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

1.《桃花杨柳图》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1)

▲李方膺《桃花杨柳图》

近处桃花数枝,红白相间,花蕊浓墨点出,花色淡雅,疏密有致,或初绽蓓蕾,或盛开怒放。桃树枝干以折枝法赭墨写出,刚劲有力,再施以浓墨点缀,增强节奏感。

2.《桃花鸳鸯图》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2)

▲华喦《桃花鸳鸯图》

《桃花鸳鸯图》绘“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的春朝水暖、生机盎然之象。画面上部,山桃始盛,粉瓣绿萼,堆锦翻霞;画面下部,春水荡漾,鸳鸯相伴,梳羽戏水。全卷构图疏朗明净,笔墨润泽秀逸,设色淡雅清丽,形象栩栩如生,是华喦晚期画风的典型代表。

3.《桃花图》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3)

▲恽寿平《桃花图》

图绘一花团锦簇的折枝桃花斜入画面。笔法轻快疏秀,设色淡雅清丽,充分体现了以没骨法点染物象的独特魅力,不仅表现出花之媚,叶之柔,同时表现出春光下桃花含烟带雾、“习习香熏薄薄烟”的诗意。

4.《桃花图》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4)

▲邹一桂《桃花图》

图绘在月季的衬托下斜入画面的桃树。全图笔法轻快疏秀,设色淡雅清丽,花之媚,叶之柔,充分表现了桃树的独特魅力。作者不刻意求工、求似,唯求自然天趣,揭示出平淡超逸的审美意趣,不仅表现出春回大地桃花含烟带雾的诗意,而且具有富贵长春的吉祥寓意。

5.《桃花渔隐图》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5)

▲蓝瑛《桃花渔隐图》

蓝瑛一生勤奋耕耘,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作品。在他的绘画作品中常署仿某家之作,其实多具自己面目,本幅亦如此。图中远山伟立,近处山石巍峨,桃花灿灿。湖中溪水明净,篷船上红袍官员与高士相对而谈。全图布局稳重,用笔苍劲,点染别致,笔墨泼辣而不野,设色妍丽而不俗,树木景物充满生机,巧得江南野趣。

6.《桃竹锦鸡图》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6)

▲王渊《桃竹锦鸡图》

此图将工整双勾的线条和细腻的水墨渲染合为一体,形成兼工带写的绘画技巧,以墨代色,脱胎于五代黄筌“黄家富贵”的工笔设色画风,反映了文人画重墨轻色的审美观。画家以水墨皴擦、晕染、粗细笔并用,行笔稳健而不乏洒脱,水墨层次变化丰富,颇有透明感,全图不着一色已俱见典雅端丽,画意蕴藉清润、幽静深秀。

7.《云中九桃图》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7)

▲瑾妃《云中九桃图》

此图画桃干从云中垂下一枝,枝上九桃累垂,如见其盈盈果汁,色香扑人。画面色彩艳丽,经营布局极具匠心,疏密虚实令人称绝。桃寓多寿,九数寓九世之意,从中寄托绘画者对健康长寿的渴望。

8.《桃花杨柳图》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8)

▲元槐《桃花杨柳图》

上部柳枝笔法迅疾、挥写恣意,虽随性自然,却不失法度。垂柳丝上树叶横扫、密而不乱、相互重叠,随风而动。柳枝与桃枝上下呼应穿插,韵致盎然。全画用笔与墨彩交相辉映,挥毫纵横,水墨淋漓,画面一派生机,无尽意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