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一个人的命好还是不好(好命之人一看便知)
01
有一位名人说过,以前得意放纵的时候,总喜欢侃侃而谈,把内心想说的,看到不公正的,都说一遍。后面被锤了,才突然发现,自己走了一条歧路。
连名人都会因为“嘴巴”太多而闹出问题,又何谈是我们这些普通人呢?越是缺乏岁月磨砺的人,越会被“嘴巴”所误。
记得年轻的时候,我总是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说真话,抒发内心的感情,会招来那么多人的厌恶和反感呢?
后来,在不断的磨练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越是说真话,就越会触犯到别人的利益,从而受到别人的针对。而越是放开嘴巴说话,就越会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曾仕强教授说过这么一句话:“说话,就该说那些恰当的话。你恰当了,别人才会对你恰当。”
人与人之间交往,也是这个道理,你对别人好,别人才会对你好。你对别人说恰当的话,那别人才会对你保持友好的态度。这,就是江湖的真相。
一个人的福气到底好不好,其实我们不用看什么地方,就看一个人的“嘴巴”就清楚了。
02
说话,一旦触犯别人的利益,后果很严重。
在三国时期的魏国,有这么两位谋士——杨修和贾诩。虽然他们的智商差不多,但由于情商有差别,所以前者被曹操砍了,而后者得以善终。
杨修,把人心看得透透的,就连曹操在想什么,他都能猜出来。什么“一人一口酥”,什么“阔字代表门太大,要拆掉”,直接让曹操的想法一览无余地展现在大臣面前。
最让曹操无法容忍的,应该还是杨修在汉中之战前的表现。大战前,曹操想撤兵,但他不好意思说出来,就以“鸡肋”为军营的暗号。
杨修听到“鸡肋”一词后,就断定曹操想退兵,便把这些信息传播出去。结果,就是曹操容不下他,直接把他给砍了,然后果断进兵。这,就是杨修多嘴而不得善报的恶果。
跟杨修同时期的贾诩,只要一下朝,就不跟任何人往来,连话都不说一句,径直回到家中,就关闭大门,拒绝迎客。
贾诩的儿子就特别疑惑,问了一句:“父亲,我看别人都一同下朝,相互交流,扩展人脉圈,为什么你就不这么做呢?”
贾诩只说了一句话:“我们承蒙丞相的恩典,可以存活下来,荣华富贵能够享之不尽,就已经很好了。臣子要做好本分,千万别惹是生非。”
所以,贾诩得以善终,家人也得以保全,世代富贵。
03
为什么贾诩能够善终,而杨修不能善终呢?往大的方面来说,就是做人的问题。而往小的方面来说,就是“嘴巴”的问题。
贾诩嘴巴不多,基本上都守口如瓶,除非君王逼问,不然也不会说一个字。而杨修嘴巴太多,直接揣摩主上的心意。如此,他不就被曹操厌恶了吗?
人在江湖,说话太多,并非是好事,很有可能会引来不必要的杀身之祸。而不说话,虽然不会有人注意,但我们终究可以保全自己。
有一位大师说过,必要的时候说话,是为了做好自己的本分。而其他的时候不说话,默默做事,则是为了保护好自己。
多说话,少做事,很容易被人算计。少说话,多做事,也许会徒劳无功,但一般都能善终。
人活着,不就只寻求“善终”二字吗?安安稳稳到老,一辈子平淡无忧,也没有什么仇人,反正能够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家人安康。如此,不就是一种幸福吗?
为人处世,要以修心为主。而安身立命,要以沉默为主。侃侃而谈,不如不说。沉默是金,方为大吉。这,才是真相。
04
一个人后半生的福气,从嘴巴就能看出来了
海明威说过,我们要花两岁的时间学说话,却要花一辈子的时间学闭嘴。
说话容易,可闭嘴却很难。尤其是在纷纷扰扰的江湖当中,每个人都有说话的本事,但并非每个人都能保全自己。
消极的话说太多,会惹来别人的反感。真话说太多,会伤人的心,也会触犯别人的利益,那别人就不得不去针对你了。
同样的道理,你整天说一些积极的话,满嘴都是鸡汤,那别人也会觉得你特别虚伪,不够真实。这,就是左也不行,右也不行的真相。
对于年轻人来说,要想让事业得以发展,就得少说话,多做事,还得借鉴别人的经验。
对于中年人来说,要想家庭安稳,生活幸福,就得把话藏在心底,不要让别人知道我们的内心在想什么,保持一定的城府。
对于老年人来说,要想晚年安康,阖家安乐,就得少说话,少管闲事,多听听儿女是怎么说的,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尽好自己的本分。那就足够了。
要知道,守住嘴巴,那我们这一生的福气,才会源源不断。
文/舒山有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