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丞相王陵与张禹故事(西汉御史大夫张中镇墓兽简介)

01 张中政斗镇墓兽命名难题

张忠政斗镇墓兽器物,其首个难题便是命名。

张忠政斗玺书是为官的凭信,反映主人拥有的身份地位权力。

要想解释张忠玺书“政斗”及钮座“镇墓兽”,必须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器物功能特点中去寻找答案。

为了弄清这件集政斗执政、丹书铁契、宥坐炯诫、篆书诔策彰功表德、镇墓兽殉葬、符画祈福厌胜为一体的器物,本人仔细查看了网上发布的一些研究文字及照片,也寻访过一些大型博物馆。

经分析研究后竟然发现,这就是在史学界多年来只闻其名不见其物的古代丧葬礼器:“政斗”,类似于王莽时期威斗,现代则根据其殉葬功能和兽头钮式通称为镇墓兽。

而其功能之多,进而引发名称不一。

如政斗、玺书、宥座器、镇墓兽等等。实际上,镇墓兽仅仅是考古意义上的学术名字,器物本身“物勒铭名”叫“政斗”,即如西汉末期王莽之“威斗。”

(一)镇墓兽的命名

1、古代器物命名的困境

从考古学的角度看,给青铜器起名字,那是一件非常严谨的,不能多字,也不能少字。

每一个字、每个器物都有专门的含义和用途。

有的多器物糅合,到底该用什么命名?

很难取舍,全部堆砌,显得累赘;舍去其部分,则又留遗憾,也不能反映器物的历史本来面目。

张中镇墓兽,包括政斗威斗、玺书和宥座之器,就是典型特例。

(1)被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的“甗”这种复合器,下面是鬲,上面是甑,中间有一个通水蒸汽的箅子。

出土之后并没有铭文名称,世人也不知道究竟何物,称何名。

后来,专家们在汉代文献记载当中,找到了一段与之类似的文字和其中的这个甗字,又根据其形制和作用,就命名为“甗”。

至于古代老祖宗对它是如何称名的,至今我们也没能找到确切的答案。

(2)2015年在江西南昌发掘的海昏侯墓发所现的 “ 东园温明 ”一 样,而最初大多数学者认为是“孔子屏风”或“青铜立镜 ”。

所谓“温明”,作为古代丧葬礼具的一种,最早见于《汉书·霍光传》。

霍光死后,皇帝和太后“赐金钱、缯絮、绣被百领,衣五十箧,璧珠玑玉衣,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各一具,枞木外臧椁十五具。东园温明,皆如乘舆制度。”

这里把“温明”与“玉衣”、“梓宫”、“便房”、“黄肠题凑”等相提并论,证明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丧葬礼具。

那么,“温明”是什么样的呢?

距霍光和刘贺去世时间最为接近的东汉人服虔的描述是:“形如方漆桶,开一面,漆画之,以镜置其中,以悬尸上,大殓并盖之。” 这些本是题外话。

但对认识张忠政斗镇墓的命名能够起到有益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为此,将我的学习体会、研究和考证简述如下,以求教于各位专家、学者及有识之士。

2、“镇墓兽”学术名称的命名过程

古代中国或楚地所谓“镇墓兽”出土已经很多,学者关于其性质有过很多不同的解读。

由于这种器物大多数没有铭文,因此大家对于其认识也比较模糊,其名称也多有不一。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湖北江陵、湖南长沙、河南信阳等地的楚墓中,陆续发现一些形象狰狞恐怖、奇谲怪诞的怪兽形髹漆木器;

随后又陆续发现有秦汉、魏晋南北朝及唐宋元明时代的陶器、唐三彩等神兽。

对于这些神兽的“身世”,春秋战国时期只有兽面或人形,有的还有纹饰;

而到西汉时期由于其形制借鉴古代威斗、政斗、方斗之方形底座并瑞兽之钮式;又有玺书或印玺文字或铭文;加之现今发现(掘)时间也较短(不足百年),学者研究有限,且分歧较大;

