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初三中考四轮复习(中考复习限时训练四)

一、积累与运用 (时间:15分钟 分值:每小题2分,共16分)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准初三中考四轮复习(中考复习限时训练四)(1)

( )                          

A. 啄食(zhuó) 迂腐(yū) 劳其筋骨(jīn)

B. 崩殂(cú) 涕零(tì) 彼竭我盈(jié)

C. 黄晕(yūn) 踌躇(zhù) 薄暮冥冥(bó)

D. 竹柏(bǎi) 确凿(záo) 俯身倾耳(qīng)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谤叽   境况   无关紧要    

B. 疲倦   博学   不可救药

C. 轻捷   慈善   小恩小慧

D. 扶辩   绿萍   忙忙碌碌

3. 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 2018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与之相关的文学歌曲创作征集活动正在热火朝天地开展着。

B. 台风“山竹”肆虐后的南宁,一片狼藉,走在大街上,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

C.“刚才的一番言论只是抛砖引玉,希望大家接下来的发言能够更加精彩。”张教授微笑着说。

D. 那所知名学校严谨的校风,相敬如宾的和谐氛围,积极进取的拼搏精神,受到家长们的广泛好评。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广西旅游部门把新媒体抖音引入旅游营销,率先在全国打造旅游抖音矩阵,取得了明显。

B. 代表广西文化的“辉煌六十载 桂港一家亲”广西书画作品展在香港实行。

C. 信用体系的持续完善,有助于更好地解决老百姓“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问题。

D. 小明提出了开展影评的建议,小刚提出了开展演讲活动的建议,我同意他的建议。

5. 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

A. 市里最大的中医药店门口悬挂着这样一副对联:“但愿世间人无病,宁可架上药生尘。”

B. 开学典礼上校长热情致辞:“若为成绩故,万事皆可抛,衷心期望同学们能潜心学习。”

C.“考试前多次强调不能带手机,你怎么屡教不改呢?”班主任批评带手机进考场的小孙。

D. 朋友提醒我:“记得明日的约定哦!”我回应道:“我又没有健忘症,不用一再强调。”

6. 下列填入横线处的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

落花,不禁让人想起那淡淡的离愁与深深的思念。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感叹,是“去年花里逢君别,今年花开已一年”的思念,是“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的离愁。__________

①唯有独自低吟“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②落花,它没有盛开的鲜花娇艳夺目。

③花落人散,此时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④但它在飘坠时的柔弱身影,却更加让人怜惜,更能牵动人心底那份珍藏的情谊。

A. ②①③④ B. ②④③① C. ③①②④ D. ③①④②

7.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不亦君子乎”与“花之君子者也”这两句话中的“君子”都指有才德的人。

B. 茅盾,原名沈德鸿,代表作《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

C. 科举制度创自隋朝,明清时期逐渐走向僵化,它是中国古代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

D.“四时之景不同”中的“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农历以二月、三月、四月为春季。

8.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水浒传》中杨志因杀死泼皮牛二,被打入死囚牢,后刺配充军到北京大名府留守司,在押送生辰纲时被吴用等人设计智取,走投无路,之后到二龙山落草。

B. 英国作家斯威夫特笔下的格列佛,在小人国看到一种特殊的游戏:人们在离地高绳上跳舞,皇帝依据表演的好坏,按名次奖给表演者蓝色、红色、绿色丝线。

C. 车迟国中孙悟空一行人与虎力大仙、羊力大仙、鹿力大仙斗法,孙悟空巧施小计赢得胜利,这一情节体现了孙悟空神通广大,机智过人,爱恶作剧的特点。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写作该书时,已经双目失明,全身瘫痪,这部书是他强忍病痛,在病榻上历时三年才写成的。

二、(2018滨州)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题。(22分)

世界还很年轻

刘丽丽

①初中毕业,我考到县城读书,母亲做了一个相当前卫的决定:垦荒种棉花,来年用自家的棉絮给女儿做一床新铺盖。在这个精彩纷呈的世界上,彰显母爱的事每天都会发生,没有什么稀奇,唯一不同的就是我感觉她的这个决定又笨又没有必要。

②那时环绕在村子四周的都是水田,没有现成的棉花地,就算种出了棉花,变成新被褥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再者,种棉花几乎要天天喷药,否则虫子猖獗,到秋后留不下几个棉桃。但是在成堆的困难面前,母亲大手一挥,她很坚决,她的理由也很简单:女儿考到县城就必须配好的被褥,公家发的她信不过。

