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诗(诗眼之奇妙)

写诗,怎样做好诗眼? 平时我们看到一些作品总觉得平淡,缺乏味道,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因为缺少点眼之笔。

奇妙诗(诗眼之奇妙)(1)

中国古代的诗话家论诗,是很讲究“眼”的,称为“诗眼”。有“眼”则活,无“眼”则死,因而评家重视,诗家更重视。诗眼有两指:一指句中之眼,一指篇中之眼。 说的是诗句、诗篇中最为传神,最为灵妙,最让鉴赏者赏心悦目、拊髀称奇之处,因而也往往是诗人用力最勤之处。

从词性上看,这些眼之所在,多为动词和形容词,它们如果选择得当,便会提起整句诗的神采,使之空灵飞动,活龙活现起来;相反,如果选择不当,则会大煞风景,流于平庸,败人胃口。因此,历来诗家都十分留意于“做眼”,为了“吟安一个字”,不惜“拈断几茎须”。 我们为什么对好多古人写的整首诗记不住,反而能记住中间的好多句子?实际上那就是带有“诗眼”、大家印象比较欣赏的经典之句。

比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诗题和这首诗的其他诗句,人们可能早巳都忘记了,但里面的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却很难忘记; 再如: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又如:许浑的《咸阳城西楼晚眺》中的“山雨欲来风满楼”; 又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还有鲁迅《自嘲》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等等,莫不如此。

做好诗眼到底起到一些什么作用?从下面的例子可以看出:

(一)可以翻出新意

如:“独恨太平无一事,江南闲杀老尚书”中的“恨”改为“幸”,“恨太平”是对天下太平的不满,“幸太平”是因天下太平而感到幸福,一字之改诗意迥同。

(二)可以增添情趣

如;“白玉堂中曾草诏,水晶宫里近题诗”之“中”改为“深”,“里”改为“冷”,使得原来只是用以指示方位的“白玉堂”,“水晶宫”,转眼间显得雍容华贵,超凡脱俗。

(三)可以靠它增强形象性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用“绿”字而不用“到”“过”“入”“满”等字,是取“绿”字的色彩;秦观的“山抹微云,天连衰草”是取“抹”“连”的动作勾画出的线条轮廓。

(四)可以使诗意更加精确

诗眼是诗词赏析的关键抓住诗眼,捕捉最佳信息,深入挖掘诗词意蕴。

那么如何做好诗眼呢? 如一首咏早梅的诗:“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梅。”若将“数”改为“一”,“一枝”与“早”丝丝入扣。 我的体会主要是在动词和形容词上要多下工夫。

下面找几首古诗来更进一步地了解诗眼(动词、形容词、)在一首诗中所起的作用。

A、我们先看王昌龄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上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大家说说这首诗的诗眼在那呢?看出来了吗? 这里哪个字最关键,其实大家也应该看出来了,在这个“悔”字上。一个“悔”字把这位少妇的“闺怨”浓愁抒发得淋漓尽致,这里炼的就是动词。 再就是训练自己,读诗时要善于找出诗眼所在,下笔时,也会比较注意锻造这个诗眼,让我们的诗有眼,我们的作品也就有了精神。好诗都会有诗眼的,不成功的作品就是散光,无神。

b、再看李商隐的《柳》: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找这里的诗眼,我们自然就看到了“逐”字和“带”字,这两个字使诗活了起来。 “逐”和“带”是这里的诗眼。“逐”有追逐的意思,说柳枝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写出了柳枝的蓬勃生气。 本来是斜阳照着柳枝,秋蝉贴在柳枝上哀鸣,诗人却用两个“带”字反说柳枝“带”着他们,(二个“带”字是重出字,后面我们会讲他的用法)同样是化被动为主动,化客观死景为活景,表现了秋日之柳的不幸。两者形成鲜明的对照,表达了诗人迟暮之感。

c、我们再来看李清照的《醉花阴》,其结尾句: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一个“瘦”字,是全篇的词眼。创造了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的境界,形象地概括了全篇的词意,画龙点睛,使思妇形象与凄凉环境显得十分协调。“人比黄花瘦”实际上已经成为经典用语了,皆因为这个“瘦”字。

d、又如(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句子: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楼”。 这里,“蒸”是蒸腾的意思,形象地描绘了雾气蒸腾,湖面浩淼的特点。“撼”是摇撼的意思,描绘出了波涛汹涌的气势,雄伟壮阔的景象。诗句在写景中,包含了作者歌颂太平盛世,想要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这样的例子在古诗中处处可见,大家在读古诗的时候可以体会到。建议大家有空时还是要多读一些古诗,从中获益。

我们还可以从一些对联中获得如何做“眼”的启示:

1、碧波爱戏池中月==

秀阁欣迷水底天

若把“爱”改成“羞”,“欣”改成“痴”更含蓄和执着。

2、玉洁不因飞雪妒==

石清自有细泉流

因为玉和雪都具备光洁的秉性,清净的细流又是从石隙中流出的,故“妒”、“流”用得好。眼字要尽可能做到用不可代替的字, 如《长城居庸关》联:

辽海吞边月==

长城锁乱山

吞、锁二字就很难用别的字来代替,别的字难以表达居庸关那种气势磅礴巍峨壮观的景象。 如《题徐州白云洞山寺》联:

月高飞磬韵,禅寺远藏青阁外==

云矮碍花溪,洞天深锁乱山间

一藏一锁,增强了该寺的神秘色彩,反之则逊色多了。 也就是说,不论是诗还是联,只要有了“眼”,就成了上品、精品,就有可能流传下去。 为什么乾隆皇帝一生写诗四万余首,却没有一句被人记住呢?原因很简单,都是无眼的盲诗。可见,不是所有写诗的人都能写出有眼之篇或有眼之句的。 当然,也不是所有读诗的人都能够准确、敏锐地一下子抓住一首好诗的诗眼的,这就要看他的鉴赏水平和鉴赏眼光了。 关于“诗眼”的概念,和关于“诗眼”的一些例子就说这些,大家也基本明白了吧?每当构思一首诗时,在谋篇得当的基础上,对每个句子深雕细琢,重点对集中体现诗意的句子提炼刻画,画龙点睛,精益求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