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纣为虐好听的说法(就是在助纣为虐)

四书里头有一本书,叫做《中庸》,很多歪嘴的书生念错经,几千年来处处鼓吹中庸之道,却忘了他家孔老二还有一句话,叫做“乡愿,德之贼也!”

什么叫乡愿?就是你身边的那些“老好人”,谁也不得罪的好好先生,什么事儿都以和为贵,什么事儿都能作出合理解释,今天你说美国很棒,他也附和说美国真厉害,明天你说中国也不差,他同样会附和“厉害了我的国”。

实际上这种人没有自己的立场、思想和底线,就是墙头草,不分是非,人云亦云,同于流俗,言行不一,伪善欺世,处处讨好,塑造出一副“谨慎、忠厚、老实”的模样。

这帮人最擅长的就是“和稀泥、踢皮球”,开口就是“这事儿不归我们管”,“多大点事?你们私下解决不行吗?”“我们这里风俗就是这样,没有办法的事情.....”。

有人贩卖妇女了,他们能够糊弄成一个“最美乡村教师”。

有校园凌霸、强奸杀人了,他们可以糊弄成“冰释前嫌”。

有人在公共场合凌辱妇女了,他们可以糊弄成“家庭内部矛盾”。

就比如说这则新闻中的女区长的家人亲属,明知道嫌犯有长期家暴,却以为不过是小两口的矛盾,打打闹闹之后就好了,然而过分的和稀泥就是对恶意的纵容,所以最后导致了更大的悲剧发生。

再比如说,中国农村拐卖妇女的问题,明明就是严重的暴力犯罪,是强奸和拐卖人口,但年深日久,被拐卖者生儿育女,有的还在当地有了工作,做了老师,执法部门面对这样的“风俗”和“民意”,就只能睁只眼闭只眼,这其实就是在纵容拐卖妇女儿童的人贩子和买家。

助纣为虐好听的说法(就是在助纣为虐)(1)

助纣为虐好听的说法(就是在助纣为虐)(2)

总而言之,一切都想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总想着用最小的成本解决问题,却不为弱势一方考虑,更不考虑和稀泥之后的后续效应,一门心思想着掩盖矛盾。但这样往往会闹出更大的矛盾。那时候需要付出的社会成本就更高了,得不偿失。

我们平时工作中,也会遇到很多和稀泥的老油条前辈,干什么事情,总是“差不多得了”,“干嘛这么认真呢?”,他们往往没有立场,没有原则,两头都支持,两头都不得罪,反正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如果每个人都像他们学,那么整个单位就都成了一群混吃等死、揣着明白装糊涂的老油条了。

领导要警惕这样的下属,你问他对于一件事情的意见,他都说好,话分两头,怎么说都有道理,你说好,他就说好,你说不对,他就说不对,这时候你就要注意了,他不是在想这件事情,而是在揣摩你的心意。

兄弟姐妹们也要警惕这样的同事,大家一起讨论方案的时候,他/她却总是站大多数一边,总是站职位高的一边,明明意见相左,场面上依旧随声附和。这就在一片祥和的气氛中把问题掩盖过去了,将来若是出了大问题,反正没他/她什么事儿。

我们更要警惕这样的领导,他们身居高位,却整天想着不求有功,只求无过,一点责任不想担,多做多错嘛,不做就不错了,你上报个什么方案,他哼哼哈哈满口赞同,其他人提个相反的意见,他也哼哼哈哈满口赞同,最后啥事情都耽搁了,因为他只想着安然退休,不想着折腾出什么事情来,要的就是部门团结一团和气,根本不想着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助纣为虐好听的说法(就是在助纣为虐)(3)

助纣为虐好听的说法(就是在助纣为虐)(4)

人生在世,最怕认真二字,你坦坦荡荡、针锋相对地把问题摆出来,靠法理、公义来解决问题,比考虑什么人情、面子靠谱得多,问题也更容易得到解决。如果一个系统,上上下下集体和稀泥,当老好人,那么我们所有人就成了瞎子和聋子,问题不存在,也不需要解决了。这样的系统是脆弱而危险的。

