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大学历史由来(历史无法绕开的燕京大学)

燕京大学历史由来(历史无法绕开的燕京大学)(1)

燕京大学(Yenching University),是20世纪初由四所美国及英国基督教教会联合在北京开办的大学之一,也是近代中国规模最大、质量最好、环境最优美的大学之一,创办于1919年,司徒雷登任校长,曾与美国哈佛大学合作成立哈佛燕京学社,在国内外名声大震。

在中国高等学校1952年院系调整中,燕京大学被撤消。国民党政府败退台湾后,燕京大学在香港被并入香港中文大学的崇基学院。在中国大陆,其资产由中央人民政府接管后被整并,文科、理科多并入北京大学,工科并入清华大学,法学院、社会学系并入北京政法学院(今中国政法大学)。

燕京大学历史由来(历史无法绕开的燕京大学)(2)

校舍由北京大学接收,现在其建筑仍为燕京大学古迹。 燕大诞生于五四时期,作为那个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代表,一开始便与学生爱国民主运动结下不解之缘。存在的33年间,这所大学在教育方法、课程设置、规章制度诸多方面,对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没有哪所大学能像燕京大学一样,对中国的政治介入如此之深,以至于研究中国近现代政治史都无法绕开燕京大学。

燕京大学历史由来(历史无法绕开的燕京大学)(3)

创立背景

燕京大学是近代中国最著名的教会大学之一,它本来是由华北地区的几所教会大学合并而成的,包括北京汇文大学、通州华北协和大学、北京华北女子协和大学,分别由美国长老会、美以美会、美国女公会、公理会、英国伦敦会等合办,初期名为“北京大学”。

由于是不同的教会合办、不同的学校合并,所以起初管理非常混乱,一直没有满意的校长,直到1919年司徒雷登出任校长,才开始有了转变。司徒雷登是著名的来华传教士之一,后来还成为美国驻华大使。他上任后,立即对学校进行了改革并把学校更名为燕京大学。随后开始建设新校区,向社会各界募捐。经过几年的努力,该大学成为当时中国最美丽和有成就的大学。在教学思想上,该校不强调基督教教育,实行自由教学。从1929年起,正式设立了文学院、理学院、法学院,总共有近20个系。它的毕业生主要活跃在中国的教育界、政界和宗教界。

燕京大学历史由来(历史无法绕开的燕京大学)(4)

历史沿革

建国前, 中国共有13所基督教教会大学,分别是:齐鲁大学、东吴大学、圣约翰大学、之江大学、华西协合大学、华中大学、金陵大学、福建协和大学、华南女子文理学院、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沪江大学、岭南大学等。前身是美英两国教会在北京创办的三所教会学校:

1、汇文大学(Peking University):1889年由美国美以美会创办,初名崇内怀理书院,校长刘海澜博士(Hiram Harrison Lowry)。位于崇文门船板胡同(今汇文中学)。

2、华北协和女子大学(The North China Union College for Women):1864年创办,初名贝满女塾,位于灯市口东口的佟府夹道胡同(后改办贝满女中)。

3、通州协和大学(North China Union College):1867年创办,初名公理会潞河书院。谢卫楼(Davelle Sheffield)任校长。

1916年美国美以美会、公理会、美北长老会,英国伦敦会将三所教会学校合并,初名北京大学,司徒雷登任校长。

燕京大学历史由来(历史无法绕开的燕京大学)(5)

1921年在北京西郊购买前清亲王赐园,聘建筑设计师墨菲进行总体规划,建造了近代中国规模最大、质量最高、环境最优美的一所校园。

1926年正式迁址。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封闭学校。

1942年四川省成都市办起燕京大学临时学校,孔祥熙任校长,梅贻宝任代理校长。1945年学校在北平原址复校开课。 1946年成都临时学校师生发回,开办工学院。1951年学校改为国立。

燕京大学历史由来(历史无法绕开的燕京大学)(6)

拆分

由燕京大学直接拆分而成的大学包括:中国政法大学(燕京大学法学院)、中央财经大学(燕京大学经济系)、中央民族大学(燕京大学历史系)。部分由燕京大学拆分的,如清华大学工学院。

1952年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学校民族学系、社会学系、语文系(民族语文系)、历史系并入中央民族学院(今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并入北京政法学院(今中国政法大学),经济学系并入中央财经学院(今中央财经大学)工科并入清华大学,文、理科并入北京大学,北大迁至原校园“燕园”。

