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号近期的资料(蛟龙号有个大任务)

撰文 |董鑫

青岛市即墨区鳌山卫镇东南部柴岛村鳌山头,这个定位你知道是哪儿吗?

不卖关子,这里是国家深海基地。

蛟龙号近期的资料(蛟龙号有个大任务)(1)

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这两天去了一趟,看了看我们大国利器之一“蛟龙”号的家。

“蛟龙”蛰伏

在鳌山卫,面对黄海,有两座原生态小岛,草岛和柴岛。他们像两条臂膀,把一片静谧的小海湾揽入怀中,海湾背后就是国家深海基地,也是“蛟龙”号的“家”。

蛟龙号近期的资料(蛟龙号有个大任务)(2)

从2015年3月起,“蛟龙”都是由此起航,搭乘靠泊在基地码头的科考船出征,执行大洋科考任务。

伸不直腿的“蛟龙”球舱

在车间里,除了真“蛟龙”,还有一个1:1的潜水器模型,模型完全按照“蛟龙”号的本体系统设计,舱内设备和作业机械手都是真实设备。

丁总工说,真的不能拍,但是模型随便拍,还能进去体验。

得到特赦令,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第一个跑进了“蛟龙”的球形舱。

蛟龙号近期的资料(蛟龙号有个大任务)(3)

粗略来说,“蛟龙”号的构造包括9个部分。有水声通讯系统、超短基线定位声呐、包括四个推进器的稳定翼、蓄电池、照明摄像、机械手、采样篮、观测窗还有载人球舱。

政知君进入的就是载人球舱。

蛟龙号近期的资料(蛟龙号有个大任务)(4)

划重点,球形可是最抗压的形状。这个球舱直径2.1米,后面是生命保障系统,前面是操作台,包括潜器的控制杆、机械手的操作柄、对讲机还有一系列政知君看不懂的操作按钮。

蛟龙号近期的资料(蛟龙号有个大任务)(5)

球舱核定载员3人,铺设有坐垫,坐在中间的是潜航员,两侧还可以各坐一个人,一般是一位科学家和一位副驾驶。

“蛟龙”号的下潜作业时间都在10小时左右,说是坐着,但以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不到1米6的小个子,在舱里也伸不直腿,乘坐体验可想而知。

不过,科学家和潜航员可不会无聊,球舱里还有三个观测窗,分别在正前方和左右两方。在海底,“蛟龙”的灯光所及只有7、8米远,对周围地形的判断要靠声呐,但是透过观测窗的玻璃,科学家与海底世界可以有最近1米距离的“亲密接触”。

蛟龙号近期的资料(蛟龙号有个大任务)(6)

除了通过观测窗看,还有机械手可以直接“接触”海底。虽然模型上只有一只机械手,但实际的“蛟龙”号有两只,据说右手比左手要灵活一些。

丁忠军告诉政知君,跟“海燕”那样的无人潜水器相比,“蛟龙”号最大优势就是可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以根据关注热点随时改变航迹。

毕竟,科学家们亲自到海底去观察研究和根据图像研究是不一样的,地质学家可以去野外踏勘,深海领域的科学家也可以通过潜水器到海底去实际勘测。

视频拍摄技术有点渣,大家多包涵,重在体会哈!

首次环球之旅即将启航

自海上试验以来,“蛟龙”号共成功下潜158次,总计历时557天,总航程超过8.6万海里。

今年之内,“蛟龙”都不会有出海任务,明年下半年,升级之后的“蛟龙”才会复出。

它要到西太平洋深渊、马里亚纳海沟、雅浦海沟和麦哲伦海山区,以及西南印度洋热液区执行两个科学应用航次,全方位检测性能。

蛟龙号近期的资料(蛟龙号有个大任务)(7)

到2020年年中之后,“蛟龙”号就要执行首次环球载人深潜航次,预计航行时间一年。

丁忠军说,目前环球载人深潜航次的具体航程待定,从青岛出发之后,或者向东经过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之后返航,或者向南,经过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返航。

两条线路都会经过南海。

“蛟龙”号会在这些世界主要海区执行下潜任务,且沿途停靠“海上丝绸之路”主要国家,还有计划与这些国家深海领域的科学家联合下潜,共同对海底进行勘测研究。

校对 | 李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