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在哪个时期被加封为亚圣公(孟子在明代有过这样的奇闻轶事)

在先秦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花坛里,曾经绽放着一朵朵珍贵的花,“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纵横家、名家”等等构成了中华文化特有的组成部分,正所谓“时势造英雄”,在那个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年代,百家各自有各自的主张和看法这是必然的。但时至今日,儒家跟道家的思想都仍然被世人所认可,并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道家的代表人物主要以“老庄”为主,《道德经》、《庄子》至今仍被人们奉为圭臬。儒家的代表人物自然要从“孔孟”说起,孔子是“圣人”,在个人的追求上,他曾经这样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也是最早关于男人三十而立的说法来源。因为大家都会有模仿的心理,圣人都能在三十成家立业,向圣人看齐也一定不会差太多。

孟子在哪个时期被加封为亚圣公(孟子在明代有过这样的奇闻轶事)(1)

两个道教的神Two taoist gods

不过另一位儒家的代表人物“亚圣”孟子,似乎并不像前辈一样一直风光无限。史书上曾经记载了孟子这样的一则奇闻轶事:在明代开国以后,明太祖朱元璋非常尊崇读书人,对于那些学问做得好的文人更是非常地器重。

这天春风和煦,天朗气清,明太祖朱元璋也深知“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的大道理,于是就起了个大早像往常一样翻阅先秦时期的书籍。

可能是朱元璋从小读的书比较少的缘故,现在身为国君的他试图重拾这些经典,一方面可以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对文武百官起到一个更大的威慑力;另一方面也不至于给后世的子孙留下一个“大老粗”的形象,开国皇帝尚且如此勤勉,后世子孙更应该发愤图强。

孟子在哪个时期被加封为亚圣公(孟子在明代有过这样的奇闻轶事)(2)

明太祖朱元璋

突然,桌椅被掀翻在地的声响,让站在一边打盹的侍从吓了个正着。明太祖朱元璋嘴里歇斯底里地骂着:这xx都是写得什么玩意儿,还被人们当成圣人供奉在庙堂之上,来人啊!立马传朕旨意,把他给我从孔庙里扔出去!

众侍从立马跪地求饶,不知明太祖所为何事,竟然如此大发雷霆,四下惊恐万分。只是在凌乱不堪的地上看到了一本被撕得粉碎的《孟子》,看来孟子要闯大祸了!果不其然,很快把孟子扔出孔庙的消息,迅速以圣旨的形式下放到满朝文武百官那里……

众所周知,儒家思想自从汉代以来被封为正统思想以后,经过后世不断地扩充和发扬,早已名扬四海。熟读儒家经典,参加科举考试,更是自隋唐科举制以来读书人的必经之路。甚至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说法流传于世,被供奉了数千年之久的“亚圣”居然会遭如此劫难,实在让人有点摸不到头脑,连当时的文武百官都不知道究竟所为何事。

孟子在哪个时期被加封为亚圣公(孟子在明代有过这样的奇闻轶事)(3)

朱元璋和马皇后塑像【资料】

当时很多跟随朱元璋出生入死的开国元勋,比如说常遇春、徐达、刘伯温等人纷纷摩拳擦掌想要觐见皇上,询问他到底是什么事,竟惹得龙颜震怒。不料人家明太祖朱元璋在诏书上直接明确了一件事:所有文武百官要是敢拿我驱逐孟子出庙堂的这件事来觐见的话,全部按照违抗圣旨处置,格杀勿论!满朝文武面面惧色,没人敢在朱元璋气头上说话,只好作罢,退下朝堂。

后来从后宫传出的消息,得知原来朱元璋在阅读《孟子》的时候,就是因为看到了两句话以后才大发雷霆的。其中的一句话叫做“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按照字面的意思来说,老百姓才是最高贵的,其次才是天下社稷,国家大事,排在最底下的才是国君。

这对于从小就生活在底层社会的朱元璋来说无疑是很刺耳的话语,想想自己以前做过放牛娃,做过和尚的日子里,哪里会有人将自己看成是最高贵的,连饭都吃不到,别说什么地位的尊卑了,孟子这样说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孟子在哪个时期被加封为亚圣公(孟子在明代有过这样的奇闻轶事)(4)

孟子

相比较孟子提出的“民贵君轻”观点,朱元璋还是喜欢圣人孔子的观点,因为孔子提倡统治者要有绝对的权威,实行“仁政”便可以高枕无忧,这样你好我好大家好!老百姓想要的东西,国家就出钱出力想办法给他们凑齐;老百姓深恶痛绝的东西,统治者就不要强行施加给他们。

这也是所谓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包含的道理。朱元璋出身于平头老百姓,自然对这种治国理政的方式更加倾心,如果真的向孟子那样说的话,恐怕自己刚刚打下的江山早就不保了!

不过,更让朱元璋生气的,恐怕是孟子在书中说的另一句话: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翻译一下就是作为君臣,如果君王对我情同手足的话,我也会把君王当作心腹;君王把我看作犬马,我也会把君王看成良主;可如果君王把臣子当成土里的杂草,那我做臣子的也会把君王当成敌人。

孟子在哪个时期被加封为亚圣公(孟子在明代有过这样的奇闻轶事)(5)

这对于刚刚建立大明王朝的朱元璋来说,这不就是公然鼓吹让大臣们来谋反的言论嘛!唐太宗还能“大义灭亲”开创贞观盛世,宋太祖也能“杯酒释兵权”,到了我白手起家的“大明王朝”,是不是觉得我明太祖朱元璋不识字看不懂,这明明就是鼓动我手底下谋反的言论嘛!

再说了,自己的手下南征北战这么多年,自己也是被大家推选出来的君主,这让大家都看了你孟子的言论,岂不是要天下大乱了!于是,朱元璋就三令五申要把孟子逐出庙堂。

不过,刚下达的命令,还没传出多远,晚上就雷雨大作,电闪雷鸣不断,朱元璋似乎心有所怵。第二天一上朝,司天监的大臣就跑来上报皇帝,说夜观星象不宜对“亚圣”孟子做出惩罚,明太祖也是聪明人,就顺着台阶撤回了自己的圣旨。

一代“亚圣”得以保全宗庙,其作品至今仍被后人奉为经典之作,当中保留的“民本位”思想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具有非常大的借鉴意义。“亚圣”孟子的名号,至今被人们牢记在心中。

孟子在哪个时期被加封为亚圣公(孟子在明代有过这样的奇闻轶事)(6)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朱元璋或者孟子的小故事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精彩的言论,期待你的回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