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最具有代表性的戏曲(广东戏曲行当展演落幕)

广东最具有代表性的戏曲(广东戏曲行当展演落幕)(1)

粤剧展演 许建梅 摄

中新网广州12月25日电 (记者程景伟)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广东省艺术研究所承办,粤剧艺术博物馆协办的“2022粤戏越精彩·广东戏曲行当展演”历时四天,于12月24日晚落下帷幕,并产生了“十佳花旦”“十佳小生”。

“十佳花旦”分别是陈婷婷(汕头经济特区潮剧一团有限公司)、杨静(广东粤剧院)、徐尚楣(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陈嫣玲(广州粤剧院)、梁朝华(广东粤剧院)、淡敏仪(广东粤剧院)、柯超杏(广州粤剧院)、吴碧君(广东粤剧院)、江丹(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吴东杭(海丰县西秦戏艺术传承中心)。

广东最具有代表性的戏曲(广东戏曲行当展演落幕)(2)

广东汉剧展演 许建梅 摄

“十佳小生”分别是陈振江(广州粤剧院)、苏临轩(广东粤剧院)、陈嘉明(海丰县西秦戏艺术传承中心)、杨作霖(广州粤剧院)、余泽锋(海丰县西秦戏艺术传承中心)、康健(广东粤剧院)、邓振鹏(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潘智岳(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陈健超(广州粤剧院)、张健聘(广东粤剧院)。

本次展演活动期间,由广东省艺术研究所、广州市荔湾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的“行当艺术与新时代戏曲传承发展研讨会”也成功举行。会议采取线上形式,邀请了参加本次展演评委工作的广东省内外专家、表演艺术家和广东省的多位学者,共同探讨戏曲行当艺术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传承与发展。

广东最具有代表性的戏曲(广东戏曲行当展演落幕)(3)

海丰白字戏展演 许建梅 摄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曲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傅谨指出,戏曲作为表演艺术,其核心竞争力来源于演员通过长期苦练习得的“技术”,“技术”则体现在行当表演中。戏曲行当是一系列的“唱念做”基本功的系统,这是千百年来前辈们通过大量的舞台实践摸索出来的。抓住行当就是抓住“技术”系统、抓住基本功。

傅谨认为,戏曲演员要从行当开始学起,掌握本行当的基本功和基础剧目。本行当的“技术”掌握得扎实,运用得纯熟,演员就不会被框死,不会觉得和戏剧人物之间有差距,也就不会演得过于“表面”了。

广东最具有代表性的戏曲(广东戏曲行当展演落幕)(4)

雷剧展演 许建梅 摄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会长黎继德阐述了行当艺术的重要价值。他认为,行当艺术是中国戏曲艺术中的核心环节,行当的产生是人对生活和世界的认知在艺术中的一种反映,行当艺术是无数戏曲表演艺术家的创造。300多个剧种的行当不完全一样,但行当艺术都很精美,使得中国戏曲具有高度的美感;各剧种都有自己的创新创造,又与其他剧种相互借鉴,造就了行当艺术的丰富性,这也成为戏曲受到人们欢迎和喜爱的重要原因。

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川剧代表性传承人陈巧茹,从自身从事40年川剧表演的经验出发提出建议,针对各剧种的行当尤其是优势行当萎缩的现象,应当从人才培养入手,安排行当的老师带着年轻演员学习本行当的代表剧目;作为新时代的戏曲演员,要传承好本行当,但表演又不能拘泥于行当,应当有跨行当的表演,如此才能演好人物。

来源: 中国新闻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