈眼的方法,有好几种:通常箭头所指右边这个圈眼是抹去的,空白为零。还有如智永所书,断开牵丝,不断就生成圈眼了。红箭头所指的地方也会形成圈眼,2008有,2310没有,空中飞渡,智永是把圈眼空白填掉了,几乎感觉不到。我们读帖,要把这些细微的地方都读懂,自己下笔就知道应该怎么做。还有,智永第一笔竖点厚实雄壮,用足三分笔,你把它改细了就不好看,这样下笔是要有点胆气的。

35 由

书法行书教学兰亭序(八级课程行书篇11-兰亭序用字分析03)(24)

35,「由」字。序号2111、2502。二级课程25课,我们定义过「巾」字属于马桩势,「由」字左右外框,加中间一竖就是「巾」字〔形〕,所以「由」字第一势是马桩势,然后两横是奋笔势。

36 目

书法行书教学兰亭序(八级课程行书篇11-兰亭序用字分析03)(25)

36,「目」字。序号1004。刚才讲过「日」字,这两个字笔势是否一样呢?看起来好像差不多,关键是箭头所指处有没有趯?复合笔势是单一笔势的组合,而单一笔势就是「永」字八法这八笔,如果有趯,就是多了一笔,会引起笔势变化。「日」字箭头所指处近于直角,一竖左边线自上而下,顿笔收后没有做其他动作,可以判定一竖下面没有趯。「目」字不同,箭头所指处自下而上是斜线,可以判定,竖笔收尾后再加了趯。

书法行书教学兰亭序(八级课程行书篇11-兰亭序用字分析03)(26)

所以「日」字外框是竖笔势移位,「目」字多了一趯,这是钩裹化势。钩裹势本来是「右包左」,因为可以斜放,也可以直放,所以二级课程第10课确定「上包下」是钩裹化势。外框确定后,余下里面的横画,就是奋笔势。

书法行书教学兰亭序(八级课程行书篇11-兰亭序用字分析03)(27)

37 亦(字)有四个,序号0706、2009、2501、2802。四个字取势一样,先写鸟雏势,下面是连波势。王羲之写鸟头,真是非常生动,有些人说这是鹅头,跟他平时爱鹅,看鹅有关。2802这个「亦」字起笔破锋了,看起来好像鸟头仰天张开了嘴,形象可爱。破锋是没有办法学的。但起笔似鸟头可以学。

书法行书教学兰亭序(八级课程行书篇11-兰亭序用字分析03)(28)

38 仰(字)有三个,序号0812、1112、1803。笔势是立人势,奋笔势,节耳势。

书法行书教学兰亭序(八级课程行书篇11-兰亭序用字分析03)(29)

39 列(字)有两个,序号0601、2510。0601左边是飞带倒笔势,以前讲过。右旁本来是「刀」,隶变为一竖加蟹爪势,王羲之取钩裹势来表现。2510左边是歹字形飞带势,右旁取长短两竖笔。长竖下面没有钩趯,所以这是竖笔势。

40 合

书法行书教学兰亭序(八级课程行书篇11-兰亭序用字分析03)(30)

40,「合」字。序号2202。笔势是交争势,奋笔势。很多人写一捺,最后很小心地收出一个尖来,其实有尖无尖无所谓,《兰亭序》很多捺不收尖。

谢谢,下一课继续。

本节要点:

  • 《兰亭序》用字#21-40分析。
  • 引、文、日、水、世、以、古、可、右、外、
  • 左、未、永、生、由、目、亦、仰、列、合。

复习思考:

  • 今天讲了20个字,如果包括重复的,一共36个。请临写这36个字,注意怎样取势,先写出大圈中线,逐步加粗。
  • 《兰亭序》0401「有」字,第三势是奋笔势还是铁铃势?0412最后一势你认为是什么笔势?

往日内容:

黄简讲书法:八级课程行书篇08-《兰亭序》概览

黄简讲书法:八级课程行书篇09-《兰亭序》用字分析01

黄简讲书法:八级课程行书篇10-《兰亭序》用字分析02

谈谈小楷的特点:《朱子治家格言》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两种》作品集-序。什么是真书以及有什么特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