这些乡愿德贼,并非不明白这些道理,但他们依然要和稀泥,因为这符合他们本身的利益。唐朝有个著名的和稀泥宰相,叫做苏味道,他有一句名言,叫做:“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

他的意思是:说话做事,不能太干脆明白,因为如果错了的话,我就要负责任,如果老子两头讨好,两头都不得罪,岂不美哉?后来大家就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做“苏模棱”,模棱两可这个成语,就是这么来的。世人皆以为这是聪明,这是处世的哲学,但却不知道这种和稀泥的处理方式,带坏了整个系统的风气。

所以大家知道,那些尸位素餐,占着茅坑不拉屎的家伙是怎么来的?就是这么来的,错了要负责任,对了也没多大好处,还不如啥也不干,专门和稀泥。说到底,就是自私。

这是一个封建时代的老油条、老官僚的生存哲学,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但如果整个体系、整个社会都是这样的风气,那就会出大事的。

明太祖朱元璋就很讨厌和稀泥的态度,洪武十八年的时候,他从上到下,砍了一大批官僚的脑袋,就因为一件“和稀泥”的破事。

当时在洪洞县,有一个兵痞叫做唐闰山,状告本县居民姚小五,说他抢了自己的老婆史灵芝。而人家姚小五和史灵芝已经结婚多年了,还生了三个孩子。他非要说史灵芝是自己的老婆,依据何在?依据是元朝统治期间的地方陋习,哥哥死了,弟弟可以继承嫂子,史灵芝确实和唐闰山的哥哥订过娃娃亲,所以,他就觉得按照习俗,哥哥死之后,史灵芝就该嫁给自己。

这个案子报上去之后,大明的官僚系统就开始骚操作了:唐闰山为士兵,归兵部管。于是兵部老爷们一纸公文,直达姚小五所在的洪洞县,要求洪洞县令调查清楚。洪洞县令一看是兵部的文书,哪敢不从,于是把史灵芝强行判给了唐闰山。

姚小五的老婆无端被人抢走,这叫个什么事儿?于是越级上访,一直闹到刑部。但在当时的官僚体系中,兵部刑部,都是自家人,抬头不见低头见,官官相护,怎么能为了一个泥腿子讨老婆的事情坏了同僚的情分。于是刑部尚书王峕这厮就维持原判,认为人家民间风俗如此,我们执法部门为什么要越俎代庖?

后来朱元璋知道了,直接审问王峕,这位王老爷很不服,还借古讽今,扯出武则天和“请君入瓮”的典故,暗指朱元璋搞小题大做,搞严刑峻法。

朱重八一听大怒,你知道的,他们老朱家都有点狂躁症,一冲动,就要砍脑袋。从洪洞县令杀起,一直杀到尚书,全部斩首,杀的人头滚滚。看的满朝文武和全国人民都目瞪口呆。

助纣为虐好听的说法(就是在助纣为虐)(5)

朱元璋一生,对政权中的官僚精英们都很失望,他曾慨叹说;

朕今所任之人,不才者众,往往蹈袭胡元之弊。临政之时,袖手高坐,谋由吏出,並不周知。纵是文章之士,不异胡人......胡元之治,天下风移俗变,九十三年矣。无志之徒,窃效而为之。虽朕竭语言,尽心力,终岁不能化矣,呜呼艰哉。”

如果一个社会,人人都热衷于做个老好人,而不讲原则和底线,那么事情就很可怕了。

我举个最严重的例子,人类历史上最惨烈、付出代价最沉重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英法两国一帮老油条老政客和稀泥的恶果。面对法西斯的步步扩张,他们到处当老好人,搞绥靖政策,维持欧洲表面的“均势”,当年英国首相张伯伦和希特勒签完《慕尼黑协定》之后,还对着本国民众高呼:“我带来了一个时代的和平!”。

助纣为虐好听的说法(就是在助纣为虐)(6)

结果德军闪电战发动,法兰西亡国,英法联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灰头土脸,敦刻尔克大逃亡,连伦敦都要吃炸弹。

和稀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是在为虎作伥,压迫弱者和受害者,在更深层次上激化矛盾,培养出更大更可怕的怪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