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有多少套住宅 关于房子的叹息

关于房子的叹息

——俄罗斯纪行之六

作者 管益农

在俄罗斯和在中国一样,人们最爱谈论的话题之一,便是住房问题。但一提起住房,许多人张口却是长长的一声叹息。

这含义复杂的叹息,也许是对早已逝去的“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怀念与遗憾?

国内有多少套住宅 关于房子的叹息(1)

在苏联时期,所有居民的住房是由国家统一包下来的,人人都可以排队等待分房,住户只要交纳象征性的房租和一些公共事业费用,就能免费拥有住房,而且还可以留给后代住。除了城市的住宅外,每个职工家庭还可以在郊外分得一块600-1000平方米的林地,作为别墅区,允许你在那里盖别墅、种蔬菜水果。这种最能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福利性分房办法,随着苏联的解体,早已不复存在了。

现在,尽管有些人为了论证住房商品化的好处而把过去的分房制度批得一无是处,认为那只不过是权贵阶层运用小恩小惠掩盖自己化公为私的腐败行为的一种权术而已。但是,许多无力购房的年轻人,尤其是一些当年曾经受惠的老年人,对于往昔还是怀恋不已。他们能不发出“今不如昔”的叹息吗?

国内有多少套住宅 关于房子的叹息(2)

这含义复杂的叹息,也许是对住房质量以及房价高低悬殊之大的感慨与无奈?

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俄罗斯地陪列娜小姐和马克先生向我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当地三类住宅楼的情况。一类是斯大林时代盖的楼,质量上好,高大宽敞。即使一套“小三居”,实用面积也达百余平方米。一般楼层高近3.5米,外墙贴着白大理石,里面装修精致,设施齐全。这样的房子,当时主要是优先供高级官员、权威学者和著名艺术家们住的,现在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二手房”房价仍高达每平方米500—900美金。另一类是赫鲁晓夫时代的房子,外观简陋,一色的青砖或土红砖墙,没有任何装饰,直筒筒地立在那儿像个火柴盒。这种楼一般都是五六层,没有电梯,设备简单,而且大多是小单元。由于质量较差,单位面积售价现在还不及“斯大林楼”的一半。但是据说里面也都户户有热水、暖气供应,家家通煤气、电话。再一类是近十几年来新盖的商品住宅楼。这类房子较之“赫鲁晓夫筒子楼”来是既美观安全,又功能齐全,足不出“小区”就能满足餐饮、休闲、娱乐等要求,但房价却也高得令人咋舌。在莫斯科市内较好的位置,每平方米民宅的平均价格在600—1500美元之间,而黄金地段的豪宅最贵的竟卖到每平方米5000美元。尽管如此,房地产价格仍在以每月百分之一到一点五的速度上涨。

国内有多少套住宅 关于房子的叹息(3)

我在心中暗暗算了一笔账,即使以每平方米1000美元的价格计算,2001年时俄罗斯人月平均工资是115美元,要想购买一套80平方米的住宅,需要不吃不喝积攒58年的钱才够(而且不包括装修费,装修的钱相当于房价的60%)。面对这高得离谱的房价,那些仅靠工资收入的俄罗斯人能不对天长叹吗!

这含义复杂的叹息,也许是对拥有几套住房或豪宅的“俄罗斯新贵族”的嫉妒与揶揄?

在莫斯科由红场去麻雀山的路上,列娜指着一片新区告诉我:“瞧,这儿就是有名的‘金辣椒’新贵族住宅区!”我放眼望去,全是一幢幢外装饰十分豪华、建筑风格异彩纷呈的别墅式小楼。这样的住宅,单位面积都在4000美元以上,普通老百姓根本不敢企及。据列娜介绍,能够得上“新贵”级别的,约占莫斯科人口的8%;从一份资料上我看到,莫斯科市每年“正当收入”在100万卢布(约合3.5万美元)以上的大约有千分之一的人。而在新贵族小区买一套面积为280平方米的混凝土毛坯房,就得150万美元;如果加上高档装修,最贵的市场价格为360万美元。一方面是低工资的普通市民买不起住房,一方面是“新贵”们换了一套又一套豪华住宅,平民百姓们心理怎么能够平衡、怎么能不感慨万千呢!

国内有多少套住宅 关于房子的叹息(4)

国内有多少套住宅 关于房子的叹息(5)

上面说的是20年前的情况,那么,现在俄罗斯的房价怎么样呢?

我在网上查了一下,有资料显示,俄罗斯最大的城市莫斯科(人口超千万)的房价基本上与我国的北上广深相当。在莫斯科繁华地段,70多平的两居室,售价折合人民币在800万以上;偏远地段,房价大约两三万元人民币。俄罗斯的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市中心区域房子每平方单价折合人民币2万多元,其他区域基本上每平方1万多元。这与我国各个内陆省会城市的房价基本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但俄罗斯各地对于房子产权年限的规定相当宽松,有的地区规定永久产权,还有的地区规定产权200年以上,基本上能够传三代人。

国内有多少套住宅 关于房子的叹息(6)

在俄乌战争爆发后,伴随着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一系列制裁,不少企业纷纷出走,大量物业被空置。有人认为,对于中国等国家的企业而言,西方企业的退潮提供了一个抄底俄罗斯、尤其是莫斯科物业地产的良好机会;此外,鉴于卢布带来的不确定性,作为不动产的房子显然也更保险。

也有人认为,现在俄罗斯房价已经在暴涨,但长期需求并不活跃,此时入场将面临一些不确定性。究竟如何,可惜笔者没有深入调查研究,缺乏发言权啊!

国内有多少套住宅 关于房子的叹息(7)

作者简介:管益农,从军23载,转业后办报28年,在某报社任职多年,资深编辑、记者,曾获中国新闻奖报纸副刊作品金奖。专著有《兵法谋略辞典》等,散文、小小说多篇见诸国内报刊。退休至今仍活跃在采访写作第一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