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罗成是被谁害死的(罗成的历史原型人物)

春秋初期,各个诸侯国之间打仗,有一系列充满贵族精神的典故。比如“不擒二毛”,“不重伤”,“五十步笑一百步”等等。

二毛就是黄毛小儿与白毛老者,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儿童和老人。春秋时期打仗,各个诸侯国,都遵循不派娃娃兵和白发兵上战场的原则。军士如果在战场上意外碰到娃娃兵和老头兵,也不会跟他们动手,而是劝他们回去,谓之曰“不擒二毛”。


春秋时期的军士,在战场上打伤了敌人,比如说刺了敌人一枪,或者是射了敌人一箭。敌人受伤失去战斗力了,就不能补刀,而是要就地救治敌人。就算是不救治敌人,也要让敌人有自我救治的机会。这就是“不重伤”的典故。

历史中罗成是被谁害死的(罗成的历史原型人物)(1)

曹操剧照,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春秋时期两军对垒,敌人后退五十步,就是认输了,就不能继续追杀了。有一些士兵,惊慌失措后退了一百步。后退五十步的士兵,就会笑他们胆小。这就是“五十步笑一百步”的典故。

到了春秋晚期,贵族精神的战争打法,就被残酷的现实打破了。那个时候打仗,各种诡道计谋横行。别说是不擒二毛了,就是屠城和坑杀降卒,也是屡见不鲜。如果说春秋晚期还有一点贵族精神的残留,战国之后的战争,就连残留的贵族精神也没有了。

历史中罗成是被谁害死的(罗成的历史原型人物)(2)

罗士信剧照,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春秋初期打仗,交战双方要约定好交战时间地点,要等对方列好阵势,才能发起攻击。春秋晚期之后,各种打埋伏,半渡而击,水攻火攻,各种兵法计谋,各种打闷棍偷袭,都被人们歌颂,但是有两种行为,依然不能被人们接受,一种行为是杀降,一种行为是屠城。

一旦有人干出大规模杀降,或者是屠城的举动,就被丹书青史挞伐。曹操的军队干出屠城恶行,就遭到了史书的挞伐。罗士信被《新唐书》列入《忠义传》,获得了欧阳修的褒扬。欧阳修虽然把罗士信归类为忠义之士,但是也挞伐了罗士信对千金堡实行无差别屠杀的恶行。

历史中罗成是被谁害死的(罗成的历史原型人物)(3)

罗成剧照,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罗士信的事迹,见载于《新旧两唐书》和《资治通鉴》。隋唐演义里小说里面的罗成,在正史上的原型人物就是罗士信。罗士信武艺绝伦,正史记载罗士信跟秦琼是好朋友,他们在隋朝名将张须陀帐下出道。

罗士信十四岁就一战成名,是正史上少有的少年英雄。罗士信几经波折,先是投奔瓦岗军,后来又投奔王世充,最后投奔了大唐王朝。罗士信投奔大唐之后,得到了秦王李世民的重用。李世民攻打洛阳的时候,罗士信奉命攻打千金堡。

历史中罗成是被谁害死的(罗成的历史原型人物)(4)

秦琼剧照,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千金堡是王世充在洛阳外围的重要防线,唐军一旦攻下千金堡,就敲掉了王世充洛阳外围的防御阵线,就可以直接围困洛阳。罗士信是当世虎将,攻下千金堡对于他来说,实在是易如反掌。

千金堡之战,罗士信大获全胜。对于像罗士信这样的虎将来说,攻下千金堡这样的胜利,本来不应该登上史书。罗士信打千金堡的事情,能登上史书,是因为他对千金堡“屠之无类”。

所谓的“屠之无类”,就是不管军民,不管二毛,不论男女老幼,通通实行屠杀。杀降都是不能被舆论接受的事情,罗士信实行无差别屠杀,就更加无法被舆论接受了。欧阳修在盛赞罗士信忠义的同时,也挞伐了罗士信屠城的恶举。

历史中罗成是被谁害死的(罗成的历史原型人物)(5)

李世民剧照,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李世民出身高贵,自幼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李世民的部队,很少干屠城的事情。罗士信作为李世民的部将,为什么会干出天理难容的屠城恶举呢?

最关键的原因,还是因为罗士信读书少,不怕被史书挞伐。演义里的罗成,是王爷罗艺的儿子。正史上的罗士信,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出身。十几岁就进了军营,给张须陀当了执衣,通俗易懂的说法,就是勤务兵。

历史中罗成是被谁害死的(罗成的历史原型人物)(6)

李渊剧照,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罗士信没有读多少书,没有接受儒家仁政思想的教育。罗士信思想里面,没有儒家贵族思想那根弦。在罗士信的人生观里,就认武力。他的观念里面,我打赢你了,就有了处置你的权利,所以才会干出天理难容的屠城恶举。

李世民和李渊,都是贵族出身,他们自幼学习儒家经典,脑海里有仁心那根弦,所以不会干出屠城恶举。贵族和草根的差距,在李世民和罗士信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本文史料来源:《资治通鉴》《新旧两唐书》《左传》。

本文由王福星原创。码字不易,请尊重原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本人已经和维权公司签约,委托维权公司代理维权。未经授权转载者,维权公司会代表本人维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