还有生前与逝后、墓外与墓内、原件与复制品等器物之别,功能作用也不完全一样,目前考古学家尚未最终“盖棺论定”,对其名称,有的说是辟邪、有的说是貔貅、有的说是镇墓兽,不一而足。

对于镇墓兽的命名,虽然国际上有所讨论,后来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一个日本学者水野清一给起名叫“山神像”或“镇墓兽”。

中国内地,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才开始引起专家和学者的讨论、争议和研究。

但基本约定俗成一个威猛森严的名字——镇墓兽。

镇墓兽一词并非器物本名,而是现代考古学的命名。

1937年,传湖南长沙楚墓出土的头插鹿角的木雕怪兽被发现,日本学者水野清一撰文介绍,认为此物具有镇妖辟邪的功能,可称作“山神像”或“镇墓兽”。

20世纪五十年代。随着楚墓的不断发掘,出土了大量(目前约300个左右各类型)此类器物,考古发掘报告者采用了水野清一的称谓,统称为“镇墓兽”。

镇墓兽起于春秋战国时期,到五代十国,镇墓兽就基本消失了,被十二生肖所代替。

偶尔在明代大太监魏忠贤碧云寺自备“四不像”镇墓兽临死前制作了一个,但作用并不那么明显,位置也不那么重要了。

一般认为:狭义仅指墓内镇墓兽,广义还包括墓葬神道上的辟邪、以及东汉以降墓内镇墓券、镇墓文等等。

所有这些神兽是古人生前图腾化身,生前阳世叫祥瑞或瑞兽,从政者叫护官符,放置座右炯诫叫宥座之器,随身佩带叫护身符;商业辟邪或门庭神兽叫守门神,护财神,又叫貔貅。

逝后殉葬墓室叫镇墓兽,立于墓外神道叫辟邪。

3、张中镇墓兽命名:器物本名“政斗”

古代楚地所謂“镇墓兽”出土已經很多(约300多件),学者关于其性质有过很多不同的解读。

由于这种器物绝大多数沒有銘文,解读主要是以器物自身形制以及相关考古信息为基础的。

因此,器物铭文就显得尤为重要。

(1)春秋战国“且(祖)埶” 1977年出土于河南南阳淅川和尚岭2号楚墓出土的镶嵌绿松石春秋晚期到战国早期六龙首八字铭文“曾中(仲)(薳)之且(祖)埶”,其器名叫“且(祖)埶”。

即对于末尾“且(祖)埶”二字,北京大学教授李零先生认为:“铭文首部两字“曾中”为主人名字,末尾两字是器物自名,这对镇墓兽的定名很重要。”

賈連敏先生說:“‘且(詛)埶’,镇墓兽自名。‘且’疑读为‘詛’,镇墓兽用以驱邪,或与詛有关。

《說文》:‘埶,種也。’也就是说,“曾中”是“物勒铭主(人)”,“ 且(祖)埶”则是“物勒铭名(器)” 方辉先生认为“ 且 ” 意当为“ 荐 ”,凭籍也,“ 埶 ” 可释为“垫”,“且埶”意即放置在卧席之上的器座或座垫,亦如《荀子.宥座》记载的大儒孔圣人所言的“宥坐之器”。

(2)西汉“政斗”或“宝印” 西汉御史大夫张中镇墓兽器物铭文“物勒铭名(器)”叫“政斗”或“宝印”,因为其底座12字玺书符命瑞应“天命钦册封政斗勤国之宝印”,其器 叫“政斗”或“宝印”。

为何张中政斗镇墓兽“物勒名名”有双名?或三名“镇墓兽”?

