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珠被吸管戳了一下老流泪 眼睛禁区出血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通讯员 林杨青 记者 吴朝香

在浙江省人民医院眼科中心手术室里,一根细如发丝的微型注射针,在医生的操作下精准地穿刺入眼球,到达黄斑区视网膜下方。随着针内药水的缓缓注入,视网膜下原本暗黑色的血凝块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溶解变淡......这是眼科中心副主任陈亦棋为一位黄斑区视网膜下大量出血的患者开展超微创手术的场景。

“禁区”出血,她的视力危在旦夕

患者黄女士(化名)1周前突然出现左眼视物模糊的症状,在当地医院被诊断为“左眼黄斑变性”,随后进行了眼球内药物注射治疗。然而病情并未得到有效控制,治疗3天后左眼完全无法分辨物体。随后经当地医生介绍,黄女士第一时间找到陈亦棋副主任就诊。

眼珠被吸管戳了一下老流泪 眼睛禁区出血(1)

陈亦棋通过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等详细的眼科影像学检查,确诊黄女士患了“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并且继发了大量黄斑下出血以及玻璃体积血。这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黄斑区作为视力最敏锐的部位,常被眼科医生视为手术禁区,这个区域大量出血,如果得不到较好的控制与处理,会导致永久性失明。

治疗刻不容缓,陈亦棋提出微切口玻璃体切割术联合视网膜下注射药物溶解出血的手术方案。手术采用超精微针头,仅有41G。陈亦棋形象地向黄女士解释道,字母G是来衡量针头粗细的单位,数字越大,针头越细,比如挂水时做皮试的针头直径大约是26G(约0.45mm),那么41G的针头真真是细如发丝(直径约0.1mm),穿刺后对网膜组织几乎不造成任何损伤,术后伤口几不可见,密闭性更好,手术并发症也更少。

细如发丝,超精微针头抢救视力

黄女士当下就同意手术,陈亦棋立刻进行严密的术前准备。手术中,在眼科显微镜下,陈亦棋先为黄女士进行局部麻醉,随后用23G穿刺刀在巩膜上打三个直径仅0.5mm的小孔,建立手术通道,通过超高速的玻璃体切割机切除玻璃体,再通过41G超精微注射针向视网膜下注射约0.1ml药物,药物注射后可见视网膜下积血明显散开。最后在玻璃体腔内填充长效气体以顶压视网膜,驱离溶解的视网膜下积血,并缝合切口。

经过近2个小时的努力,陈亦棋成功地为黄女士实施了手术。术后2个月,黄女士的视力已经从术前视野大面积黑暗提高到了0.5,生活自理完全没有问题。目前黄女士仍在进行后续治疗,视力有望进一步提高。

治疗时间窗很重要

陈亦棋介绍,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是一种以视网膜下橘红色结节样病灶和异常扩张的脉络膜内层血管末端息肉样改变为特征的黄斑疾病,是亚洲人患病率较高的黄斑变性类型,病因通常为先天性脉络膜血管发育异常。早期患者因无任何感觉很少发现,当发生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内及/或神经上皮层下渗出、出血导致眼前黑影遮挡、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等症状时患者才会来就诊,因此初诊时大多数患者视力已经较差。

由于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的临床表现与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类似,且都好发于中老年人,临床中两者诊断比较容易混淆。通过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等详细的眼科影像学检查,可对两者进行明确鉴别并诊断,采取合适的治疗方式才能进一步挽救患者视力。

以往,对这种黄斑下出血的治疗方法非常有限,多数眼科医生会建议药物保守治疗。但血液长时间聚于黄斑区域,既存在毒性、机械损伤,又影响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代谢,积血也难以吸收,甚至等积血吸收后黄斑也不可避免萎缩了,患者最终视力一般都很差。

微创玻璃体切除联合41G超精微针视网膜下药物注射术是目前治疗黄斑下出血的有效方法,也是浙江省人民医院眼科中心在开展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基础上实行的超精细、超微创的手术治疗。它需要医生有熟练的微创玻璃体切除技术,通过将药物直接注射到黄斑视网膜下出血区,促进出血吸收,让黄斑中心凹功能尽快恢复,以达到精准治疗、恢复视力的目的。

陈亦棋特别强调治疗时间窗的重要性。他指出,目前一般认为视网膜下药物注射溶血的最佳手术时机是出血后3-14天,太晚的话就会明显影响手术效果。陈亦棋呼吁患者:“随着目前手术技术的进一步提高,黄斑下出血患者是能够得到非常有效的治疗的,大家出现眼前黑影遮挡、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等症状一定要尽快到专业医生处就诊。”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