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梦空间观后感悟(重温盗梦空间浅析摆脱)


盗梦空间观后感悟(重温盗梦空间浅析摆脱)(1)


对于“潜意识”和“梦”的深度理解,如果要找出一部影片来形象阐述的话,毫无疑问,由电影大师诺兰主导,在2010年上映的《盗梦空间》以其烧脑的剧情和紧张的节奏做到了这一点。

这部影片的原版片名叫《inception》,放在影片中,是意识植入的意思,而影片讲的就是主人公团队将某个人为制造的意识通过梦境植入到目标人物潜意识中的故事,但从老麦看来,这是一条明线,其实另外还有一条暗线,暂且不表。

原版英文片名《inception》和中译后的《盗梦空间》相比,显然前者更符合影片的主题思想,而后者更显得像一部美国大片的取名格调。

这部影片相信很多观众都看过,在诺兰大师操刀之下,影片画面处理震撼,细节展现到位,情节紧凑,容易理解,一看到底基本没有尿点。

不过,如果仅仅看作一部娱乐性质的美国大片就错了,在重温之后,老麦觉得我们应该挖掘其深层次的现实意义,始终贯彻整部影片的明线就是对于“潜意识”的展现,而暗线则是描述对真实和虚拟世界的混淆,对于混淆造成的“潜意识混乱”,放在当下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

盗梦空间观后感悟(重温盗梦空间浅析摆脱)(2)


潜意识、投影和映射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影片中多次出现的几个名词:潜意识、投影和映射

影片第一次提到“潜意识”是主人公柯布带新手阿瑞瑞德妮第一次进入梦境,提醒瑞德妮她所看到梦境里的行人都是柯布的潜意识,瑞德妮可以通过和潜意识交谈以获取信息。

另外,在“前哨者”亚瑟带领“筑梦者”阿瑞瑞德妮学习设计梦中的建筑时,说道:你在梦里看到的只不过是她的投影。这是第一次出现“投影”这个说法,结合阿瑞瑞德妮之前在梦境中看到柯布的妻子梅尔这个情节,而柯尔说过她在梦境中看到的人都是他的潜意识,那么这个投影其实就是柯尔的潜意识的一个投射,投影就等于潜意识。在后面的情节发展过程中,也多次出现了“投影”这个说法。

而“映射”这个词是盗梦团队进入到费舍的第二层梦境的宾馆大堂里出现的,当时斋藤当头遇到勃朗宁,他以为是“伪装者”伊姆斯,刚要打招呼,被真正的伊姆斯阻挡了,说:那是费舍费舍潜意识里映射出的布朗宁。在影片里,映射和投影是同一个意思,都是潜意识在梦境里的具体呈现

除了几个主要角色,其它出现频率最高的角色就是无处不在的潜意识投影或者说映射,特别是柯布的妻子梅尔,在剧中是举足轻重的暗线人物,关于柯布和梅尔这条隐藏的暗线,我们在下一节探讨。

潜意识这个概念,大家并不陌生,那么,我们的潜意识和梦境有什么关联?我们的梦境中真的会有潜意识的映射吗?先看一下什么是潜意识?

潜意识是心理学术范畴。是指人类心理活动中未被觉察的部分,是人们“已经发生但并未达到意识状态的心理活动过程”。

盗梦空间观后感悟(重温盗梦空间浅析摆脱)(3)


心理学研究大师弗洛伊德将潜意识分为“前意识”和“无意识”两个部分,前意识是“潜伏的但能转化为有意识的”潜意识,无意识是“被压抑的且不能用通常的方法使之变成有意识的”。

弗洛伊德这个潜意识理论形成了一个著名的冰山理论:

人的意识就如漂浮在海上的冰山,看得到的冰山一角是人们能够察觉的意识,而大部分水下的冰山则是看不到的潜意识,那些人们隐藏在深处的渴望、期待和希望的东西,这些东西如果被挖掘出来,那么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将会得到极大的改善。

而在弗洛伊德一本1900年出版的《释梦》中说道:梦是一种病态的心理表现,梦有表面的梦和更深层次的潜在的梦,要达到释梦,就要用表面的东西来发现人的潜意识的种种行为帮助做梦的人。

如此看来,弗洛伊德关于释梦的理论似乎可以成为《盗梦空间》的理论基础,柯布团队不正是给费舍设计了极其烧脑的三层梦境吗?有区别的是他们所做的是植入一个想法到对象的脑海里以达到斋藤的商业目的。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是:梦境确实可以理解为潜意识的一种映射,诺兰导演所作的其实就是对梦境的一个艺术形式的探索,梦境经过电影处理,是一个和现实并不两样的世界,我们在梦里的潜意识会投影到一个具体的场景,而这个场景和真实世界或多或少会有某种联系。

