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79章解析(8.14道德经逐句解读)

8.14《道德经》逐句解读: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其安易持,

其未兆易谋。

其脆易泮,

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

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不慎终也。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

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道德经79章解析(8.14道德经逐句解读)(1)

解读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事物在安定时容易维持,在没有出现征兆时容易调整。安;安定,稳定。易持:容易维持、保持。未兆:没有征兆和苗头。易谋:容易计议和调整。

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事物脆弱时容易分解,微小时容易消散开。脆:脆弱。易泮:容易溶化、分解。泮:散,解。微:微弱,微小。易散:容易消散。散:散开。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处理事情要在它没有出现的时候,治理动乱要在她没有发生的时候。

未有:没有出现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两手合抱之粗的树木,是由细小的萌芽长成的。合抱:两手伸开合抱。于:由,从毫末:细小的萌芽;毫毛的梢,指极为细微。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九层的高台,是由一筐筐土筑起来的。台:高台。累土:堆积土,累积土;累同蔂,累土:一筐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行程,是从脚下开始的千里之行:有的版本是:百仞之高。百仞之高,始于足下:往高处走、爬行,要从低处开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干涉的人失败,掌握而人失去。为:干涉。之:音节助词,无意义。执:把持,掌握。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因此圣人不干预,所以不会失败,不控制,所以不会失去。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不慎终也。:一般人行事,往往在接近完成的时候失败。是不重视结束啊。从事:行事。几成:接近完成和成功。几:几乎,将近。慎终:重视最后和结束。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重视结束就像开始那样谨慎,就不会失败。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所以,圣人追求别人所不追求的,不看重难以得到的财货;学习别人不愿意学习的知识,宽宥大多数人的过错。

欲不欲:欲求无欲,不贪求,第一个欲,动词,欲求,向往。第二个欲,名词,欲望。不贵:不珍视。货:财物。学不学:学习懂得不要学什么。复:宽待,宽宥。过:过错,过失。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凭借这些,辅助万物自己成就自己,不敢去干涉。以:凭借。辅:辅助。万物之自然:万物自己成就自己。不敢为:不敢去干涉、控制。

道德经79章解析(8.14道德经逐句解读)(2)

大意

局面安定时容易维持,

事情没露先兆时易于谋划。

脆弱时容易消解,

细微时容易散失。

处理问题当在没发生时,

治理国家当在没发生混乱时。

合抱的大树,生于微小的根芽;

九层的高台,起于一堆堆泥土;

千里的远行,始于脚下第一步。

主观妄为会招致失败,强行作为会遭受损失。

因此圣人无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不勉强作为也不会遭受损失。

人们做事情,往往功败垂成。

所以要善始善终,把最后当成开始时一样慎重,这样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所以圣人追求别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珍贵的财物。

学习别人所不愿学的,补救众人所常犯的过失。

如此无为,以辅助万物的自然生长,而不敢干涉妄为。

道德经79章解析(8.14道德经逐句解读)(3)

解读所得

法:比喻法,将做事比喻成树木的生长,高台的建筑,长远行程的完成。

行文推理法:首先说事物开始特点,管理的最佳时机是事物未发生或将发生的时候。

其次用比喻法形象生动直观的说明任何事物都有开始的时候,证明这个方法的合理性。

第三说明无为,道法自然的合理性。

第四:从人民失败的时机,得到慎终如始的成功方法。

第五:圣人有所求有所不求,有所学有所不学

最后结论:“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信奉道的无为特性,不干涉特性。

事:讲治理之道:道法自然,依据事物自身的道来治理,事半功倍。

情:管理要循道而行,要不敢为

人:所有人。

理解为:

局势安定时容易维持;事情没有征兆时容易筹谋。事物脆弱时容易分裂,事物微小时容易消散。

处理事情要在没有发生的时候,治理弊端要在动乱没有发动的时候。

合抱粗的树木,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一框框累土;千里的行程,起步于脚下。

勉强从事就会失败,把持不放就会失去。所以智者不妄为,因此不会失败;不把持不放,因此不会失去。

人们做事,常常在几乎成功的时候而失败。是没有谨慎结束啊。

谨慎结束就像事情开始的时候那样谨慎,就没有失败的事情。

所以智者追求别人不追求,不看重难得的财物,学习别人所不学的知识,挽回众人所犯的过错。

凭借这些,智者辅助万物自己成就自己,不敢去打扰。

道德经79章解析(8.14道德经逐句解读)(4)

这一章讲治理管理的奥妙。

事情而发展有其规律,酝酿,启动,发展,盛行,结果。

万物的成长也有它的道,种子,萌发,生长,壮大,影响天地。

那么管理万物,治理事情,要依据事物的道,事情发展的规律,在起初阶段管理,防患,治理,才能用的力气最小,,而要完成一件事情,要在结束慎终,才能取得好的结果。

老子说,道法自然,就是依据万事万物的道,来治理事物,就可以辅助万物于自然了。

道德经79章解析(8.14道德经逐句解读)(5)

一,事情有起因,要防患于未然。

老子说“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是说事物刚开始的时候,要万分小心,好的事情可以促成,用最小的代价,做成最大而事情;

不好的事情,在事情萌芽未起,处于种子萌发之前的时候,最是容易消散。

也就是说做事情要以终为始,开始的时候就小心谨慎,用心呵护事情萌芽,用看得到的后果激励自己,努力做事。

而管理事情的时候,要有预料,要将阻碍事情发展的不好事情消灭在种子状态,也就是防患于未然。

这里有个故事,可以明白道的发展和人性。

大名医扁鹊,有兄弟三人。

魏文王问扁鹊,“你们三人谁的医术最好?”