但实质上,古代“宝印”二字,作为器名,表层意义好像不错,但其深邃、深层、深奥隐含意义亮并非如此简单。

(3)唐代“宝印” 唐末朱温五牛首铜质方座12字名镇墓兽12字铭文:“天祐钦册摄政王勤国之宝印”,其器名似乎也叫“宝印”。

(4)唐代 “祖明” 《大唐六典》说墓有“四神”,其名为“当野、当圹、祖明、地轴”。

一般来说,这所谓的四神往往置于墓室入口,起保卫作用,其中当野和当圹为武士俑,祖明和地轴为镇墓兽。

更具体的来说呢,祖明一般为狮首镇墓兽,譬如1991年河南巩义市黄治村南岭唐墓所出镇墓兽,其背即有墨书“祖明”二字。

因此,人首镇墓兽即为地轴。

(二)古代器物命名的主要方法

一般来说,发现一件未见过的,经过研究后给它起名定性,这是研究需要,也是根据“铭文”还原历史过程。

从考古学的角度看,给青铜器起名,那是一件非常严谨的事,不能多字, 也不能少字。

每一个字都有专门的含义和用途。

1、物勒铭主(人)

中国的青铜器,有的直接无名,有的则自名,有的则张冠李戴。

它既可以以姓名、字号、别号入器,也可以以官名、职位、功能、室斋馆名称入器。直接自名的就叫“物勒铭名”。

如“名从主人”或“名从器铭”。文物专家给青铜器命名通常都是根据器物内部的铭文,用器物的主人或者作器者的名字来命名,如“司母戊大方鼎”。

“司母”是器物功能或者说作器者的用意,“戊”是被祭祀者,即作器者爰商祖甲的母亲之名,“鼎”是器名。

2、物勒铭名(器)

物勒铭名者如北京地区出土的“克盉”和“克罍”,其中“克”就是器物主人,即物勒铭主;“盉”、“罍”就是器物名称,即物勒铭名。

3、后人取名

没名者,或后人不知道古人对它的称谓,后人就给它起个名。现实生活和考古活动中,也有这方面先例。

(1)商周时代的簋,就是宋代人给命名的,而宋代之前是没有名称的。

(2)河南安阳“妇好”墓出土的“偶方彝”,开初莫名其器,后来郭沫若先生根据其形状相似于两个方彝,就暂定名为偶方彝。

02 西汉御史大夫张忠(中)政斗玺书诔策镇墓兽简介

(一)张中镇墓兽铭文内容提纲与摘要

一般地,古代铜器铭文字少意广,翻译起来较为困难,歧义更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汉成帝符策玺书诔赐御史大夫张中(忠)青铜九狮首政斗宥坐镇墓兽,是为官的凭信,反映主人拥有的身份地位权力。

针对器物铭文文字研究和形制特点判断,初步认为:张忠政斗镇墓兽的命名,至少和以下三个器物、功能或名称密切相关:生前王侯将相执政威权政斗威斗,用于调集军发民,除暴安良,治河抢险等紧急或军事任务;彰功表德之丹书铁契及炯诫宥坐之器;逝后殉葬镇墓兽。

1、提纲与摘要。

西汉张中御史大夫92字铭文青铜镇墓兽,世之罕见,是多功能性器物。集礼器,明器,实用器,冥器于一体。只是他文内容提纲与摘要的有点别具一格,形式新颖。

树洞

天门开

物欲横流

您喜欢文史吗

读过《红楼梦》吗

隐名隐事隐情隐朝隐喻

您知道丹书铁契护官符吗?

忠孝勤国护主正史之微言隐义

您想见识孔子鲁国宗庙宥坐之器吗

今古文经学争端春秋笔法注疏训诂释义

您见过古代皇帝钦赐公卿之玺书制书诏书吗

西汉刘歆所撰志友左右连珠铭今文经学再现典范

物勒铭主铭名淮夷后裔张良八世孙年少有为得年早逝

天圆地方四方底座92字铭殉葬青铜九头狮饕餮神秘纹饰

汉成帝符策玺书诔赐忠良直戆张中消灾祈福镇墓兽天人合一

北斗维斗威斗金斗政斗朝廷斟酌爵禄彰功表德宗庙庠序学馆杓榜

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吉凶,系智者对文明提出的要求和希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诗人对社会发出的嗟叹

