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陇西是讲的后三国吗(风起陇西到底想表达什么)

昨天《风起陇西》播出过半,人物、架构以及一目了然,烛龙身份也正是曝光。

尽管收视欠佳,但对于想要看到主创有所表达的观众来说,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风起陇西是讲的后三国吗(风起陇西到底想表达什么)(1)

本剧由路阳执导,因此《风起陇西》很多地方和路阳导演前作《绣春刀》系列在精神上有相似性。

比如均是以乱世小人物的视角,反思大局下的小人物牺牲,以通俗故事进行人本位关怀,其中的职场斗争甚至比前期单纯的谍战戏更有看头,中后期“谍中谍”的戏份也会升级人物关系的复杂性。

风起陇西是讲的后三国吗(风起陇西到底想表达什么)(2)

谍战场上,白帝和烛龙其实水平相近,毕竟都是能潜伏敌方许久的人物,无论是计谋策划、断案识人、快速反应、人际处理,还是武力等各方面都比较强,对在敌方阵营拉拢关系时的人脉也没有投入感情,都能冷血杀敌,这点很相似。

风起陇西是讲的后三国吗(风起陇西到底想表达什么)(3)

7到12集中双线并行,陈坤饰演的陈恭和白宇饰演的荀诩相约分别执行任务,目的是抓住烛龙,并自证清白。陈恭混入五仙道假意帮大祭司黄预偷图纸,荀诩在司闻曹内部调查烛龙,卷入办公室政治斗争中,但仍然坚持调查真相。

烛龙身份在11-12集曝光,意味着本剧的终极大梗不在烛龙身上,后面还有别的反转,甚至会有新的“烛龙”出现。

风起陇西是讲的后三国吗(风起陇西到底想表达什么)(4)

导演路阳在采访时曾表示剧的重点是关注大背景下的小人物,

剧中陈恭、荀诩都是历史大背景下的小人物,

风起陇西是讲的后三国吗(风起陇西到底想表达什么)(5)

陈恭本是蜀国司闻曹靖安司从事,后潜伏在魏国为蜀国传送密报代号“白帝”。因蜀国和魏国打仗惨遭战败,被蜀国怀疑成内奸,同时魏国同僚也在对其的身份展开调查,可谓腹背受敌。

风起陇西是讲的后三国吗(风起陇西到底想表达什么)(6)

而荀诩也同样是司闻曹靖安司官员,因为负责追查魏国间谍“烛龙”,还“白帝”清白,而卷入了司闻曹内部政治斗争,成为多方势力打压的对象。

风起陇西是讲的后三国吗(风起陇西到底想表达什么)(7)

两人虽为主角但不开金手指,真实可靠。

“陈恭”和“荀诩”是在用不同的方式,追求自己所坚持的理想和道义。也许这种理想与当时那个时代背道而驰,但是他们一直在坚持,这种坚持让我们看到了两人身上共通的光彩。

一方面主角不开金手指,另一方面剧中一直在死人,无论大配角还是小龙套,这点展现的冷酷写实,不给观众准备,说死就死,经常是前一场戏还是较为生活化的交流,或是该人物和主角

还在半带谐趣地互动着,下一场就让他死了。

比如糜冲,谷正,廖会等等,这些人的死常常让人觉得意外。

魏国的小boss糜冲,很早就怀疑陈恭的身份,没想到被陈恭反将一军,死在蜀国的关口,最后那个笑包含得太多了。有释然,有遗憾,有不甘。

风起陇西是讲的后三国吗(风起陇西到底想表达什么)(8)

荀诩的部下廖会也本是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但却是恪尽职守的好下属,因顶替同僚值班而惨被人暗杀,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风起陇西是讲的后三国吗(风起陇西到底想表达什么)(9)

廖会,一个看起来无关紧要的角色,却在此时此刻影响了故事发展的核心人物。

风起陇西是讲的后三国吗(风起陇西到底想表达什么)(10)

12集中秦长老,前一天还和陈恭一块儿宿醉,第二天与陈恭试飞竹鹊,就俯冲砸地一摊血,让人猝不及防,而这正是陈恭的手笔。

这样的处理,让配角更有“人味儿”,也让他们的死亡显得更有重量。

这种方式的表达也是符合主题的,即凡在剧中出现者皆是主创要说的“小人物”,他们就是一个一个在这样的乱世战争中,相较于当权者,他们因为“不足轻重”就轻易死去,甚至自己也愿意承受,但这样就是对的吗?

风起陇西是讲的后三国吗(风起陇西到底想表达什么)(11)

风起陇西是讲的后三国吗(风起陇西到底想表达什么)(12)

再回到第二集中诸葛亮说“这天下,最重要的是人”,这也正是本剧想要表达的核心思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