燕京大学历史由来(历史无法绕开的燕京大学)(7)

传承

汇文大学合并后成立的在1952年被分拆,文、理部分科系并入北京大学、工程科系并入清华大学,由于当时“院系调整”规模较大,除院系外人事亦有很大调整,涉及全国几乎所有高等院校,其中一些调整在1952年以前已经开始,所有原教会背景学校于此时停办,院系及人员分拆进入其他大学。

严格意义上说与其他中国教会学校的历史在1952年正式终止。对于它的传承问题,现时存在的主流意见分为三种:

(1)由于它的教会精神和立校精神等本质并无其他大学直接继承,是以认为它并不具有任何承继者。

(2)燕京大学接收了文、理学系的北京大学和接收了工学系的清华大学两校在教员和学员上承担了它的后继责任,亦间接吸纳了燕京大学的学术思想,因此两校均为燕京大学的传承者。

(3)因并校而吸纳了燕京大学大部分人才并同时搬入燕园的北京大学从人员和设施配套(包括图书馆)上均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燕京大学的角色。

燕京大学历史由来(历史无法绕开的燕京大学)(8)

院系设置

燕京大学初成立时设文理科,未分设学系。学制初为本科三年,预科二年。后改为本科四年,预科一年。初设文、自然科学、应用社会科学三学院,后改为三个学院,十八个学系。

文学院有国文学系、英文学系、欧洲文学系、历史学系、哲学系、社会学系、新闻学系、音乐学系。

理学院有化学系、生物学系、物理学系、地质学系、心理学系、军事学系。

法学院有法律学系、政治学系、经济学系。

1934年增设研究院,下设文、理、法三个研究所,以及制革专修科,属化学系;幼稚师范,属教育系。另设宗教学院及附属学校。

抗日战争结束后,在华北工商界支持下,还组织了"工科教育合作委员会",从事发展该校工科教育,1946年设立工学院。

燕京大学历史由来(历史无法绕开的燕京大学)(9)

校训

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Freedom Through Truth For Service)

校歌

雄哉、壮哉燕京大学,轮奂美且崇;

人文荟萃,中外交孚,声誉满寰中。

良师、益友如琢如磨,情志每相同;

踊跃奋进,探求真理,自由生活丰。

燕京、燕京事业浩瀚,规模更恢宏;

人才辈出,服务同群,为国效尽忠。

历任校长

燕京大学历史由来(历史无法绕开的燕京大学)(10)

司徒雷登:1920年-1945年

吴雷川:1929年-1934年为代理校长

陆志韦:1934年-1941年为代理校长

梅贻宝:1942年-1945年为代理校长(长兄梅贻琦任清华大学校长)

燕京大学历史由来(历史无法绕开的燕京大学)(11)

陆志韦:1945年-1949年为代理校长

翁独健:1949年-1952年为代理校长

校友教授

埃德加·斯诺、夏仁德;

教育家林迈可、陆志韦;

社会学家雷洁琼、许仕廉;

人类学家吴文藻;

考古学家容庚;

神学家赵紫宸;

法学家张友渔、江平;

哲学家冯友兰、张东荪、洪谦;

史学家钱穆、顾颉刚、邓之诚、韩儒林;

文物鉴定家王世襄;

地下医务员刘耘诚;

政治学家萧公权;

文学系周作人、郑振铎、冰心、冯沅君、林庚、顾随、陆侃如;

西方语言文学系吴宓、吴兴华

黄华 龚澎 龚普生 陈翰伯 谢家麟

黄昆 侯仁之 吴兴华 孙道临 谢婉莹(冰心)

周南 赵兰坤 黄笃修 周汝昌 韩于西

司徒乔 萧乾 刘耘诚

燕京大学历史由来(历史无法绕开的燕京大学)(12)

合作办学

哈佛燕京学社是美国建立较早的正规的汉学研究机构之一,也是民国时期对中美文化交流贡献最大的学术机构之一。它是由美国著名学府哈佛大学和中国的燕京大学利用美国铝业大王查尔斯·马丁·霍尔(Charles Martin Hall, 1863-1914)的遗产基金,于1928年联合建立,其名字就是取自这两所大学的校名。

燕京大学历史由来(历史无法绕开的燕京大学)(1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