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25章思考人生(4.道德经第四章)

原文:

道德经25章思考人生(4.道德经第四章)(1)

【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zhàn)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1.【冲】虚,空。

2.【盈】圆满。

3.【渊】深邃复杂。

4.【光】泛指长处、优点。

5.【尘】尘埃,比喻污垢、缺陷。与“光”相对。

6.【湛】无形无影。

译文:

规律(即“道”),是空虚无形的,如果遵循着它办事,或许就不会去追求圆满。

规律又是那样的深邃复杂,好似万物的主宰:它挫去万物的锋芒,从而解脱它们之间的纷争;中和万物的光芒使其柔和,从而使万物混同于尘垢。规律是无形无影的,又好像存在着。我不知道是谁创造了它,只知道它出现在三皇五帝(或译为天帝)之前。

道德经25章思考人生(4.道德经第四章)(2)

感悟:

本章开始渐入佳境,读来畅快淋漓,包括我最爱的那句“和其光,同其尘”也出现了。还是从第一句谈起,“冲”就是“虚”“空”的意思,突然明白为什么武侠小说里道长都喜欢叫“冲虚道长”“虚空大师”了,寓意深远。我再一次膜拜在老子老人家的智慧之下,“道冲”,区区两个字,居然解释出了道就象虚空那样,空间无限大,作用时间无限长,虚而不满,用之不尽,看似无,实则真实不虚。(和《心经》不谋而合。妙啊,不愧是众妙之门!)

终于要写我最爱的“和光同尘”了,有的句子你说不清它哪里好,但就是朝思暮想忘不了。一介凡夫真的无法用语言形容它的精妙,但说不清楚也要尝试表达我的拙见,有点接近“韬光养晦”的意思,不露锋芒,与世无争,蕴藏自己的光彩,混同自己于尘世之中。

道德经25章思考人生(4.道德经第四章)(3)

又回到了遵循规律,顺应自然的无为处世态度。老子也很爱这句话,因为在之后的五十六章还会碰到“和光同尘”,待我学到那一章时,再来细品彼时心境的不同吧。

老子一生的行踪也可以用“神出鬼没”来形容,他化成轴心时代一个绝顶哲人的模样匆匆留下五千字真言,然又以饱经风霜、看破红尘的姿态绝迹于尘世之中,仿佛对人类世界失望透顶,不愿再多过问。

道德经小故事:老子骑牛出关

道德经25章思考人生(4.道德经第四章)(4)

约公元前485年,老子(时年86岁)眼看周王朝日渐衰败,便决定离开故土,出函谷关云游四海。不料被把守函谷关的关令尹喜挡住,他平生非常敬佩老子,得知他要出关云游,就对老子说:“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先生,在您抛弃我们之前,能否劳神为我们留下你的思想?)老子听后,就在函谷关住了几天。几天后,交给尹喜一篇五千字左右的著作,据说,这篇著作就是后来传世的《道德经》。然后,老子就骑着大青牛走了。相传归隐修炼于景室山(后更名为“老君山)。


参考资料:

  1. 《道德经》【春秋 李聃】 【乙力 注译】——三秦出版社
  2. 《史记》司马迁
  3. 《风流去》鲍鹏山——中国青年出版社
  4. 百度汉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