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棵千年银杏树 一棵千年银杏树

四棵千年银杏树 一棵千年银杏树(1)

在五镇之首的沂山有一座东镇庙,庙里有一棵古老的银杏树,树高25米左右,树干5.5米,胸径1.3米,胸围4米,树冠伞状,冠幅近200平方米。每到金秋季节,专程来此欣赏古树的游客络绎不绝。这时附近的村民就会告诉游客,这是棵雌树呢,还有棵雄的,比这棵粗多了,六七十年代伐了做了大礼堂的椅子……,游客听后不胜唏嘘,感慨万千。

古树原是北宋栽植

东镇庙银杏树原为雌雄两株,西雄东雌。据传为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祭祀沂山时栽植,后雌树遭雷击毁,元初补植①。具体栽植年代、是否仁宗皇帝手植、元时雷击补植等信息,明嘉靖、清康熙和光绪《临朐县志》、民国《临朐续志》,以及明万历间《东镇沂山志》、《昌国艅艎》等现存史书资料未见明确记载。但据古树名木专家实地查证,此树为宋代银杏,且为北宋初年之物②,千年银杏名不虚传。

明代临朐庠生孟养性嘉靖壬戌(1562)《游沂山记》记载:“(东镇庙)丹墀上下,松桧无虑百株,皆千余年物,参天蔽日,风声不绝,虽三伏无暑气。门内银杏树二章,一敷花,一结实。王子曰:‘异哉!人谓植物有牝牡,信其然哉!’”③王子即王守吾,作者之友人,时两人同游沂山。

明末临朐进士、曾任杭州知府的张印立《重修东镇庙记》(1663)碑文载:“大殿前杪白果(银杏别称)二株,西雄东雌,雄围一丈四尺,雌围九尺七寸。以上三乔(另外两种指古柏、唐槐)实鼎彝一方,为千秋冠冕也。”④

清代长度计量单位与今相仿,一丈十尺,一尺32厘米左右,则350余年前,雄、雌银杏树胸围分别约4.5、3.1米,直径分别约1.43、0.98米。其中现存的雌银杏树,到现在直径增加不过31厘米,胸围增加约90厘米,此株生长缓慢可知。

“树大招风祸多临,良材易遭墨绳侵。”历经千载的雄株银杏树,于 1969 年秋被杀伐(具体年份经多位知情者确认,而非之前流传的1968年),1970年前后打制成了一座礼堂的全部座椅,木材尚有剩余。礼堂座椅共计1117个,排椅样式,由小木板组成,椅子的扶手、座面、靠背为木制,椅腿为铁质固定于地面。

曾亲用双臂量过银杏树的曾先生说,他用了五庹还没到头。另一经历此事者回忆,此树直径在2.5米左右,两者虽略有差异,但胸围8米左右,应为不虚。假如数据记载无误,雄树自张印立记载后到1969年的306年间,每年胸围增加约1.1厘米,生长速度快于雌树,后期快于前期。

树影深藏故纸堆

雄银杏树被伐一晃50余年了,每到东镇庙听闻此事,面对剩下的一颗雌树,抚今追昔,叹息不已。对被伐的雄树,人们口口相传,仅有文字记载,未见当时影像。往事虽堪回首,树死岂能复生。心想,如能见到雄银杏树的老照片也好,无论黑白、彩色。询诸众人,时常搜求,但一直未果。前段时间,拜访收藏家傅绍席先生,闲谈时他拿出一本老杂志说:“上面有篇关于沂蒙山的文章,好像有临朐的几张照片。我知道你收集这方面的资料,你可以研究一下”。杂志为《人民画报》1963年第3期,文章的题目为《重登沂蒙》,图文并茂,有多幅彩色照片,其中一幅说明为“沂山林场的工人选树种”,当时匆匆一看,也没有往东镇庙这方面寻思。

四棵千年银杏树 一棵千年银杏树(2)

