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赵过发明了什么(汉武帝时期的赵过)

汉武帝为了消除因穷兵黩武带来的、统治后期的、不稳定的社会因素(农民起义等),发布了罪己诏——《轮台诏》,对自己的一些不顾国计民生的行为作了自我批评。

西汉赵过发明了什么(汉武帝时期的赵过)(1)

汉武帝(剧照)

之后,汉武帝迅速调整朝廷的大政方针,把“力农”钦定为第一要务(“方今之务,在于力农”),大力加强经济建设,努力发展农业生产,力争让农民有饭吃有衣穿,以求国家的安定团结。

为了高效发展农业生产,汉武帝决定以改进农业生产技术为突破口。随之,汉武帝任命农学家赵过为搜粟都尉,命他具体负责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

西汉赵过发明了什么(汉武帝时期的赵过)(2)

赵过(像)

赵过在总结前人的经验的基础上,发明了“代田法”。此法是在一亩地上开挖三条沟,深、宽各一尺,然后把种子播种进沟里。第二年,则将做垄的地方变为沟,做沟的地方变为垄。沟垄一年一换,土地轮番耕用,地力也适时得以恢复,故称之为“代田法”。

这种耕作方法,在当时来讲是比较科学的。播种后,当幼苗长起来时,及时进行作物成长期的管理,除了锄草、施肥等,还需要将垄上的土逐次锄下,培壅苗根。待到天气炎热,垄上的土已全部削平入沟时,作物的根也已深深地进入土壤。

西汉赵过发明了什么(汉武帝时期的赵过)(3)

“代田法示”示意图

幼苗在沟里成长,可避免干风的吹拂,减少作物叶面水分的蒸发。同时,也能使农作物充分利用沟底的水分。对于容易出现干旱的北国的农作物来说,水分尤为重要。

随着作物的生长,逐次培壅,伸入土地内部的根系牢牢地固定植株,既防止了庄稼倒伏,又能使其吸收更多的水分,保持好的长势,获取较好的收成。

为了提高耕作效益,赵过在充分学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发明了一些从耕地下种到耘锄的新式农具藕犁、三脚耧车等。

藕犁用二牛三人,二牛共挽一犁,牛前一人双手各牵一牛,牛后一人执鞭赶牛,一人扶犁。

西汉赵过发明了什么(汉武帝时期的赵过)(4)

藕梨的使用(图景)

三脚耧车,是从独脚耧(大约起源于战国时期。)、二脚耧发展而来的。东汉崔寔的《政论》中记载说:

“三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耧,皆取便焉。”

这种耧车,下有三个开沟的耧脚。播种的时候,用一头牛拉着耧车,耧脚在收拾整理好的土地上开沟条播。由于耧车能把开渠沟、下种子、盖土、压实等环节一次性完成,既非常灵巧,又节省了人力、时间,所以这种机械的生产效率较高,能“日种一顷”。

西汉赵过发明了什么(汉武帝时期的赵过)(5)

三脚耧车的使用(图景)

赵过为了验证“代田法”及新式农具的效果,先在宫廷附近的闲地上进行了试验。结果,亩产量比别的农田高一斛以上。汉武帝刘彻闻知大为高兴,立即诏令有关地区学习运用“代田法”,并命令大农令选用能工巧匠制作、推广使用赵过发明的新式农具。

不久,代田法和新式农具在河东、关中等地区推广开来,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代田法”及各种新式农具,主要是服务于富裕之家。为了解决缺牛少马的贫困之家的耕作问题,赵过发现并向汉武帝推荐了当时有个叫光的人。

光做过平都(今陕西子长西南)县令,懂得用人拉犁的方法。于是,汉武帝根据赵过的奏请,任命光为搜粟都尉的属吏,推广这种耕作方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贫困之家的农耕收益。

西汉赵过发明了什么(汉武帝时期的赵过)(6)

人拉犁的耕作方法(图景)

赵过在生产方法和器具上的发明创造,不仅极大地促进了当时农业生产效益的提高,而且对后世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东汉时,“代田法”推广到了辽东地区。直到解放前,云南的宁蒗纳西族还在使用二牛三人的耕作方法。为此说,赵过对我国的农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汉书•食货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