扁鹊说自己最差,大哥的医术最高。

文王不解。扁鹊做了如下解释:

大哥能在病情发生之前,就能事先铲除病根。所以一般人不知道他的医术高明,还以为他的不会治病,所以他的名声没人传播,

二哥是在病情发生时帮病人治好,所以没有很严重的后果,人们以为他只会治小病,在当地稍有名气。

扁鹊却是人常常已经病情严重时治病,所以一般人都以为扁鹊的医术高明,所以名气就成为了扁鹊三兄弟中,最大的一个!

最高明而医生,可以让人不会生病,就是站在人们不懂的明医保健,次医治病,最次的医生在重症监护室。

可是人们认识却是恰恰相反,悲哉,惜哉。

万物有道,只要循道而行,以终为始,就可以让事情顺利发展。就可将弊端消除在种子萌发之前!

防患于未然,就是此意。

道德经79章解析(8.14道德经逐句解读)(6)

二,事情有结尾,结尾要更加谨慎。

有一句俗语这样说:“编筐编篓,贵在收口。”

用柳条和竹篾编筐或是篓,编到最后收口是很不好编的,尤其是要编的漂亮。就用来形容把一件事情的最后关口把好,处理好是很重要的。

编筐编箩最后的收口 ,直接影响着所编的竹具的形状和结实耐用,所以借“编筐编箩全在收口 ”这句话说明事情结尾的重要。

老子说:“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不慎终也。”

意思是说:一般人行事,往往在接近完成的时候失败。是不重视结束啊。

所以老子又说“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做事情直到终结,都能像开始那样谨慎,就不会败事了。

在股市交易中有句老话:“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才是师傅。”

就是说,股市交易,最为考验人的是交易的结束,卖出。

把握不好,不是没有赚到钱,空赶时间。就是把自己的钱丢失在股市里。

老农种植庄稼,也是如此,在播种时小心呵护,在庄稼成熟时,更是心在庄稼上,甚至住在田间地头。

一防天灾,适时收获,而避人祸。小心谨慎。才能颗粒收仓。

做事情,管理团体,都要循道而行,从事情的运行规律出发,去寻找方案。

毛病消除在发生之前,事情计划从酝酿,到开始,发展,壮大到结束都要依据发展的到规划。

尤其是辛苦一番,要善始善终。

以终为始,慎终如始。好方法,好专业,好原则!

道德经79章解析(8.14道德经逐句解读)(7)

三,万物有道,要道法自然。

圣人治天下,不迷恋全力,不逞一己之能,遵循无为之道,让人民自我创造。

事情的发展,都有其自己的发展规律。

一个人,遵循道德做事就是循人间的道行事。

而一个村庄中出现了一个或几个不遵循道德的人,这个村庄就会混乱不堪,老者被欺,弱者被压的违背道的现象。

这几个人的形成,自然是父母的娇宠,父母的有为教育,使他们形成迥异于常人的性格,形成了好吃懒做的习性。

然后父母管不了的时候,就会把这种德行带到村庄里去。

直到反了众怒,违反的法律的时候,自会自食恶果。

或者遇到更恶的人,压制他。最后自己走向灭亡。

这就是反者,道之用。

若是遏制这些人的产生,唯有在家庭教育中着手,打小就让他们知道违背道德的恶果,和错误带来的惩罚。

当欺压父母,柔弱时,父母不在管他,柔弱会找来比他强的人收拾他。此时父母不管,他吃了小亏,就会收敛自己的错误的行为。

只是可惜一些父母,往往娇惯和维护自己的孩子,最后一步一步的把自己的孩子推向深渊。

其实,父母就是天然的管理者,要学会循道而行的方法。

有一种思维叫做试错思维,就是如此。

比如火炉很热,小孩子自己去试着接触时,大人不管他,当他被小小烫了下的时候,就会不再碰火炉,或绕着火炉走路。

这就是一种试错思维。

管理也是如此。无为就是在事物没有脱离道的时候,任由他自己发展,自己成就自己。当事物脱离道的时候,自然会受到道的惩罚。

道德经79章解析(8.14道德经逐句解读)(8)

管理的最高境界:“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老子这句话解释无为,无为就是辅万物之自然而已。

辅助万物之自然,则万物自生自成,皆生皆成,所以能够无不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