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沂蒙老区成就展(临沂革命老区行)

为贯彻落实关于宣传思想战线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重要指示精神,弘扬新闻工作优良传统,更好地践行“四向四做”,省委宣传部、省记协、省“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于10月14日开始,组织省直及济南、青岛等六市主要新闻单位部分青年编辑记者到临沂革命老区采访体验生活,通过为期五天的老区生活,青年新闻工作者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更深入地了解社情民意。

临沂沂蒙老区成就展(临沂革命老区行)(1)

14日,首站来到大青山。大青山位于蒙山以东,是费县、沂南、蒙阴三县交界处的最高峰。抗日战争时期,大青山一带是沂蒙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地区。

革命夫妻在战斗中永别

大青山突围发生于1941年11月,是山东沂蒙抗日根据地军民反击5.3万日军“铁壁合围”大“扫荡”中的一次著名战斗,也是抗日战争时期津浦铁路以东山东敌后战场我方损失最大的一次突围战。

这场突围战中感人至极的,是那些相爱至深的革命夫妻,他们在战火中相知相爱,又在战斗中永别。

陈明和辛锐夫妇就在革命战火中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陈明是福建龙岩人,青年时期参加革命。曾任中共山东分局党校副校长,山东战工会副主任兼秘书长。辛锐是济南人,16岁就在济南举办了美术展览,大众日报创刊后的报头刻板及第一次刊登的木刻像,都是出自她之手。辛锐的父亲辛葭舟为了革命事业,带着辛锐和辛颖两个女儿,毅然放弃了优越舒适的城市生活,来到了沂蒙山,走上了抗日的道路。

1941年11月30日,大青山突围中,陈明双腿被敌人机枪打中,不能行走,为了不拖累他人,他赶走了警卫员,接连打死了三名日寇后,把枪膛里的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

而辛锐在猫头山北的战斗中,右腿被敌人机枪打中,洞穿小腹,左腿膝盖被打掉一半,满身是血的辛锐被抬到火红峪村一个狭窄低矮的小山洞里养伤。在王瑞兰大娘和卫生所同志的精心照料下,辛锐的伤势渐渐好转。12月17日拂晓,日军突然向火红峪一带搜山,卫生所的同志们急忙抬起重伤的辛锐向外突围。可是道路崎岖,行走艰难,刚跑出百余米就被敌人追了上来。辛锐见情势危急,拖下去只会全部牺牲,挣扎着从担架上滚了下来。同志们只得忍痛把她藏在三块巨石之间的隐蔽处,最终敌人还是发现了辛锐,当敌人围上来时,一声巨响,辛锐拉响了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时隔半个月的时间,和她的丈夫陈明一起长眠在了大青山下。

在纪念馆内,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看到,埋葬辛锐的地方,长着一棵茂密的板栗树。据纪念馆讲解员说,医疗所的同志知道辛锐生前爱干净,就把她埋在了这个靠近溪水边的地方。这个地方自然地长出了一棵板栗树,谁也不知道它是怎么长出来的,但大家都说,这树就是辛锐,她舍不得离开这里,舍不得离开这里的乡亲们。

军民患难与共,亲如一家

大青山突围战共有500多名伤病员,其中有200多名伤病员被就地掩护,他们在敌人的反复清剿中安全生存,这是山东抗战史上的奇迹,也是沂蒙军民鱼水情深的最好体现。

大青山突围战结束后不久,山东纵队第二医疗所医护人员忍受着饥饿和疲劳,白天躲进山洞隐蔽,夜晚逐个山洞给伤员换药。当地群众也冒着生命危险,配合医疗所的同志一起救护伤病员,在当地军民的共同努力下,30余名重伤员躲避过日军的日夜搜索,安全转移到了西蒙山。

时任中共山东分局秘书室主任的谷牧同志在战斗中身负重伤,在担架上随机关转移,转移到大青山时,正遇上日军联合围剿,警卫人员把他藏在了麦秸垛里,敌人三次前后搜查,连刺数刀所幸并未被刺到,天黑后谷牧爬出来,两位老人帮其找到部队,部队把他安置在薛庄镇小言店村村民家中救治,直到他痊愈。新中国成立以后,谷牧同志曾多次来沂蒙视察工作,缅怀战友,寻找救命恩人。他86岁时,再次来到大青山,希望能找到救助他的胡大娘,终于如愿。

战争最艰苦的时期,沂蒙人民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同生死、共患难,亲如一家。义无反顾参军参战,舍生忘死抢救伤员,谱写了一曲曲水乳交融的军民鱼水情。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见习记者 田汝晔 通讯员刘涛 高云野)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