③开学后我就忙碌自己的学业,母亲也忙,忙秋收,忙着打听种棉花的事。那时候村里没有电话,她又不会骑自行车,种棉花的亲戚离我们村十几里地,她都是一步步走着去的,从没有喊过累。她选中的棉田依傍着沟渠,是一块撂荒地,长满了白茅和芦苇。土地解冻之后,母亲就扛着铁锹去垦荒。茅草根和小芦苇的根,把那块地包裹得又密又厚,像一条错综的毯子。这样的地块,掘起来很费劲。往常一锹下去就能翻上来的土,这里得多费几倍的力气。一个春天下来,母亲的脸变得又黑又瘦,以致我回家看到她的模样,吓了一跳。母亲黑了瘦了,但是那块荒地却变得有边有角,平头正脸。种子已经播到地里,盖了白生生的薄膜,芜杂的世界在春天中呈现出新的秩序。

④学校的功课紧张,她每天如何辛劳我是不知道的。后来听邻居说起,每天下地回来,她就钻进厨房先忙活出一家人的饭食,然后趁着薄暮时分的天光,再钻进棉花趟子里,掐杈子,打花心,捉虫子。干这些活都是零打碎敲的工夫,牺牲的却是她的休息时间。有一回可能是太累了,母亲竟然歪在棉花地旁边的草沟里睡着了。

⑤那段时间我的成绩并不稳定,心情晴朗的时候少,阴天的时候多。功课紧张,偏偏班主任又指定让我参加学校的演讲赛。虽说我的普通话比较标准,但是以我内向的性格,让我在人前侃侃而谈,甚至连比划带拍桌子的演讲,把观众感动到掉眼泪,我实在觉得为难。当我站在棉花地头跟母亲大吐苦水的时候,就是怀着这样一种抗拒的心情,我想打退堂鼓。

⑥那是秋天的清晨,草籽在秋风中陆续成熟,草叶上闪烁着晶莹的光亮。母亲正在棉田里忙碌着,她的腰间系了一块塑料布,防止露水打湿衣服,但是裤脚上却已经变得湿漉漉的。她一边掐去疯长的杈子,一边仔细翻检棉花嫩蕾上的虫子。在一棵棵棉苗前,母亲的急性子和坏脾气都消失了,她变成了一个极其耐心的人,就像面对着十分宠爱的孩子。是啊,从春天到秋天,田里的无数棵棉花,就是这样一遍遍翻检过去,又抚摸过来的,每一棵棉花上都留下了她的指纹和温度。母亲的情意没有白费,棉花们都很争气,叶子深绿,极力展开的枝杈间已经见到累累的棉桃。听完我的诉苦,母亲说:“老师让咱讲是看得起咱,那你就好好地讲。”回头揪下一个被雨水捂烂的桃子,惋惜地叹了一口气,继续说,“一遍讲不好,你就多讲几遍。好东西都是熬出来的。”

⑦最后的这句话突然击中了我的心。看着黑瘦的母亲,我突然一阵心酸,同时一股莫名的力量在心底泛起。为了我的新铺盖,母亲在“熬”;为了演讲赛的好成绩,我也要“熬”。她虽然讲不出深刻的道理给我听,但她倔强地认定,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最终会变成洁白的棉絮,去温暖女儿,让她在白天繁重的课业之后,夜里有一个轻盈幸福的梦。为了这份信念,她不喊苦不叫屈,硬生生将一块荒地变成了棉田。那时候,她既要照顾半身不遂的祖父,又要处理一大摊子家务。在焦头烂额里,信念如同一盏孤灯,在黑暗中亮起。循着这光亮,她看到了丰收在望的棉花,她的女儿也读出了一番人生的隽语。

⑧多年之后回望,我还记得整日里那个劳碌的身影,记得她的不服输和坚持。这些年来,每当我疲倦偷懒,我便习惯性地向着故乡的方向张望一会儿,然后俯下身子继续我的工作。

⑨世界在窗外,未来在远方,亲爱的同学,你准备好出发了吗?希望你的心头也有一盏灯照拂,希望你坚定而努力。正如茨维塔耶娃在诗中写的那样:

⑩世界还很年轻,一切都将发生,为了你能到来。

(选自《中学生阅读》2018年第7期)

1. 文章用“世界还很年轻”做标题,有何用意?(3分)【标题作用】

2.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谈谈你对标题“世界还很年轻”的理解。(2分)【标题含义】

3.第①段结尾说“我感觉她的这个决定又笨又没有必要”。作者认为“这个决定又笨又没有必要”的原因是什么?(4分)【内容理解】

4.结合语境,根据要求赏析下面语句。(6分)

