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周杰伦林俊杰(2004华语乐坛因他迎来鼎盛)
说起来,论童年的精神世界充盈程度来看,还是90后的我们最幸福。
从1997到2009,这12年华语乐坛的巅峰盛世背后,有那些沉沉浮浮的歌手,也有背个90后含泪欢喜的整个青春。12年的乐坛盛世,当属“双杰”最为耀眼,90后青春乐章里哪能没有周杰伦林俊杰的歌曲呢?
2004年,两个天生属于音乐的年轻人在这一年达到事业的第一个高峰,这一年,周杰伦25岁,林俊杰23岁,在青涩、稚嫩、无法预料未来的年纪,他们就已经从前辈手中接过接力棒,开创自己的音乐时代。
不得不说,音乐的世界,冥冥中自有安排。
黄家驹的离世让摇滚乐丧失活性,4年后也就是1997年,摇滚热潮的没落从隐性走向显性,而同年小虎队的再度解体又给华语乐坛一重创,此时的乐坛急需一个天才救市,而这个天才刚刚经历高考落榜在饭店刷盘子。
如果不是母亲叶惠美,周杰伦的时代可能无法开启。在妈妈的鼓励下,这个眼中带着锐气却沉默寡言的男孩登上《超级新人王》的舞台,意料之中的失败却引来了周杰伦第一个伯乐的注意。
当时作为评委的吴宗宪对于选手的淘汰无力回天,却对周杰伦青睐有加,明确表示“惊为天人”,比赛后就邀请周杰伦加入自己的公司。
有了东家,就意味着能养活自己了!可是未来却没想象的美好,如今在歌坛大热的金曲,屡次被嫌弃。
《可爱女人》吴宗宪说不好;《双截棍》被张惠妹拒绝;《眼泪知道》又遭刘德华退稿...不是说天王天后徒有其表,没能慧眼识英雄,而是这些歌曲太具周董个人风格,而贩卖风格,其他歌手是无法驾驭的。
想不到周杰伦也会像我们一样经历“试用期被拒”的苦楚,高压中接受老板吴宗宪“10天内写出50首,50首里得有10首能被选中,才能出唱片”的挑战。
面对这种明显要把你挤走的要求,周杰伦愣是完成了,在制片人杨俊荣的鼓励下,周杰伦不仅获得一个机会,还找到自己的“soulmate”方文山。
97年到00年,3年的蛰伏期,此后周杰伦全面开挂,首张个人专辑《Jay》即在市场打开局面,收获最佳流行音乐演唱专辑奖、金曲奖最佳制作、作曲人提名等多项荣誉;第二张专辑主打《双节棍》奠定周董华语乐坛地位,同时打开东南亚市场。
此后《八度空间》《叶惠美》陆续发行,虽然影响力不如此前两张专辑,但收录的作品却具备后劲儿。2004年《七里香》将周杰伦推上事业巅峰,之前的专辑也跟着回暖,这一年,这位25岁的音乐天才,凭实力完成华语乐坛中兴。
而几乎是同时另一位在音乐方面可比肩的天才也在周杰伦的光辉下光芒万丈,热度丝毫不逊周董。比周杰伦小3岁的林俊杰,两位在很多方面都相似的天才,在2004年创造属于他们的奇迹。
林俊杰,近来最时兴的名号就是“行走的CD”,不得不说,林俊杰的现场实力在华语乐坛男歌手里首屈一指,这个称号算不上褒奖,只是在陈述事实。但对刚出道的林俊杰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
因为这位富二代一直认为“自己成为歌手,就是一个意外。”
不同于周杰伦童年时代的艰辛,林俊杰的家庭背景就属于那种“在圈内混不好,就要回家继承家产”的程度。
出生良好,约束就多,从小被严格管控的JJ内心自卑敏感,音乐是他唯一喜欢的与外界交流的方式。
可以从事自己的喜欢的职业对于林俊杰来说很珍贵,所以在各个方面他都要求极致,比如,作为一个歌手,不仅要唱功一流,最好还得有创作能力。出道16年,林俊杰用自己的勤奋践行自己的职业观。
一直觉得做林俊杰的歌迷非常幸福,这个偶像的营业期真的很平均,自2003年发行第一张专辑后,JJ几乎强迫般的保持一年一张专辑的速度发片,2004年在第二张专辑时就凭借《江南》爆红。这首歌,一直在贰姐最爱歌单TOP 5中,时隔15年的曲调,现在听来一点都不过时。
作曲新颖,JJ的音乐概念更难得,爆红后主动尝试“新概念专辑”推出《编号85757》,主打未来科技。很多音乐人现在才开始AI概念,而林俊杰早在2005年就已经运用的出神入化了。
这张专辑格局完整,以《一千年以前》开篇,《一千年以后》收尾,让这场“人机爱恋”更具备感染力。
解锁了新风格,林俊杰脑洞大开,此后的《曹操》《和自己对话》又是JJ在概念和实验领域的新尝试,突破难免面临失败,其中专辑《西界》就因太超前而饱受质疑,可12年后再听,不得不佩服林俊杰在音乐领域的预见性。
贰姐想说的话:
2004年,真是个很神奇的年份,在急需天才的时期一下空降两个,而且“双杰”的风格并不冲突,在各自领域发光发热,两个20多岁的年轻人在这一年走上巅峰。
正如90后一样,我们在还以为年轻的年纪被更年轻的一代吐槽过时,我们的偶像也难免被新时代冲刷,甚至有些孩子diss“90后偶像已死”
可流量散去,就代表“已死”吗?
2019年,一众周杰伦佛系老粉为了偶像屠榜,将不咋营业的“周杰伦超话”瞬间刷到置顶,只因对家一句“已经过时”的挑衅之语。
偶像老了,粉丝也不在年轻,但爱永远不变。
因为他们不只是歌星、偶像,也不仅是青春回忆,而是已经成为了一种信仰。
我们不再听磁带、抄歌词,成为了为梦想、为生活奔波的顶梁柱,如同他们一样,但只需一声召唤,那些共度青春的人,将奋不顾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