“事因有难一时而有待于后世”,这是史家对历史的遗憾与期待

御史大夫张忠临危受命赴东郡督导治河调军发民威权政斗

“天命钦册封政斗勤国之宝印”东平相履新赴任玺书;

“措新君横”巫谶占祥卜吉择官治河后连升三级;

“干杨祛洚,曾似系抱,晓晶 浴炯”著名节;

“郁霜白东华色酒三园叶欢场”彰礼孝;

“黄似翁正”蒙祖荫辇郎黄门伴太子;

“露兰罹秋含箭薄露”忠奸争斗;

“金还头君”五德终始循环转;

菊以席弄 蹴踘席宠弄臣

悯恩追功殉葬镇墓兽

东园秘器世所罕见

范铸凿刻糅合

神秘 流传;

多功能,

明 器

2、礼器:“物勒铭主”为张中,又名忠,是汉成帝第三任御史大夫,汉初三杰张良的第八世孙。

“物勒铭名”为政斗,类似于王莽时的威斗,是张中生前执政时的威权,身份,地位的象征。

3、明器:是汉成帝为表彰张中治河抗洪抢险有功而赏赐的符策玺书礼器。

古代明器,既指生前执政委官授爵分职受封时的威权器物。又指逝后殉葬器物。

(1)生前执政威权器物。

《左传·昭公十五年》云:“诸侯之封也,皆受明器於王室,以镇抚其社稷。”杜预注:“谓明德之分器。”

(2)逝后殉葬器物。《释名.释丧制》:“送死之器曰明器,神明之器,异于人也。”

4、实用器:官员诫省的宥座之器,即张中生前工作生活的官箴座右铭。张中镇墓兽铭文第一句“有年少张中”,其中的“有”通“宥”,赦免,引申为古代的宥坐之臣或宥坐之器。

即古代儒家曾在官员的座位右侧放置一个宥坐之器,用以时刻提醒自己勤政为民。

还有诵史记过进谏之官,也以此器常侍其侧。

这里指汉成帝及中央朝廷赏赐张中政斗时,敕诫张中勤政为国,不可偏私废政,骄傲自满。

所以张忠政斗镇墓兽中腹空空,可以注水,摇晃沙沙作响。

而政斗与宥坐之器到后世则演化为丹书铁券。

所谓宥坐之器,是古代君王大臣放置在自己座位右边以警戒、勉励自己勤政爱国的器物,用于道德教化。

这种器皿注满水就会翻倒,空着就会倾斜,水注得不多不少才端正。它放在座位右边,提醒人不要过分或不及。

屈原《天问》说:“皇天集命,惟何戒之?”

其意就是:上天既然让某个君王接受天命治理天下,为什么又派别人来告诫或取代他?

在古籍《荀子.宥坐》中,孔子曾有提及。

《荀子.宥坐》云:“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

孔子问于守庙者:‘此为何器?’守庙者:‘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子顾谓弟子:‘水焉!’子挹水而注之。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孔子喟然而叹:‘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唐朝杨倞注:“人君可置于坐右以为戒也。”

《汉书.刑法志》云:“《周官》有五听、八议、三刺、三宥、三赦之法。……三宥:一曰弗识,二曰过失,三曰遗忘。”

《左传 • 宣十二年》云:“进思尽忠,退思补过”。

《汉书.贾山传》云:“古者圣王之制,史在前书过失,工诵箴谏,瞽诵诗谏,公卿比谏,士传言谏(过),庶人谤於道,商旅(众)议於市,然后君得闻其过失也。闻其过失而改之,见义而从之,所以永有天下也。”

李奇云:“古有诵诗之工,记过之史,常在君侧也。”

师古云:“箴,戒也。”

“相亲比而谏也,或曰比方事类以谏也。”