(1)茅草根和小芦苇的根,把那块地包裹得又密又厚,像一条错综的毯子。(从修辞角度)

(2)有一回可能是太累了,母亲竟然歪在棉花地旁边的草沟里睡着了。(品味词语的表达效果)

5.谈谈你对第⑥段画线句“好东西都是熬出来的”的理解。(2分)

6.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母亲形象。(3分)【分析人物形象】

7.(原创)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主旨情感】

三、 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8分)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

……

武松放了手,来松树边寻那打折的棒橛,拿在手里;只怕大虫不死,把棒橛又打了一回。那大虫气都没了,武松再寻思道:“我就地拖得这死大虫下冈子去。”就血泊里双手来提时,那里提得动,原来使尽了气力,手脚都苏软了。

(1)“文似看山不起平”,作者是如何把武松打虎的过程写的波澜起伏的?(联系整个情节)(4分)

(2)武松打死老虎之后为什么拖不动老虎?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参考答案:

中考总复习限时练习答案四

一、积累与运用

1. (2分)C 【解析】C项中“黄晕”的“晕”应读作“yùn”,“踌躇”的“躇”应读作“chú”。

2. (2分)B 【解析】A项中“谤叽”的“叽”应写作“讥”;B项没有错别字;C项中“小恩小慧”的“慧”应写作“惠”;D项中“扶辩”的“扶”应写作“服”。

3. (2分)D 【解析】“相敬如宾”指夫妻互相尊敬像对待宾客一样,使用对象是夫妻,而语境对象是学校氛围,用错对象。

4. (2分)C 【解析】A项缺宾语,应在句末加“的成效”;B项搭配不当,应将“实行”改为“举办”;D项表意不明,可将“他”改为“小明”或“小刚”。

5. (2分)A 【解析】B项校长的话太片面,不得体。C项老师的话太生硬,不得体。D项“我”的话带有不耐烦意味,不得体。

6. (2分)B 【解析】观察选项可知,首句应为②句或③句。②句属于一个总结性的句子,承接上文关于“落花”的描写,更适合做首句,可排除C、D两项。④句中的“但”是表示转折的关联词,句意紧承②句,故选B项。

7. (2分)D 【解析】农历以正月、二月、三月为春季,D项表述有误。

8. (2分)B 【解析】“人们在离地高绳上跳舞”表述有误,这种游戏不是绳上之舞而是一种棍子游戏。

二、现代文阅读

1.(3分)(1)引用诗歌作为标题,新颖且富有诗意,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2)题目充满朝气,启示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只要心中有信念,坚定而努力,—切都将会发生。(2分)

2.(2分)指“我”对人生的美好期盼,(1分)以及对人生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所期盼的都将会到来的坚定信念(1分)。

3.(4分)没有现成的棉花地;种出棉花变成新被褥需要一年时间;种棉花要天天喷药;公家发被褥。(一点1分)

4.(6分)(1)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土地的芜杂(茅草根和芦苇根的多和密),(1分)暗示了母亲垦荒的艰难(费劲),(1分)表现了母亲的辛劳和爱的伟大。(1分) 

(2)“竟然”,居然,出乎意料的意思,(1分)写出了母亲的劳累和“我”听到这一消息时的惊讶、心酸以及对母亲的心疼。(2分)

5.(2分)成功(幸福)是坚持(奋斗、努力)出来的。

6.(3分)示例:(1)爱子心切。如母亲为给“我”做新铺盖垦荒种棉花。(2)吃苦耐劳。如面对垦荒的种种困难,她不喊苦不叫屈。(3)富有耐心。如在棉苗面前,她变成了—个极其耐心的人。(4)朴实而睿智。如鼓励“我”参加演讲比赛。(5)孝顺顾家。如母亲既要照顾半身不遂的祖父,又要处理家务。(至少答出三点,并分析)

7.(2分)表达了作者感谢母亲给予自己的教诲,(1分)抒发了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盼之情。(1分)

三、名著阅读

(1)(4分)先写武松以为没有老虎,老虎却跳出来;再写老虎一扑、一掀、一剪,但都被武松躲过;接着写武松抡棒打老虎,哨棒却打在枯树上折了;最后写武松赤手空拳,先脚后拳,打死老虎。(答出一点得1分)

(2)武松打虎耗尽了力气。(2分)反映(衬托 反衬)(侧面描写)武松打虎过程的激烈程度。(2分。只答出“手法”得1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