回来后,对着照片,越看越像东镇庙的古树,其中一棵似乎是被伐的古银杏树。此树在临朐虽然人所共知,但县内资料仅有文字记载,从未见过照片,所以不敢确定。为谨慎起见,又求证于曾在沂山工作多年的姬光飞等诸位师友,均获肯定答复,并说首次见此这棵银杏树的照片,更何况是彩照。姬君又亲为标识,并以现在东镇庙中的三歧古柏为参照物,确认拍摄位置应在今元大德蒙汉双文碑附近,拍摄方向从北往南。为保证准确性,又与姬君、马君带着杂志去东镇庙现场对比核实,除一棵古柏不见踪影外,其他两种现存的古树实地与照片完全相符;又经曾在东镇庙小学上学,时常与同伴在古树下嬉戏的张国仁先生,以及对东镇庙颇有研究的张新民先生现场辨认,此为东镇庙千年银杏树无疑。

杂志是1963年3月出版­的,照片拍摄者是人民画报社记者王复遵,从文字内容看,是他于1962年秋末冬初来临朐采访时所拍。照片中的四棵古树,尚存两棵:雌银杏树和三歧柏;两棵已经被伐:一棵就是雄银杏树,还有照片中最外面的一棵古柏(在今唐槐西约4米处)。

照片说明中的“沂山林场的工人选树种”,应指沂山林场选种育苗事。沂山林场始建于1948年10月,场部设在代家庄。1949年春,场部迁至东镇庙,1982年迁至古寺以北1.5公里处。关于选种育苗,1949年后,沂山林场设苗木基地育苗。之后,县政府先后组织几次大规模的绿化沂山运动,林场辅之以专业队造林与雇用群众造林,至1965年基本完成造林任务,主要树种为黑松、赤松、油松、落叶松和刺槐等⑤。照片说明正与县志记载相符。

后人补植应为晚

据《东镇庙》一书记载,雄银杏树被杀伐,此后对其的追忆很多。流传最广的是,该树的树干需要9个人合抱,树干中部是枯洞,成人能够在洞内直立行走⑥。具体粗细,参见图四树与人的对比即知。此树虽然极粗,但8米左右的胸围尚不需9人合抱。传说总归是人们对古银杏叹息之情的夸大,与事实有着较大的差距⑦。

成立东镇庙管理所后,1995年春,又在原处新载一颗雄银杏树,以补其缺⑧。约在10年前又更植今树,长势良好,枝叶婆娑,千年之后又是一株参天大树!

雄树被伐后,雌树只开花不结果。说来也奇,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雌银杏树高约6米处的树杈中,自生一株小雄银杏树,雌树又逐步开始恢复结果。现小银杏树胸围60厘米,主干高约6米,异株同体,形成“抱子银杏”奇观。

由于历史原因,当年这棵千年银杏树被伐时,迫于资金压力,无力购买礼堂坐椅,于是就地取材。且当时正值“破四旧”风起,东镇庙所属物品,有“四旧”嫌疑,当时,人们对文化遗产、名贵树木等保护意识淡薄,国家也没有明确的保护政策。

痛定思痛,一棵树唤起了当代临朐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名贵树木的保护意识。

四棵千年银杏树 一棵千年银杏树(3)

临朐古称骈邑,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独特的地理位置,四季分明的气候条件,造就了临朐大地上丰富的植物资源。虽经历史变迁、朝代更迭和战火洗礼,具有顽强生命生命力的古树,仍以其古朴典雅之姿,苍老遒劲之势,挺立于临朐大地上。据统计,临朐现存百年以上的各种古树名木3000余株,其中千年以上的20余株,具有代表性的有国槐、银杏、松柏、柿子等。

随着时代进步,从官方和民间,人们对古树名木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对保护古树名木从法律上进行了明确。临朐县根据《山东省古树名木保护办法》相关规定,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通知》,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和认定,登记造册、统一编号,运用“互联网 ”等现代手段,制作“身份证”,实行“一树一档”,2018年建立起了全县古树名木图文档案库,并根据树龄分别实施一、二、三级挂牌保护作业;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和古树名木权属情况,落实管护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对散生古树通过设立围栏、建立生态圈等进行保护管理,对处于濒危的古树,采取多种保护措施进行抢救和抚壮。

保护古树,就是保存古老的历史。临朐的古树名木,正孕育着勃勃生机。(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谭佃贵 通讯员 王兆亮 报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