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生活第一季 伦敦生活第二季
《伦敦生活》(Fleabag)第二季收官,主演兼编剧菲比·沃勒-布里奇没有让观众失望,第二季依然保持着第一部的喜感、日常中的荒谬感,多了更多温情瞬间,但同时,底色依然暗淡。
在第一季中,这个绰号“fleabag”的伦敦单身女子,向我们全面展示了一个绝望的人能自我放弃到什么程度。女主是个美貌、聪慧、有趣的酷女孩,然而摊开她的生活,事业、家庭、感情,全部都是一团糟。但这些“糟”的部分,恰恰是打动观众的地方:揭开了生活表面那层彬彬有礼的伪装,让我们看到下面的一片废墟。废墟存在于每个受过重创的人心中,我们无一不是在废墟上一点点尝试重建自己和生活,哪怕这样的尝试也许像西西弗斯一样徒劳。
主演兼编剧菲比·沃勒-布里奇
《伦敦生活》没有把这片废墟呈现成卖惨以博取观众的同情,它把这片内心的废墟袒露给所有人看,还时不时给自己来点吐槽:你们来看看,我是不是又倒霉又可笑又自作自受?血肉模糊着供人取笑,好像自己这副皮囊和灵魂都没剩下一点儿值得珍惜的东西,这种态度本身就给观者带来了震撼,让人不得不暂时放下对女主三观和行为的批判,与她站在一边,产生共情。好的地方在于,故事没有一味让女主沉浸在这种自怜自毁状态中,她依然在乎一些人,依然希冀着救赎与新生。
第二季中,延续了前作最后一集的那点希望,女主的咖啡馆生意兴隆了起来,和姐姐重新建立了同盟关系,还邂逅了一段爱情。然而在一切走上正轨的表面之下,女主远未真正治愈自己。当心理医生问到她关于朋友的问题时,自杀的好友依然是她绕不过的心结。而本季中,其他人物生活中的问题也暴露得更加清晰,姐姐习惯于伪装一切都很好,连自己流产的事实都要隐瞒,她逃避自己生活的真相,想要在欺骗自己中维持生活的秩序感和安全感。姐夫明知道妻子不爱他,想要挽留却无力改变自己酗酒、无能、懦弱的本性,只能将夫妻间的问题甩锅到女主身上,认为是她给妻子带来了“坏影响”。父亲完全生活在后妈的摆布中,以为自己对一切都满意,但临到结婚,却流露出了迟疑,然而依然没有能力摆脱这段关系的控制。而一个本该纯洁高尚、言行当为世人楷模、终身侍奉主的神父,却满口脏话,有情绪管理问题,还无法抵抗性和感情的诱惑。
女主和父亲
如果把这帮人面对的问题放国产剧里,起码能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讲个五十集,然而在《伦敦生活》中,则是始终从主人公的视角,去见证人们日常中或尴尬、或荒谬的瞬间,这些瞬间将人物背后的生活影影绰绰地暗示出一二,再在某个关键时刻,突如其来地戳破他们生活中试图隐藏的真相。这就像生活本身:生活中遍地是意外,然而意外皆有因果。这种写法对于人物和观众来说,都是一种措手不及,而“措手不及”所带来的戏剧张力则是强大的,在“措手不及”其中,情绪和氛围则具有更丰富的解读空间。
自身一堆问题的神父
神父和女主的感情戏,是本季最大亮点之一。安德鲁·斯科特这副邪性的外表,演起纯情小神父来格外带感,禁欲中夹带着诱惑,温和中杂糅着危险气息,啧啧,这谁受得了啊。再加上他被赋予了金手指一样的技能:女主神游天外,打破第四堵墙跟观众交流时,只有他能发现并听到。“一个真正懂我的人”,就这设定已经足够建立起一个浪漫故事。
当神父与女主终于直面了二人间的互相吸引,当神父在女主父亲的婚礼上激情澎湃地说:“当你想知道什么是对的,需要勇气,软弱的人,不配拥有爱情。”真的会让人以为这一季会有个浪漫的结局。然而,故事没有落入俗套,神父最终选择的还是他的神。
当女主在两季以来首次含泪说出一句“我爱你”时,得到的回答是:“会过去的。”令人心碎,但却真实。爱不长久,爱如捕风,爱是人人赞颂但少有人信奉的神。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如此,相较于爱,生活中优先级比它靠前的可多了去了。对神父来说,是信仰;对父亲来说,是安逸不孤独的生活。对我们来说,也许是工作,也许是梦想,也许是生活方式。在这个崇尚自我的世界,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来把爱排在它们后面。因为爱是脆弱的,是会“过去”的,以它为精神基石而生活的人们,注定备受煎熬。这一点,父亲早就看明白了。
“你比我们任何人都更懂爱,所以你才会觉得爱很痛苦。”
第二季在Alabama Shakes的歌声中结束,“看啊,我给了自己一场艰难的时光,但这感觉是如此美妙,我知道我会安然无恙。”歌声中,女主没有等到深夜回家的巴士,起身离开时,回头定定地看着镜头许久,然后露出微笑,像是在安抚自己,也像在安抚所有人。我们知道她会好起来,即使爱会过去,爱依然让她变得更加坚强、温柔、勇敢,而心中破碎的空洞,也唯有爱可修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