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做老师第五期感言(在青春奋进中开启无限潜力师者人生)

我为什么做老师第五期感言(在青春奋进中开启无限潜力师者人生)(1)

10月10日中午,东莞教育系统“我为什么当老师”师德师风建设主题活动第8期播出。本期主题:助推品质教育建设,做有潜力的莞邑良师。

打造“品质教育”,培育“莞邑良师”,助推“学有优教”,深化全市基础教育课堂变革,2021年起东莞市大力推进“品质课堂”行动。为了给不同年龄段教师“搭台子”“铺路子”“架梯子”,东莞颇具创意地根据教师年龄划分了潜力组(30岁以下)、活力组(30-39岁)、实力组(40-49岁)、魅力组(50岁以上)4个组别,分组举办“品质课堂”教学能力大赛,让每一位教师都有平台成长、有机会出彩。

接下来,东莞教育系统“同上一节师德课——我为什么当老师”主题月学习活动将聚焦在四个组别不同年龄、教龄的教师群体身上,透过他们的经历、故事与所思所感,呈现东莞教育人甘当筑梦人、薪火育桃李的风采。

本期视频以6位还不足30岁的青年教师心路历程为切入点,走近东莞愈渐壮大的青年教师队伍,看他们如何在青春奋进中坚定师者信念,接续爱与教导,开启无限潜力的教育人生。6位受访老师均为东莞“品质课堂”教学能力大赛“潜力”奖获得者。

点击下方链接回顾视频:做有潜力的莞邑良师,一起倾听东莞青年教师心声

我为什么做老师第五期感言(在青春奋进中开启无限潜力师者人生)(2)

键词1:

理想追求

坚定为师有信念、坚守讲台志不移

初登讲台,满腔热忱,对于20几岁的年轻老师来说,择一业、精一事、终一生,这是教书育人、逐梦前行的良好开端。石龙中学思政教师汤逸山回忆,在大学时的第一节课上,教学论的老师问大家“你们当中,有谁第一志愿选择思政专业,有谁四年后立志做一名思政教师?”他是班上举手的唯一一名男生,毕业后他如愿走上讲台,成为一名思政教师。

我为什么做老师第五期感言(在青春奋进中开启无限潜力师者人生)(3)

“入职头几年,我对理论把握不深刻,容易照本宣科,导致课堂效率低,育人成效不尽如意。”为了提高课堂质量,汤逸山白天磨课,晚上备课,经常在办公室熬到深夜,好几次甚至能欣赏到凌晨三点的夜空,“即便如此,我的课也常常被科组长推翻重构、重构又推翻,一节课磨上十来遍是常有的事。”

幸好,经过努力,汤逸山逐渐成长。在2019年省青赛的课堂上,他讲述了黄旭华三十年隐姓埋名建造核潜艇的故事,学生被深深感动,他们的眼神变得坚定,心灵受到触动,纷纷说也要做像黄旭华一样的追梦人,而这也让他明白自己多年坚守的意义——以理想传递理想,以情怀感染情怀。

从初中开始学画画,大学就读美术学专业,原本为自己规划的职业方向是设计师,机缘巧合大四实习来到东莞,最终成为一名教师。这是东莞外国语学校美术教师刘嫄的故事,在莞外她遇到了一群改变她职业规划的引路人。

我为什么做老师第五期感言(在青春奋进中开启无限潜力师者人生)(4)

实习期间,刘嫄跟着老师们去听课、备课,参与学校艺术节活动,辅导学生比赛。在学校的支持下,她还参加了“广东省教学技能大赛”,学校美术科组的老师们花时间陪她磨课,一遍一遍听她试讲,传授过来人的经验。

“整个参赛过程,不仅让我对教师职业有了新的认识,也让我感受到莞外这个大家庭的温暖,让我找到的归属感。有了自己的人生新方向——觉得自己也能成为一名好老师!”于是,刘嫄顺理成章走上了讲台。

入职至今、教学四载,为学生们传授知识的同时,刘嫄也收获专业成长与个人蜕变,体会到教学的成就感、获得感与辛福感,更加坚定了把教师作为终身职业的信念。她说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像莞外的前辈们一样,有能力去帮助其他更多的年轻教师成长。

“相逢不问来路,矢志不渝为师”,随着东莞教育扩容提质深入推进,每年都有数以千计的新教师加入东莞教育这个大家庭,为教育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源头活水。助推东莞品质教育建设,做有潜力的莞邑良师。在这里,潜力源于坚定为师有信念、坚守讲台志不移的理想追求。

关键词2:

踔厉笃行

谦卑虚心不自满、好学乐学勇上进

学海无涯,教无止境,教师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以饱满的热情走进课堂、传道授业解惑,年轻也意味着无限生机与潜能。

“我的妈妈是一名在村办小学从教38年的老师,从小我对老师这份职业便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南城阳光第四小学音乐教师陈悦诗说,当自己真正站在讲台上,面对一张张天真的笑脸,一种使命感油然而生。

我为什么做老师第五期感言(在青春奋进中开启无限潜力师者人生)(5)

