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天排几次便算正常(一天中排几次便最好)

一位饱受便秘困扰的老阿姨,医生建议她改变一下如厕方式,试一试“中国式蹲坑”,就这样治好了阿姨的便秘。于是,“中国式蹲坑”一下席卷全美。无独有偶,科学家也加入了研究,发现蹲便姿势时肛肠角最大,最符合排便规律。话不多说,蹲坑才是王道!

人一天排几次便算正常(一天中排几次便最好)(1)

没有蹲坑怎么办?可以在脚踩的地方加一个小凳子。如下:

排便,本是一种正常的生理活动。我们吃的食物经过胃和小肠消化、吸收后,其残滓成为粪便,贮存于结肠(大肠)内,通过正常的结肠运动与排便反射,将粪便排出体外。正常排便有助于调节人体的消化系统,清理肠胃的有害物质,避免消化系统的损伤。

正常人每天排便1~2次,少数人每2天排便1次,大多数人为每天排便1次,且顺畅规律、状如香蕉。

当便便不能顺畅且规律地排出体外时,于是便形成了——“便秘”。

“便秘”一词源于拉丁文,意思是“拥挤到一起”“紧紧地包裹”,这些“拥挤到一起”的便便“紧紧地包裹”甚至“填满”你的身体——这感觉?那是非常难受且闹心的!

便秘在人群中的患病率高达27%,但只有一小部分便秘者会就诊。便秘可以影响各年龄段的人。女性多于男性,老年多于青、壮年。因便秘发病率高、病因复杂,患者常有许多苦恼,便秘严重时会影响生活质量。

自查一下,便秘的症状你中了几个?

1.等得心急!

便意少,不想排便,或者是有便意却排不出。排便次数明显减少。

2.咬牙切齿!

排便是个“力气活”,从蹲下的那一刻起,就知道这将是一场硬战,大便干结、变硬,排便时感觉费劲、不顺畅。

3.意犹未尽

排便总有一种没排干净的感觉。

4.“堵”在心理

部分患者还伴有失眠、烦躁、多梦、抑郁、焦虑等精神心理障碍。

那是不是意味着有以上表现就一定是便秘了呢?当然不是啦!

医生提醒:便秘不能轻易下定论!

1.每天1次也可能是便秘

有些人虽然每天都排便,但却有排便费力,粪便呈团块或硬结,有排便不尽感,排便时肛门有阻塞感,甚至排便需用手法协助,排便后仍有残便感或伴有腹胀,这是患了便秘。因此,即使每天都有排便,也不能排除便秘。

2.每周2次未必是便秘

对于便秘的诊断,目前国际上多采用罗马标准,根据这个标准,每周排便次数2~11次均属于正常。如果单纯是排便间隔时间延长,大便排出还算畅通,这就不属于便秘。尤其是一些老年人,由于生理变化,饮食量逐渐减少,胃肠蠕动功能也逐渐减缓,因此而导改的排便次数减少属于生理现象。如果除了大便间隔时间长外,还伴有大便干燥或排便困难,或排便有不尽感、下坠感等,那就真的是患便秘了。

3.短暂性排便不畅并非便秘

不少人一旦发现排便不规律就以为自己患上了便秘,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对于正常人来说,食物进入胃肠,经过消化、吸收最终将食物残渣变成粪便排出体外需要24~48小时,两次间隔一般是1~2天。每个人的情况各不相同,排便习惯可明显不同,有人每天或2~3天大便一次,也有人一天2~3次,虽然大便间隔时间不同,但是只要大便不稀、不干燥硬结、排便时不费力,都属于正常状态。

只有在不使用泻剂的情况下,每周内自发性排空粪便不超过2次或长期无便意。并伴有大便量少、质硬、排出困难;或伴有长时间用力排便、直肠胀感、排便不尽感,甚至需用手法帮助排便时,才能称之为便秘。如超过6个月即为慢性便秘。

长期便秘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由于便秘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症状,症状轻重不一,大部分人常常不去理会,认为便秘不是病,不用治疗,但实际上便秘的危害很大。便秘看起来是小事儿,但是日积月累,就会变成大事儿。

1.发生痔疮和大肠息肉

便秘时排便用力摒力,直肠内压增高,阻断静脉回流,使正常肛垫充血性肥大并反复向远侧移位,其中的纤维间隔逐渐松弛,直至断裂并伴有静脉丛淤血、扩张、融合,甚至夹杂细小的动、静脉瘘,最后形成痔疮。长期便秘,大便中的粗渣及有害物质长期刺激肠黏膜上皮增生形成息肉。

2.形成腹疝

便秘时,因排便用力过大,腹内压突然增高,腹内脏器如小肠等经腹壁薄弱处向身体表面突出,可形成腹疝。

3.有损美容

长期便秘,有害物质再吸收入血,导致皮肤粗糙,无光泽,形成痤疮、色素沉着、颜面色斑等。

4.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发作

便秘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的高龄患者,排便时用力过大,会使血压升高,机体耗氧量增加,很容易诱发急性脑血管疾病、心绞痛、心肌梗死,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哪些“恶习”会造成便秘?

1.错误的饮食习惯

首先是吃得不合理。油炸、膨化食品,以及各种肉食、油腻、甜食等口感较重食品,或者食物过精、过细都会引起便秘。

其次是该吃的不吃。食物总量过少,不足以刺激肠道蠕动,或食物中蔬菜、水果这些含膳食纤维高的食物比例过低或缺乏。都会造成便秘。

2.忍便

便意的出现意味着粪便已经下行到达直肠,并且积蓄了一定的量,刺激位于肛门上端的排便感受器“申请”排出。这个时候如果我们总是采取拒绝的态度,日久就会降低感受器的阈值,直至麻痹。便意一旦消失,整个排便反射的导火索无法被点燃,就会导致不排便或排便困难。所以就排便来说,长期“忍便”绝对是第一大“恶习”。

有些人虽然不憋便,但喜欢蹲在马桶上玩手机或者处理工作,这也是不好的习惯。做事要专注,效率才会高,排便也一样,否则不仅没便意,整个排便反射也发动不起来。

3.缺乏运动

肠道的蠕动不仅需要粪便的刺激,也需要外力来刺激。

4.穿塑身衣或束腰腰带

这种瘦身衣会抑制副交感神经,使大肠内分泌的消化液减少,抑制肠蠕动。

5.长期熬夜

作息无规律,长期熬夜,使生物钟规律被破坏,植物神经系统调节功能紊乱,诱发便秘。

如何改善便秘情况呢?

治疗首先要从生活方式上进行改变,适当调整饮食,增加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多喝凉白开、蜂蜜水等,能够有效的治疗和预防便秘的发生。同时生活中也要加强锻炼,参加适当的体力劳动,增加腹肌、膈肌、提肛肌的肌力,除此之外每天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也是十分重要的。

如果改变生活习惯,症状仍不缓解,可以进行药物治疗以解决便秘。在日常生活中建议大家不要轻易忽视便意,一旦有便意应及时排便,不可“忍便”。生活和排便要规律,建立排便条件反射,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大家学会了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