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发生在吴国建立之后吗(以夷攻夷)

隋唐时期是一段中国强盛的时期,对外交往十分频繁。在与其他国家交流的同时,选择怎样的外交政策也成了当时政府必须考虑的问题。这一问题从很早开始就困扰着中原国家,位于边境的少数民族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与中原王朝的矛盾摩擦不断。

隋唐之前的中央政权或选择以武力镇压赢得小国的臣服,或是以巨大的利益换取短暂的和平。但无论那种方式都需要消耗巨大的国力。而隋唐时期的处理方式在减少了国家损失的同时还维护了国家边境的稳定。本文将简单分析一下隋唐时期对待周边少数民族的政策。

夷陵之战发生在吴国建立之后吗(以夷攻夷)(1)

隋唐时期,中原王朝的周围有许多由少数民族组成的国家,主要有吐蕃、突厥、南诏、新罗等。他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与中原差异很大,往往勇猛善战且战斗欲强,是威胁国家稳定的因素。但当时的政府没有像以往的政府一样的单纯以武力威慑,而是巧妙的运用这些势力之间的矛盾使其相互制约,如太极般有四两拨千斤的奇效。

通过“以夷攻夷”、“以夷制夷”和“以夷治夷”的政策削弱了周边势力的力量,使国家的安全得到保障。唐朝还积极的与不同的文明进行交流,不像以前那样仅仅是“沟通”,还伴随着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互动,在带来不同文化的同时也带来了经济的繁荣。这使得唐朝发展成为经济繁荣,实力强盛的国家,对周边少数民族的威慑力不断增强。

夷陵之战发生在吴国建立之后吗(以夷攻夷)(2)

一、以夷攻夷

唐朝的统治者往往采用“以夷攻夷”的方式来实现利益最大化。以夷攻夷的指的是以少数民族去攻打其他的少数民族,在不消耗自己实力的情况就能下稳定局面。具体的措施就是以藩将带兵,用夷兵攻打夷兵,而唐兵则负责殿后很少需要出战。这样就能在不消耗自己实力的情况下平定了反对势力。当然这种方法需要巧妙的利用各民族之间的矛盾,还需要有强大的国力来支撑来确保这支军队在掌控之中。

唐朝的皇帝利用少数民族能征善战的特点,培养了大批的藩将。如唐太宗重用阿史那社尔、契必何力,唐玄宗重用安禄山、哥舒翰等。而利用少数民族的军队相互攻伐的事例也不少。在唐高宗征讨反叛的西突厥贺鲁时采用了大臣骆弘义的意见“安中国以信,驭夷狄以权”的建议,征集了回岐,处月等部落的军队攻打贺鲁。

夷陵之战发生在吴国建立之后吗(以夷攻夷)(3)

作战时便是“胡骑出前,唐兵摄后”在没有损耗自身力量的情况下获得了胜利。这种方法利益巨大。达到了“驱率戎狄,攻彼豺狼,失则无损于国家,利则归功于社稷”的效果。而后武则天也用过这种办法,利用突厥默吸可汗的军队来攻打契丹

当然这种方法利益巨大却也要承担风险,国家需要有足够的实力来控制那些少数民族的军队。倘若国家没有足够的实力,由皇帝亲自提拔培养的藩将也可能觊觎皇帝的权力而成为国家动乱的根源。在唐朝初期国力日渐强盛,周边的势力畏惧于唐朝的实力安分守己,即使有叛乱也能凭自己的力量解决。

而到了唐玄宗时代后期,由于国家的动乱实力急剧下降,由唐玄宗一手提拔并且十方宠信的安禄山反叛。当时的安禄山受皇帝宠信做了节度使,掌握了军权实力强大,和史明思一起几乎将唐王朝推翻。即使这一反叛最终被平定,却动摇了唐帝国统治的根基,最终灭亡。

夷陵之战发生在吴国建立之后吗(以夷攻夷)(4)

二、以夷制夷

顾明思意,以夷治夷便是利用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使其相互制约,从而保证边境的稳定。而具体的手段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分化瓦解,分而治之。利用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将他们分为跟小的势力减小威胁。

通过“以蛮夷攻蛮夷”,“使之人自为雄,各相为战”,相互削弱的方式来巩固统治。隋朝时曾面临着来自突厥的威胁,但好在突厥各部之间矛盾复杂,所谓“且彼渠帅,其数凡五,昆季争长,父叔相猜”。隋文帝遂利用着一点通过收买、离间等方式分离突厥减小威胁,成功化解危机。

夷陵之战发生在吴国建立之后吗(以夷攻夷)(5)

二是扶弱抑强,即扶植弱小的势力,打压强大的势力。通过扶植别的力量来牵制对手从而削弱其实力,使周边的势力相互消耗。这一方法由来已久。东汉政府为了阻止南、北两个匈奴集团的联合统一,积极的对实力相对较弱的南匈奴进行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扶持,联合对相对强势的北匈奴进行打压。唐德宗时期由于吐蕃的实力过于强大对唐朝造成威胁,宰相李泌南面利用于南诏的关系破坏其与吐蕃的联盟,北面与回讫、突厥联合对抗吐蕃削弱其势力,最终唐西南边陲稳定。

三、以夷治夷

由于不同民族的文化有较大差异,沿用原有的政治制度文化习俗成了最高效的方法。以夷治夷成为了最佳的选择。唐朝在边境设置藩镇,安排官员驻守。唐太宗时期的官员颜师古曾说过:“今欲速改其习性,同此华风,于事难为,理必不可,当因其俗抚驭之。”这段话表明想要改变一个民族的习惯文化是非常难的,而且管理百姓不一定要让他们接受中华的文化习俗,因此因地制宜顺应当地习俗,以夷治夷是最高效的。

夷陵之战发生在吴国建立之后吗(以夷攻夷)(6)

四、总结

隋唐时期改变了从前以武力征服的霸道的外交策略。秦汉多代以举国之力才驱逐了边境的匈奴,而隋唐时期通过““以夷攻夷”、“以夷制夷”和“以夷治夷”等政策在不损耗自身国力的情况下便稳定了周边的民族关系。在与各国友好交往多代同时还通过经济贸易的方式不断增强自身国力。充分的运用了各方势力间的矛盾,缓解了边境压力。但这一切都要强大的国力作为支撑,只有国家有力量才能保证安全。

参考文献:

《浅议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以唐朝与突厥的关系为例》何春明

《隋书》卷八十四列传第四十九

《旧唐书》卷五十三 列传第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