刚来学校时,学校还没有一支常规训练合唱队,这也意味着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海选队员、建设校队与梯队、设计训练模块和提高模块,面对压力和挑战,陈悦诗开始详细规划自己的成长路线。

比如利用晚上休息时间,跟随区、市合唱团训练,学习资深合唱指挥的教育模式;在假期参加合唱指挥大师班,提高自身对作品的艺术修养与把控能力。这些付出也迎来了收获,2021年陈悦诗带领四小合唱团的孩子们,在东莞市合唱节大放异彩,并获小学组金奖。

带领学生在音乐的世界里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陈悦诗立志成为一名播种者,虚心好学、潜心耕耘,让音乐之美的种子扎根在每个孩子的心田。

2019年大学毕业,怀揣着教育梦,夏建朗来到东莞市寮步镇香市中学,成为一名体育教师。“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深知只有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与学科知识,才能给学生带来高质量的课堂与教学成效。”为此,他通过自身学习,跟着科组前辈教师参加教研活动、观摩市优秀公开课,参加各类培训,听专家讲座等,实现个人专业提升。

我为什么做老师第五期感言(在青春奋进中开启无限潜力师者人生)(6)

疫情期间,他学习体育与信息技术融合理念,制作体育微课分享给学生们;空余时间不断提高自己的足球水平,2019年他带领校足球队平了校记录,取得全市第六名的成绩;经过前辈地指导与帮助,2021年他的课例,在“青少年校园足球教学暨广东省第十届中小学生体育与健康教学展示活动”中,获得初中组二等奖;同年,在东莞市品质课堂教学能力大赛潜力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乐学好学是青年教师成长的基础,夏建朗说带领学生享受体育的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这是他的职业本分,坚持学习、坚持反思、以谦逊的态度向前辈取经,努力成为一名新时代好老师,这是他的职业追求。

年轻老师们通过不断向先进典型看齐、向身边榜样学习,用新理念新技术壮大了自己,也给予了学生更多的光亮。助推东莞品质教育建设,做有潜力的莞邑良师。在这里,潜力来自谦卑虚心不自满、好学乐学勇上进的踔厉笃行。

关键词3:

沉稳专注

扎实打好基本功、日进一寸不懈怠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对于黄江镇第二小学科学教师聂锦新来说,从教四年有迷茫也有忐忑,在学校“兼善”教育团队带领下,他迅速成长也懂得:

他可以用星星之火去点燃孩子们对于科学知识的渴望;可以用自己的爱好,带领同学们在科技舞台展现自我;还可以在一次又一次的比赛中不断修炼自己,稳步成长起来。

我为什么做老师第五期感言(在青春奋进中开启无限潜力师者人生)(7)

“参加东莞市品质课堂比赛,开始我按照传统教学方式试课磨课,后来师傅和科组成员给我建议,不要墨守成规,要勇于探索。”为此,聂锦新不断对教学课件和教学设计进行更新,最终将3D打印技术与传统文化结合设计导课,如此一来,这节科学课立马变得有趣、生动。

不管是教学工作还是科技竞赛,都需要老师有扎实的基本功。聂锦新透露,师父常常告诫他“做老师要有一桶水而不是一杯水”。因此,他时刻保持与时俱进的理念,不断去探索和研究新知识。2018年下半年,他第一次挑起担子,单独带领学生前往厦门参加驾驭未来全国赛,最终两位学生通过紧张的竞赛成功问鼎全国赛冠军。

从教四年,厚街中学语文教师莫月琳一直试图把自己变成一个立体的模型,抓住每一次成长的机会,在实践与交流中不断拓展宽度、积累厚度、提升高度,在语文教育教学中追求深度。

我为什么做老师第五期感言(在青春奋进中开启无限潜力师者人生)(8)

回顾自己的教学路,在最初准备公开课和比赛课时,莫月琳常陷入思维的窠臼,后来通过参加未来课程大赛和慕课创新案例比赛,她慢慢构建起学科融合的思维,尝试将信息技术和项目式、场景式、大概念教学等新型模式与语文课堂融合,赋予了课堂更丰富的形式和内容。

同时,为了提升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她又会将课程设计写成逐字稿,不断琢磨、切磋、修正,以表达得更精炼、更具有指向性。如今一堂课结束,莫月琳会有一种酣畅淋漓之感,原来一节成功的课也可以给老师带来幸福感——学生在课堂中实现了表达能力的提升和思维的深化,而她也在这个取经和打磨的过程中逐渐寻找到自己的课堂风格,完成了一次又一次成长提升。

磨课、写教案、打磨教学设计,坚持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聂锦新、莫月琳两位老师用行动诠释了青年教师们抓住每一次成长的机会,往深处扎根、往高处生长的奋进之路。助推东莞品质教育建设,做有潜力的莞邑良师。在这里,潜力就是扎实打好基本功、日进一寸不懈怠的沉稳专注。

【统筹】柴松方 王慧

【记者】黄婷

【摄影】孙俊杰

【设计】袁永平

【作者】 黄婷

教育莞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