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猴出世小古文全文:猴读古文三十一

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柳宗元在柳州刺史任上去世,终年四十七岁第二年,时为袁州刺史的韩愈为老友写了这篇《柳子厚墓志铭》——,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石猴出世小古文全文:猴读古文三十一?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石猴出世小古文全文:猴读古文三十一

石猴出世小古文全文:猴读古文三十一

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柳宗元在柳州刺史任上去世,终年四十七岁。第二年,时为袁州刺史的韩愈为老友写了这篇《柳子厚墓志铭》——

『柳宗元,字子厚。他的七世祖叫柳庆,是北魏侍中,封平齐公。他的堂曾祖叫柳奭,曾为唐朝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一同得罪武后,死在唐高宗时代。他的父亲叫柳镇,因要侍奉母亲,放弃当太常博士,去江南做了一个县令。其后,因为他不能献媚权贵,失去了御史之职。当权者死后,他又被任为侍御史。为人刚直,所交往的都是当世的名人。

子厚年少时,非常聪明,没有学不会的。父亲健在时,虽然他还年轻,但已成才,而且考中了进士,已崭露头角。众人都说柳家有人才啊!其后,他又考取了博学宏词科,被授予集贤殿负责勘校书籍的职务。子厚才华出众,清正廉洁,豪爽大度,他引经据典,谈古论今,对诸子百家融会贯通,意气风发,常常使在座的各位佩服。一时名声大振,人们都羡慕他并想与他交往。王公大人也都争着抢着要把他延揽到自己门下,对他交口称赞,并极力举荐。

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子厚从蓝田县尉提升为监察御史。唐顺宗即位后,子厚被任为礼部员外郎。此后,遇当权者,因故获罪,按例被贬为邵州刺史。还没有到被贬的地方,又被加贬为永州司马。公务清闲,子厚就刻苦学习,博览群书,所写的诗词、文章,或汪洋恣肆,或深沉凝练,内容博大精深,无边无际。与此同时,他还纵情山水之间。

唐宪宗元和年间,子厚按例被召回京师;后来,又与他人一同去地方任刺史,子厚去的地方叫柳州。到了柳州以后,他感叹道:“这里难道不值得从事教化吗?”。于是,他就因循当地的风俗习惯,制定教谕和禁令,当地人都顺从、信赖他。柳州有一个风俗,就是人们相互借贷时要用子女来做抵押,按照约定到时若不能赎回,利息与本金相等的时候,债主就会把被抵押的人没收为奴婢。子厚为债务人想方设法,让他们都能把被抵押的子女赎回。对于那些特别贫穷、没有力量赎回的人,叫他们写下契约,令被抵押的人去债主家做佣人,并计算工钱,当佣人的工钱数足够偿还时,就令债主归还被抵押的人。子厚的这一做法,得到了观察使的认可,并被推广到其他各州实施。这样,一年以后,因免除债务,被抵押的人回归的有近千人。此外,衡山、湘水以南准备考进士的人,都拜子厚为师,他们经子厚言传身教、亲自指点后,所写的诗词、文章,都很有规范,值得一读。

子厚被召回京师继而又被派往地方任刺史那会儿,同被贬谪的人中还有刘禹锡,当时刘应该去播州(属贵州管辖)。听到这个消息,子厚哭着说:“播州不是人居住的地方,而刘禹锡的母亲还健在,我不忍心看到他遇到这样的困境,无法用语言向他的母亲大人说明,况且万万没有母子一同前往播州的道理”。于是,他就向朝廷请求,并写奏章,说愿意以自己所去的柳州与刘禹锡将去的播州交换,即使再次获罪,也死而无憾。这时,恰好有人给皇上说刘禹锡的家庭情况,于是刘禹锡被改派到广东的连州去当了刺史。唉,士穷乃见节义!你瞧现在那些街坊四邻,看起来相互爱慕,喝酒吃肉,互相追逐,强颜欢笑,阿谀奉承,低三下四,甚至握手致意,掏心掏肺,指天为证,痛哭流涕,发誓生生死死不相背弃的人,真的能相信吗?事实上,一旦面临很小的利益,即使就像毛发那样细小,他们也会反眼不认人。人们掉落陷阱,他不但不援手相救,反而挤一把,又丢下一块石头,比比皆是。这些是禽兽不如的人都不忍心干的事,那些人却洋洋自得,自以为是。听了子厚的高风亮节,难道这些人不也应该有些许的惭愧吗?