5、冥器:最终实质为镇墓兽,福佑张忠阴魂平安,早日升仙。

多成双成对。一在冢内, 一在冢外。

从器物的构成来看,属于执政政斗与玺书合成之物, 加上人死之后所铸刻的诔策镇墓兽,五体合一,而且底座玺书12字,左右诔策铭文计72字,还有钮铭8个天字,对张忠一生的功劳作为,以及家族世系等情况进行了综合总结,尤其是其包浆来看,应该属于传世流转“一在冢外”之物, 陈设家族庙堂、忠烈祠,或庠序学馆,对祖宗先人彰功表德,永志不忘,用于政治教化。

该器铭文具有很高的的历史文化价值,涉及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更非常了得------

(1)张中治河抗洪抢险受到汉成帝的表彰,将公元前28年改元为“河平元年”;

(2)张中劾奏丞相匡衡,是汉语成语“凿壁偷光”的主人;

(3)劾奏东郡太守王尊,是成语“以身试法”,“三期贤佞”的主人;

(4)劾奏征匈功臣陈汤,发出“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5)张中之子张鱼在东汉刘秀昆阳大战中,火烧皇宫城门,帮助斩杀篡汉为新的皇帝王莽。

(6)张忠是汉成帝前后期由“勤政”转向“庸政、恋色、无能”皇帝的见证之臣和分水岭。

张忠政斗是古代食物量斗向“斟酌爵禄”功能转变,并由维斗向威斗、由金斗向政斗过渡的分水岭。

张忠镇墓兽是春秋战国时期纯粹兽形镇墓兽向东汉附着铭文的镇墓券、镇墓契、镇墓石、镇墓兽过渡的分水岭。

(二)基本形制

镇墓兽从其整体构造在,由头部、躯体、立座三个部分组成,质地随着历史褫呈现木、金属(铜或嵌绿松石)、泥、石、陶、瓷等几个阶段。

造型有兽面身镇墓兽和人面兽镇墓兽两种。形态分蹲坐状、踞坐状、四肢行走状。

从镇墓兽的头角构造来看,饰一角的,有饰两角的,一角为天禄,两角为辟邪。

现往人面镇墓兽为一角。兽面镇墓兽为两角。

就镇墓兽的面部而言,有的似人面,有的是纯兽面。

但无论以何种形态出现,也不论其表现形式如何,均狰狞可怖。

1、器名(物勒铭名):西汉成帝御史大夫张中玺书政斗镇墓兽诔策符葆,或汉成帝玺书诔赐御史大夫张中青铜九狮首政斗镇墓兽。

2、主人或人主(物勒铭主):张中,又名忠,西汉成帝第3任御史大夫,张良第8世孙

3、时代和国别:西汉成帝时代

4、材质:青铜器。

古代礼器及祭祀器材质用铜,主要是取法于铜的物理坚硬性质和同音取法意象。

《汉书.律历志》:“ 铜为物之至精,不为燥湿寒暑变其节,不为风雨暴露改其形,介然有常,有似於士君子之行,是以用铜也。”

师古曰:“取铜之名,以合於同也。”即寓意君臣上下同心合符。

张晏云“铜取同心也。”即君臣同心。

5、规格:略(敬请谅解,为防仿冒,藏家不允)

6、形状及钮式

钮式为九狮首,上头一大周围八小九个狮头,八个小狮头围坐八面,环监八方,镇慑八方妖魔鬼怪。

它们曲腿蹲坐、身躯肥壮、大头弭耳、毛发卷曲,怒发冲冠、咄咄逼人、张口露齿,睚眦獠牙、阔嘴昂鼻,锯牙钩爪,怒目圆睁,面目狰狞、奇谲怪诞、威猛凶悍;大狮头 立钮首,雄视天下。

