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肉类冻干需要多少度(我科学家提出肉品冷却新技术)
科技日报讯(记者王延斌 通讯员郭翠华)通过何种冷却方式能最大程度降低屠宰后肉畜胴体损耗、肉品质和安全性?全球肉品科学领域的科学家一直在致力于解决这个难题。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罗欣教授团队在研究中提出了“宰后迅速将胴体降至-4 ℃”的新型超快速冷却方式和多段式冷却方式,并认为多种冷却方式与现代肉品加工新技术结合将是研究新方向。近日,该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食品科学与食品安全综合评论》(Comprehensive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Food Safety)上。
科学家们之前的研究发现,为尽量减少肉畜屠宰后胴体内有害微生物的产生及对肉品质的影响,从业人员要将屠宰后的胴体(躯干,特指牲畜屠宰后除去头、尾、四肢、内脏等剩下的部分)迅速冷却至少24小时。不同冷却方式对肉品质和食用安全性的影响差异巨大,比如快速冷却可能会对肉的嫩度造成负面影响,延迟冷却和喷淋冷却则可能会降低肉的安全性,而常规冷却过程中胴体损耗带来的经济损失是能耗的17倍。
罗欣团队基于多年的研究数据,并追溯自上世纪70年代一直到现在科学家发明的多种冷却方式的特点,综合分析每一种冷却方式对胴体损耗、肉的食用品质和安全性的影响,探讨快速冷却等冷却方式对肉嫩度、肉色、微生物生长影响机制,研究不同冷却方式下肉畜胴体从“肌肉”到“食用肉”转变的24小时内的生化机制差异,并结合当前最新的肉品加工新技术,如超高压、超声波、智能拉伸等,提出了新型超快速冷却方式和多段式冷却方式应用的新模式。该团队成员认为,多种冷却方式与现代肉品加工新技术的结合将是提高胴体冷却效率、提高肉品质和安全性的新方向。
该论文第一作者为山东农业大学食科学院张一敏副教授,罗欣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食品科学与食品安全综合评论》为食品科学领域top期刊(目前中科院SCI期刊分区为工程技术类一区,食品科学领域排名第一),为季刊,每年全球发表论文数量小于80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