子厚年轻的时候,勇于助人,不把自己看得贵重,好好珍惜自己,他想着功业可立马可得,所以受别人的牵连被数度贬谪。被贬以后,又没有知心、有力、有权的人挽救和举荐,以故最终死在了穷困的边地。因此,他的才能不能为当世所用,他的品德与学问不能在当时流行。假使子厚在御史台、尚书省时,能自己把持住自己,即使就像是在当司马、刺史时那样,也不会受到贬斥;被贬斥以后,假使有人能竭力举荐他,他也一定会再次得到使用,也不会落到如此窘迫的境地。当然,假使子厚被贬斥的时间不长,也没有穷困到极点,虽然他可能出人头地,但他在文学写作方面,一定不会如此用功,他的著作也不会流传到今天,这是无疑的。这样,虽然可使子厚得其所愿,一时担任将相,但用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来换官场上的得意,哪个有所得,哪个有所失,一定会有能分辨清楚的人。

子厚是在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去世的,享年四十七岁。元和十五年七月十日,归葬在万年(今临潼)他先人的墓旁。子厚有两个儿子:长子叫周六,才四岁;次子叫周七,子厚死了以后才出生。子厚有两个女儿,都年幼。子厚能得以归葬,费用都是由观察使裴行立出的。裴行立有节义,重承诺,与子厚结交,子厚也为他竭心尽力。所以,最后子厚的归葬都依赖行立的力量。把子厚归葬在万年之墓的人,是他的表弟卢遵。卢遵,是河北涿州人,为人谨慎,好学不倦,自子厚被贬斥以后,他就一直随从子厚,并把子厚家当成自己家一样,一直到子厚去世也没有离开。卢遵归葬了子厚,又要经管他的家,真是有始有终的人啊!

铭曰:这里是子厚的墓室,又坚固又安全,有利于他的后世子孙。』

韩愈比柳宗元大五、六岁,二人所处的时代相同。出仕后,二人同在朝廷为官,后来却因不同的原因均遭贬谪,命运相似。政见上、思想上,韩愈与柳宗元虽有不同,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在文学创作上有着很大的共识,也并不影响他们成为一生的好朋友。可惜,柳宗元比韩愈又早去世五、六年。所以,惺惺相惜,韩愈为柳宗元写了这篇墓志铭。一般而言,墓志铭均以官职称谓,而此文却直接以其好友的字子厚命名,足见韩柳二人的友情。

读此文,除了从韩愈笔下能较为详尽地了解到子厚的身世、为人、才情、经历、事迹外,特别令人感动的是其中谈到的两件事:教化民众,穷见节义。

柳宗元被贬柳州后,发现当地有一恶俗,民间借贷时往往以子女作抵押,倘若到期不能偿还,则被抵押的子女就被债主没收为奴。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改变这一局面。除了教化民众外,宗元还想到了一个办法:以劳务抵债。这对于穷困老百姓来说,无疑是一个一举两得、两全其美的好办法。由此,宗元的“新政”得到了各地的效仿。由此,也可以看出,宗元除了会写文章,在地方治理上也很有一套,而且这个办法还颇有点儿“法治”精神。

同时,宗元被贬柳州时,获悉其好友刘禹锡因同样的原因被贬播州,而播州的地理和环境不如柳州,且刘上有老母的情况下,不忍心看老朋友和他的老母亲一同前往播州,竟提出刘被贬的播州与其被贬的柳州交换,这是何等的友情和情分!难道这只能说是同病相怜、惺惺相惜吗?非也,人性使然,人性善良。因此,我们看到,韩愈不能不由衷地感慨——

呜呼,士穷乃见节义,士穷乃见节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