7、性质:玺书、政斗(生前);诔策、镇墓兽(逝后)。

它既是生前威权执政玺书、政斗;逝后诔策、镇墓,以及饕餮符图的象征物,又集礼器(威权执政)、明器(彰功表德丹书铁契)、冥器(镇墓、祭祀)、实用器(宥座之器)于一身,世之罕见。

8、诔策铭文

底面为成帝玺书天命符命玺书:“天命钦册封政斗勤国之宝印”;左侧边款篆书铭文《东平相颂》:有年少张中,今人主。

黄似翁正,金还头君,郁霜白东,菊似席弄,华色酒三,园叶欢场,满孤朝年。

右侧边款篆书铭文《御史大夫赞》:措新君横,淮亿君后,干扬祛洚,曾似系捊,不好鱼山,露兰罹秋,含箭薄露,风那线梢,晓晶浴炯。

钮铭:八个篆书“天”字。

9、纹饰:前后边款纹饰为对称性饕餮纹狮形兽面神徽符葆,由两组相向相背对称之图徽组成,且为双层间回阳纹。

每面20个独立的图式符号,两面计40个。

具体包括饕餮纹、鼻梁纹、左右眉眼回纹、七字纹、上字纹、匕字纹、戈矛纹、簇矢纹等,分别代表额、口、耳、鼻、眼等部位,整体构成狮形兽面图,是古代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思想及君臣合礼祭祀图式。

与现今出土的古代饕餮纹觚和铜钺纹饰几近相同。

10、图例

西汉丞相王陵与张禹故事(西汉御史大夫张中镇墓兽简介)(1)

03 张中政斗玺书镇墓兽命名特点

1、器物多名

对于张忠此器,在朝廷赐予其生前执政时,叫政斗、或威斗;

平时置于办公座右之处,可以叫做宥座之器;

与政斗内涵相似者,如汉代崔寔曾作《政论》一篇,主要内容有提倡节俭,禁止奢僭,反对贪污压榨,主张地方官要久任,提高官吏待遇以养廉,以及实行徙民实边来调整人口与耕地的比例等。

当世人对《政论》的评语是“指切时要,言辩而确”。

仲长统说:“凡为人主,宜写一通,置之坐侧。”

于是政论、政斗往往与宥座之器相联系。

至于镇墓兽(逝后彰功表德)与政斗(生前威权执政、丹书铁契)的关系及作用,有专门章节叙述。

而当其逝世后,照原件仿效复制殉葬,铸刻诔策铭文彰功表德,并用以消灾除魔,厌胜众兵,现代通称镇墓兽,至于古人叫作什么,目前不得而知。

至于这些诔铭,有的叫墓志铭,有的叫祭文或诔策等等,先前彰功表德丹书铁契刻于青铜制作玺印形状则叫玺书。

这既是古人“事死如事生”观念的体现,也是古代器物糅合的“重同”与“变异”墨家思想理论的见证物:一件器物有多个名称,在不同的场合,其名称有所不同;

而在不同的场合,则其名称有变异,且功能也有所变化或不相同,也许其间存在一定的传承关系而演化变异也未可知。

2、功能多样

其底座玺书有12字铭文:“天命钦册封政斗勤国之宝印”。

其中“政斗”应该就是该器原始或本来的“物勒铭名”,其功能就是皇帝彰功表德的丹书铁契玺书,本用于生前执政炯诫,就像王莽时的“威斗”一般。

右侧边款铭文“有年少张中”,应该就是“物勒铭主”,即该器物主人铭叫张中。

镇墓兽则后人根据其墓葬功能作用而为其所命名,整体与古墓出土后世命名的镇墓兽相类似。

其功能作用表现形式包括宥坐政斗威器、符策玺书明器、韨玺、诔铭、诏策、钮式、符图、镇墓兽冥器等;其文字内容包括生前执政功绩,逝后诔策祭诏;

