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老子天下第一(老子天下第一)

什么叫老子天下第一(老子天下第一)(1)

什么叫老子天下第一(老子天下第一)(2)

“老子天下第一”这话很实用,还带着点个人主义的时代风采。

追根溯源的话,据传是由于李氏王朝以道家为先,儒家为次,佛家为末。

但是天下第一这种事,老子是断然不会同意的,我们都知道老子柔弱胜刚强、不敢为天下先的主张。

那么除了阿Q式地解气高呼以外,老子今天对我们还有什么意义呢?

有,那就是教我们做人。

老子五千言无不建立在人生哲学的基础之上,他所谓的“道”只是迫不得已的哲学假设,他的政治学观点也只是相应的延伸。

1.“道”与“德”

《老子》又称《道德经》,无非反复申诉“道”与“德”的重要性。这和我们今天所说的道德一词没有什么关系。并且,所谓“道德”一点都不“老子”。

“道”在老子思想中有多重含义,既包括世界的本源,又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尽管它看不到摸不着。

老子提到“道”,并非是要人们匍匐膜拜。与此相反,一方面“道”排挤了鬼神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道不远人,“道”落实到个人身上便体现为“德”,穿衣吃饭甚至拉屎拉尿之中都有“道”有“德”。

“故弄玄虚”之余,老子也直白了当地将“道”的秘密点破了。“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亦即循环和辩证的客观规律。

2.以无为用

把握“道”的关键在于王弼提出的“以无为用”四个字。“用”表明了它的至高点是致用的,而“无”在现实层面表现为循环和辩证的规律。

为了把握“道”和“无”,就要达到虚和静的状态,如此这般才能感受到根本的必然性。但是虚静并不是追求出世的死寂,而是“绵绵若存”的充盈感。

从“道”的层面来看,老子关注的其实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根本问题,即语言何以能认识真理?语言有其固有局限性,因此“道可道,非常道”。能够说出来的道理注定会被推翻,更别说那些言之凿凿的所谓“仁”、“义”、“礼”。

从“无”的层面来看,某种程度上近于今天所说的“模糊地带”。例如儒家强调“反身而诚”,又讲究“通权达变”,言外之意只要主观意志上是“诚”的,便可以不拘小节。因此任何一种概念的提出都有被滥用的可能,这才有了民间所谓“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曹丕后来说自古文人相轻,实在是把程度说轻了。如果文人有条件,那么便是相杀而不是相轻。因为他们自认的真理是容不得半点沙子的。

历史上有一桩公案,讲的是孔子由于意见不合而加害少正卯,尽管至今仍无定论,多少可以作为注脚。

因此老子既批判真刀真枪,“强梁者不得其死”,亦反对唇枪舌剑,通过道和辩证法将各种学说釜底抽薪。

3.韬光养晦

老子的“无为无不为”不是卑鄙小人所解释的那般,表面上什么都不做,背地里却无所不为。

他的无为是“不妄为”,即不在欲望的驱使和某种理念的怂恿下,不明就里地去“舍我其谁”。而疲于奔命鞍前马后的状态恰好就是今人的最佳写照。

但是如果只是将老子学说看成养生术,显然也是失之狭隘的。其思想要义在于“韬光养晦”、“以静制动”、“以逸待劳”。

一方面,不要做无谓的浪费和牺牲,要相信辩证法的加持,另一方面,“功成身退”不是退出,而是“功成弗居”,是始终保持含藏内敛的姿态。

4.否定性视角

说到底,“无”的用处就在于提供了一个根本的否定性的视角。由于人们总是在寻找某种确定性,因此老子不得不预设“道”作为立足点,来满足这种奇怪的心理需要。

对确定性的癖好可以以史为鉴,巫术、仁义、宗教、民主、科学,这些异己力量无不先后统治和束缚了个体发展。用老子的话说,叫做“自见者不明”,即过于自以为是。

也是在这个层面上,彻底的解构主义者尼采盛赞《老子》,“像一个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老子的学说无疑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对道、虚、静的过分强调必然导致个人性的抹灭。但是哲学也讲究个对症下药,整体性的重视有利于当下的我们找回自我,从“车拉狗”的状态回归到“狗拉车”。

好 书 推 荐

- 版权信息 -

作者&编辑:何以车为

图片来自网络

长按图中二维码可进行识别关注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直接可以购买本书!

一本也包邮噢!

【原标题:老子天下第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