但诺兰想告诉我们的并非如此,影片的另外一条暗线还揭示了一个更残酷的事实,就是我们有可能陷入了“潜意识混乱”的混沌梦境,这和我们所处的现实是相悖的。

盗梦空间观后感悟(重温盗梦空间浅析摆脱)(4)


混沌的梦境

什么是混沌的梦境,就是影片中难以分出真假的梦境世界。

为了区分真假世界,柯布设计了一个随身携带的“图腾”,他用的是妻子梅尔的小陀螺,有细心的观众发现柯布自己用的是戴在手指上的结婚戒指,亚瑟用的是骰子,而阿瑞瑞德妮用的是一枚国际象棋棋子。

为什么要借助这些“图腾”来提醒自己?说明人们容易在梦境中迷失自己,才会需要工具来帮助自己辨别真伪,而在剧中,梅尔已经深陷其中而不可自拔,甚至把陀螺锁进了保险柜中。

关于真假世界的探讨,诺兰借助柯布和梅尔的情感线这条在剧中不那么直白的剧情,形成了一条隐藏在明线(就是植入信息到费舍潜意识中)之下的另外一条剧情暗线,或许这条线才是诺兰在两个多小时的影片中要真正表达的影片主旋律吧。

在柯布的潜意识中,因为对亡妻的深爱,梅尔出现在梦境中的概率非常大,梅尔是以破坏者的角色出现,是出于对柯布爱恨交加的感情,柯布夫妻不愿意醒来,坠入了“潜意识边缘”这个混沌之地,在里面生活了52年,两人在梦境中养育孩子,建造了一个属于他们的城市,最终柯布不愿意生活在一个虚假的世界,在妻子脑海中植入了脱离梦境的信息,双双越轨自杀后回到了现实世界,但妻子入戏太深,把真实世界当成梦境,跳楼自杀以求回到梦境中,结果和柯布天各一方,只能在梦中相遇。

这条感情线在剧中的比重并不大,但左右了整个剧情的发展。当观众在享受明线的刺激时,这条暗线却揭示了一个具备现实意义的真相,我们该如何面对貌似美好的虚拟世界?

盗梦空间观后感悟(重温盗梦空间浅析摆脱)(5)


举个最近网上比较热的现象。

前段时间有新闻说某个女子沉迷于自己用手机美颜后的容颜,认为自己长得就是美颜后的样子,反而认为现实中的容貌是假的,导致对生活对家人产生了负面的影响。近年来直播很火,很多人喜欢看直播,有的人对直播中的美女很着迷,不计后果的打赏,结果见到真人后却不是直播里的美女,由此激发了一些严重的纠纷。

这个现象的本质和《盗梦空间》中梅尔的角色定位没有什么区别,都是混淆了现实和虚拟世界的界限,看来,现实世界的“梅尔”也需要一个陀螺来提醒一下自己身处的世界真伪。

在太宰治的《人间失格》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对我来说,所谓人的生活,是找不到的。第一次看到火车是长大以后的事情了,我在火车站的天桥爬上来又跑下去,全然不知这天桥是为人们跨越铁路线而造的,只是觉得,这火车站的内部,就像外国的游戏场一样,是为了让人们玩得痛苦,才修建成这样的。当后来发现,造这个天桥的目的,只是为了实用,只是为了让旅客们跨越铁道线时,才骤然醒悟,大感扫兴。

偏爱美好的事物,总是人的天性,不仅仅时太宰治书中的孩童,影片中的梅尔如此,现实中很多人也如此,对于那些粉碎了心中美好的或者撕开并不完美外衣的瞬间,人们也会感到反感和失落。

潜意识混乱不仅仅在梦中,在现实中,人们也会认为地制造潜意识,自以为是地混淆视听,被动或自我沉沦,做人如此,做企业也是如此,看不到或者不愿意看到真实的一面,因为不敢面对生活中痛的、不完美的场景,其结果何其悲哀!

盗梦空间观后感悟(重温盗梦空间浅析摆脱)(6)


结束语

心理学家荣格说:“当潜意识被呈现,命运就被改写了。”说的是积极的一面,也是我们倡导的,但我们要避免“潜意识混乱”,归根溯源还是回到潜意识的主人本身,就如柯布在片尾对梅尔说得:我必须要对你放手了。在混乱之后回归秩序和一开始就保持清醒同样是一种面对现实的勇气,让我们和潜意识混乱说声“放手”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