其历史价值有委官授任、执政威命、调军发兵(包括治河防洪)、彰功表德丹书铁契、炯诫自省宥座之器、诔文祭祀、殉葬厌胜等。

一在冢内,文物流失。

从器物历史渊源来看,现在流落民间的古物,特别是镇墓兽,面世并不算多,一般大多是出自考古发掘之中,间或也有被盗古墓。

一在冢外,仙道流传。

从器物的构成来看,属于执政政斗与玺书合成之物, 加上人死之后所铸刻的诔策镇墓兽,五体合一,而且底座玺书12字,左右诔策铭文计72字,还有钮铭8个天字,对张忠一生的功劳作为。

以及家族世系等情况进行了综合总结,尤其是其包浆来看,应该属于传世流转“一在冢外”之物,陈设家族庙堂、忠烈祠,或庠序学馆,对祖宗先人彰功表德,永志不忘,用于政治教化。

(1)政斗嘉量、威斗

所谓政斗,类似于王莽威斗,或者说以前叫“金斗”、“政斗”,王莽托古改制时,借用天文“维斗”而改称“威斗”。

它是古代天子、皇帝赐予三公大臣执政辅国所持的权秉(柄)和威权礼器,是王侯将相君主贵族身份、威权、地位的象征。

它借用天文北斗、维斗指时定向作用,运用于日常生活之方斗、量斗等嘉量度量器具,再进一步演化成军事行军、执政礼器之金斗、政斗、威斗、玉斗、玺印之神秘性和威权性,结合政治、政事“斟酌爵禄”功能,生前用以执政统兵,重威显位,执政的威权仪仗明器。

死后用于殉葬祈福的冥器,教化大臣、子孙及天下百姓;是古代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象征。

所谓嘉量,本指我国古代的标准量具,全套量器从大到小依次为:斛,斗,升,合,龠(读音见"计量"),有方形和圆形两种,含有统一度量衡的意义,象征着国家统一和强盛。

而政斗量,则用于“斟酌爵禄”,即彰功表德,勤政和道德模范杓榜。

据《周礼·考工记》载:“栗氏为量,改煎金锡则不耗,不耗然后权之;权之然后准之;准之然后量之;量之以为鬴(lì,音:力)。深尺,内方尺而圜(yuán,音:园)其外,其实一鬴,其臀一寸,其实一豆;其耳三寸,其实一升。重一钧。其声中黄钟之宫。槩(gaì,音:概)而不税。”

其铭曰:“时文思索,允臻其极,嘉量既成,以观四国,永启厥后,兹器维则。”这是最早记载“嘉量”的文献。

后人根据这些记载制成“嘉量”,把它作为象征性器物,陈列于宫殿等场所。西汉末期,王莽篡汉后,改国号为“新”,为了统一全国的度量衡,特别在始建国元年(公元九年),命人依照当时的大学者刘歆的考订,铸造了一件方形量斗,目的是以它作为全国各地称量五谷等容器的标准,因此以青铜铸造,以示传之久远,永垂典范,并且定名为“嘉量”。

(2)玺书

所谓玺书是古代朝廷制作成类似钤盖皇帝玺印文字的特别授权,并由天子、皇帝(含汉初诸侯王)钦赐给二千石以上重要官员的皇帝策书、策诏、符诏。

相当于现在盖章的中央任职文件、通知。

古代叫符命、天命,或册书、册命。

也就是说玺书既是古代天子、皇帝委官授爵、奖励功勋大臣的策诏之书,又是指皇室大臣所用重要文书的制作方法和形制。

即制作成为像金银或青铜玺印形状的诏书。

一般都是一官一印,一爵一玺,不像后来新官旧序都用同一颗印章。

皇帝的“御玺”是皇权的象征.古人称之为“宝玺”、“玺宝”、“御宝”或“国宝”.书就是古代皇帝册书、册命等文书体裁。

(3)宥坐之器

所谓宥坐之器,是古代君王大臣放置在自己座位右边以警戒、勉励自己勤政爱国的器物,用于道德教化。

这种器皿注满水就会翻倒,空着就会倾斜,水注得不多不少才端正。它放在座位右边,提醒人不要过分或不及。

屈原《天问》说:“皇天集命,惟何戒之?”

