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界的微生物(地球生物全系列)

 真菌界—新美鞭菌门

真核生物域

真菌界

新美鞭菌门

真菌界的微生物(地球生物全系列)(1)

新美鞭菌门是厌氧性真菌的一门,发现于食草动物的消化道中。它只包括一纲、一目、一科,目前已知6属。

1.发现

新美鞭菌门的真菌为Orpin于1975年首次根据绵羊的瘤胃中发现的运动细胞所描述。尽管这些细胞最初被认为是鞭毛虫,现在已经证明它们是与核心壶菌有亲缘关系的真菌。在此之前,人们只知道瘤胃的微生物群落由细菌和原虫组成。自发现之后,已经从50多种食草动物——包括反刍动物、非反刍哺乳动物和食草爬行动物——的消化道中分离出这类真菌。

2.命名

新美鞭菌门的学名基于新美鞭菌属(Neocallimastix)的学名,后者由古希腊语词根neo-(新)、calli-(美丽)和mastix(鞭)构成。其中,“鞭”指这类真菌具有多数鞭毛。按照分类学界传统,拉丁化的mastix一词在后接后缀时,要转化为mastig-的复合形式。但是,在新丽鞭菌科的学名(Neocallimastigaceae)首次发表时,被其作者不正确地拼成了“Neocallimasticaceae”,并进而导致了其他拼写错误(如“Neocallimasticales”等)。这是由于其作者错误地按照其他以-ix结尾的单词(如柳属Salix的复合形式是Salic-,因此杨柳科是Salicaceae)构造了mastix的复合形式。根据《国际藻类、菌物和植物命名法规》(ICN)规则60,这个拼写错误属于可以纠正的类型。纠正后的拼写已为《菌物索引》(IndexFungorum)所采用。然而,这两种拼写现在在文献中或网络上仍然并存,应予注意。

3.繁殖和生长

新美鞭菌门真菌通过游动孢子在反刍动物的胃中繁殖。游动孢子具有基体,但缺乏多数壶菌所具有的无鞭毛中心体。已知新美鞭菌门真菌还能利用基因水平转移制造木聚糖酶(其基因来自细菌)及各种葡聚糖酶。其细胞的核被膜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亦为其特征。

4.代谢

新美鞭菌门真菌缺乏线粒体。它们通过氢化酶体把NADH氧化为NAD ,释放H2作为产物。

5.降解多糖的能力

新美鞭菌门真菌在其宿主对纤维的消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们在主要摄入高含量纤维食物的动物的消化道中大量存在。由这些厌氧真菌制造的多糖降解酶可以水解许多不易降解的植物聚合物,因此可以将非木质化的植物细胞壁全部降解。这些多糖降解酶形成多蛋白质复合体,类似于细菌的纤维小体。

真菌界的微生物(地球生物全系列)(2)

6.游动孢子

游动孢子是囊内的原生质体分割而成的孢子。

鞭毛菌的菌丝可直接形成或发育成各种形状的游动孢子囊,游动孢子囊内的原生质体分割成许多小块,小块逐渐变圆,围以薄膜而形成游动孢子。游动孢子肾形、梨形或球形,具一或二根鞭毛,在水中游动一段时间后,鞭毛收缩,产生细胞壁进行休眠,然后萌发形成新个体。可见于一些藻类及菌类。

7.游动孢子囊

游动孢子囊又称“有丝分裂孢子囊 (mitosporangium)”,产生游动孢子的孢子囊。

游动孢子囊(swarm sporangium) 鞭毛菌的菌丝可直接形成或发育成各种形状的游动孢子囊,游动孢子囊内的原生质体分割成许多小块,小块逐渐变圆,围以薄膜而形成游动孢子。游动孢子肾形、梨形或球形,具一或二根鞭毛,在水中游动一段时间后,鞭毛收缩,产生细胞壁进行休眠,然后萌发形成新个体。可见于一些藻类及菌类。

通过田间自然发病调查,结合盆栽接种试验研究了不同葡萄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结果表明,赤霞珠、品丽珠、黑彼诺、白羽、雷司令5个品种高抗霜霉痛。反应型为2级,田间病情指数为18.5~22.8;玫瑰香、红提、乍娜、马特4个品种中抗,反应型为3级,田间病情指数为29.9~33.4;龙眼为感痛品种,反应型为4,病情指数为41.1,利用纤维素膜技术对不同抗病类型的葡萄叶片分泌物质对游动孢子囊萌发的抑制作用研究表明,葡萄叶片溢泌物质对孢子囊萌发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的抑制作用无显著差异。

真菌界的微生物(地球生物全系列)(3)

8.分类

新美鞭菌纲(Neocallimastigomycetes)

新美鞭菌目(Neocallimastigales)

新美鞭菌科(Neocallimastigaceae)

(1)厌氧鞭菌属

厌氧鞭菌属是新美鞭菌门新美鞭菌科真菌的一属。其学名来自古希腊语词根anaero-(厌氧)和mykēs(真菌),指该属和新美鞭菌门其他各属真菌一样,为生活在食草动物消化道内的厌氧性真菌。

(2)盲肠鞭菌属

盲肠鞭菌属是新美鞭菌门新美鞭菌科真菌的一属。其学名来自拉丁语caecum(盲肠)和古希腊语mykēs(真菌),指其最初在食草动物的盲肠中发现。相较于其他属的新美编菌科真菌,此属的特色是具有单鞭毛的动孢子(zoospore)与球状假根(rhizoid)的菌体。

(3)枝梗鞭菌属

枝梗鞭菌属是新美鞭菌门新美鞭菌科真菌的一属,为到目前为止发现最晚的一属,仅包含1种Cyllamyces aberensis。其学名来自威尔士语cylla(内脏)和古希腊语mykēs(真菌),指本属最早发现于英国威尔士,和新美鞭菌门其他属真菌一样为生活在食草动物消化道内的真菌。其特征是孢囊梗具分枝,故中文名为“枝梗鞭菌属”。本属后来在印度也有报道。

(4)新美鞭菌属

新美鞭菌属是新美鞭菌门新美鞭菌科真菌的一属。其学名来自古希腊语词根neo-(新)、calli-(美丽)和mastix(鞭)。“新美鞭菌属”系台湾生物多样性资讯入口网所采用的中文名。

(5)根囊鞭菌属

根囊鞭菌属是新美鞭菌门新美鞭菌科真菌的一属。其学名中的-myces来自古希腊语词根mykēs(真菌),Orpino-系为纪念美国微生物学者C.G. Orpin,他是新美鞭菌门真菌的最早发现者。本属的特点是在根状菌丝体上产生孢子囊,故中文名为“根囊鞭菌属”。

(6)梨囊鞭菌属

梨囊鞭菌属是新美鞭菌门新美鞭菌科真菌的一属。其学名来自古希腊语词根pyro-(梨)和mykēs(真菌),指其孢子囊为梨形。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世界民族与文明历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