其意就是:上天既然让某个君王接受天命治理天下,为什么又派别人来告诫或取代他?

在古籍《荀子.宥坐》中,孔子曾有提及。

所以张忠政斗镇墓兽中腹空空,可以注水,摇晃沙沙作响。而政斗与宥坐之器到后世则演化为丹书铁券。

3、形式多种

此器有其特殊功能和意义所在,玺书是形式;政斗是名称和明示威权执政;

诔策符葆是暗喻,赐赏对其生前功劳的总结和肯定,彰功表德是内容;

实质是嘉量陈列物宥坐之器,和符葆殉葬镇墓兽,意谓对生者(冢外),以庠序仪表陈列物行礼乐刑德教化。

对逝者(冢内),以符葆殉葬施厌胜众兵、祈福辟邪。

《汉书.礼乐志》:“刘向因是说上:「宜兴辟雍,设庠序,陈礼乐,隆雅颂之声,盛揖攘之容,以风化天下。如此而不治者,未之有也。或曰,不能具礼。”师古曰:「或曰者,刘向设为难者之言,而後答释也。」

4、明寓和隐喻

这是张中(忠)政斗镇墓兽铭文符钮图腾神徽的主要特点。

因为张忠政斗符策玺书、符葆铭文及诔策符诏,具有符策玺书制书、政治功劳彰功表德,祭祀诔文,官诔诏策等义;

所以,对于其名称,政斗是明示,玺书、宥座之器、镇墓兽是暗示。

同时,对于其铭文的解释或解读、理解,它像《红楼梦》般的多线条;又鲁迅先生的小说《药》一样,也存在明线和暗线、实线和虚线、明寓和隐喻等问题。

主线是逝后殉葬镇墓兽,次线是执政威斗政斗;实线是彰功表德玺书诏书诔策,虚线是炯诫自省之宥座之器;

明线标示汉朝中央朝廷树立(祭诔)张忠礼乐政治教化榜样、暗线隐含刘汉皇族及忠贞大臣与外戚王氏权臣集团专权擅政篡汉刑德政治斗争过程。

04 古代镇墓兽的制作机构

1、东园

所谓东园,官署名。秦汉置。掌管陵墓内器物、葬具的制造与供应,属少府。

秘器,就是棺椁及其陪葬附属物。

东园秘器就是指皇室、显宦死后用的棺椁及其殉葬器物。

因为,镇墓兽殉葬时,往往是按照“人主”重臣先前在朝廷执政威权器物仿制或糅合,由朝廷的专门机构东园制作,仿制品殉葬,而将原来威权器物收回中央销毁。

2、文献依据

《汉书.翟方进传》:“方进即日自杀。上(汉成帝)秘之,遣九卿册赠以丞相高陵侯印绶,赐乘舆秘器,少府供张,柱槛皆衣素。天子亲临吊者数至,礼赐异于它相故事。谥曰恭侯。”

即丞相以赐印,高陵侯以赐绶以陪葬。

《汉书.孔光传》:“上(汉元帝)欲致霸相位,……霸让位,自陈至三,上深知其至诚,乃弗用。以是敬之,赏赐甚厚。及霸薨,上素服临吊者再,至赐东园秘器钱帛,策赠以列侯礼,谥曰烈君。”

又“光年七十,元始五年薨。莽白太后,使九卿策赠以太师、博山侯印绶,赐乘舆秘器、金钱杂帛。少府供张,谏大夫持节与谒者二人使护丧事,博士护行礼。太后亦遣中谒者持节视丧。公卿百官会吊送丧。”

《汉书·佞幸传·董贤》:“及至东园秘器,珠襦玉柙,豫以赐贤,无不备具。”

颜师古注引《汉旧仪》:“东园秘器作棺梓,素木长二丈,崇广四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